
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
15页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 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奶产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为方向,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进一步优化奶产业布局,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综合效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我区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中国高端奶之乡、国际一流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力争用5年时间,全区奶牛存栏100万头,成母牛年均单产10000公斤,生鲜乳总产量550万吨,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9%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努力实现生鲜乳产值200亿元,乳制品加工产值6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二、 重点任务(一)推进区域化布局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引导奶牛养殖向饲草料资源丰富、生态容量大的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沿黄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区域,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1 .巩固提升核心区包括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惠农区、利通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中宁县9个县(区),重点在五里坡、孙家滩、峡口镇、迎水桥镇、东园镇、常乐镇、镇罗镇、太阳梁乡、大战场乡等地新建扩建奶源基地5个。
力争到2025年底,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67万头、367万吨,占全区总量的67%O2 .加快建设发展区包括灵武市、平罗县、盐池县、红寺堡区、海原县5个县(区),重点在白土岗乡、红崖子乡、惠安堡镇新建扩建奶源基地3个力争到2025年底,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达到33万头、183万吨,占全区总量的33%o3 .建设优质饲草基地围绕奶牛养殖聚集区,大力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重点调整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种植面积支持饲草品种选育、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建立多元化饲草保障体系,提高优质饲草供应保障能力推广“青贮玉米+黑麦草”等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按照1头成母牛配套2亩青贮玉米,力争到2025年底,奶牛主产县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有关市、县〔区〕)(二)推进规模化经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完整的规模化经营体系,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保障牛奶品质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1.壮大养殖经营主体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利用金融资本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奶产业,鼓励和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奶牛养殖主体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
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子基金,放大金融信贷规模,对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场予以贴息,吸引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场,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或参股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场探索建立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对疫病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补贴力争用5年时间,新建千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100个以上2.扩大奶牛养殖规模以自繁自育为主,引进国外优质遗传资源为辅,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际优质种质资源,利用基因组选择等新技术,推广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和性控胚胎,加快核心种子母牛群和优秀后备种公牛培育,促进高产奶牛群体快速扩繁强化指导服务,引导养殖企业进口奶牛,支持利通区、灵武市、平罗县、沙坡头区等地建设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力争用5年时间,推广优质性控冻精120万支、性控胚胎3万枚3 .加快养殖场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现有奶牛场扩规升级、扩群增量,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改扩建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个、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0个力争到2025年底,存栏千头以上的奶牛场达到300个4 .创新奶产业生产模式重点发展荷斯坦奶牛,在条件适宜地区适度发展乳肉兼用牛,利用乳肉两种资源,生产高品质奶酪、高端低温乳制品、优质特色牛肉,提升奶产业竞争力。
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市、县〔区〕)(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标准化建设、核心群选育、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建设“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效益优”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基地,推进奶产业绿色循环发展1.加强养殖基地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分区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支持各地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资源,配套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奶源基地2 .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信息数据化“七化同步”要求,加快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力争到2025年底,提升改造100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规模奶牛场机械配套率达到100%,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3 .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围绕奶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良种选育、高效繁殖、营养调控、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围绕奶牛绿色高效健康养殖,开展奶牛选育、增产增效、疫病防控、绿色养殖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饲草种植、精准饲养体系、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控等全方位服务。
力争到2025年底,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4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加大养殖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兽药、饲料和乳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强化乳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经营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确保生鲜乳和乳制品安全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奶牛养殖场开展布鲁氏杆菌病等监测和净化,推进规模养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建设5 .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支持建设宁夏奶产业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奶牛场管理、生产性能测定、饲草供给、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支持奶牛养殖企业应用精准饲喂系统、挤奶机器人、环境精准监测等5G信息化新技术建设智慧牧场,提升奶牛场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力争到2025年底,奶牛场信息化、智能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市场监管厅、农科院、宁夏大学等,有关市、县〔区〕(四)推进产业化发展强化乳制品加工企业“内培外引”力度,重点发展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带动示范作用强、品牌优势明显的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奶产业“接二连三”发展。
1 .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围绕高端乳制品研发、品牌创建、品质提升,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招商合作等方式,全面支持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精深加工,建设世界一流乳制品加工园区积极引进中国奶业20强来宁投资建厂,扩大加工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产值超400亿元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超200亿元企业1家2 .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结构,加大低温乳制品、奶酪、黄油等精深加工乳制品生产支持大型奶牛养殖企业自建、联建、合作建设乳品加工厂,形成一批区域特色乳制品加工企业支持养殖、加工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整合上市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股份合作、二次分红、溢价收购等经营模式3 .打造“宁夏牛奶”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宣传推介,打造“宁夏黄金奶源带”、“宁夏牛奶”等品牌,培育申报“宁夏牛奶”地理标志产品,扩大和提升“宁夏牛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与流通企业、电商企业对接融合,开拓“互联网+”、体验式消费等乳制品营销新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促进乳制品消费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1个区域公用品牌,2—3个企业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厅、科技厅、交通运输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市、县〔区〕)三、工作要求(一) 强化科技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和“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等优势,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与示范推广,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国际奶业技术合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和新特优乳制品研发及转化推广二) 强化人才支持创新和深化培训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奶产业人才梯队建设,解决奶产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推动奶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三) 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企业、民间资本等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全面推广奶牛活体抵押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开展企业信用评级,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构建奶产业保险综合保障体系,用足用好奶牛政策性保险,提高保险额度,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降低养殖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疫病、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等风险的抵御能力四)强化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奶牛养殖企业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签订规范购销合同,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健全由政府引导、奶业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秩序肉牛和滩羊产业重点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环境载畜力布局牛羊繁殖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和中国滩羊之乡(实施方案分别制定)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坚持“优质+髙端”双轮驱动,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着力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全国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牛肉生产基地力争用5年时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60万头其中,存栏135万头,出栏125万头;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屠宰加工业产值225亿元,肉牛屠宰加工率达到46%,努力实现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的目标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布局区域化1.中南部地区优质肉牛产区。
依托良种母牛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优质肉牛繁育和特色牛肉加工在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8县(区),重点推行“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区域特色牛肉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带动肉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177万头,其中存栏96万头、出栏81万头,占全区肉牛饲养量的68%;配套种植青贮玉米180万亩、一年生饲草100万亩、苜蓿45万亩2.引黄灌区优质肉牛产区依托饲草料资源优势和规模化养殖优势,在平罗县、永宁县、中宁县、沙坡头区等县(区),重点发展肉牛高效育肥和优质牛肉生产,全面提升肉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新建扩建闽宁镇、月牙湖乡、白土岗乡、扁担沟镇、太阳梁乡5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力争到2025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83万头,其中存栏39万头、出栏44万头,占全区肉牛饲养量的32%;配套种植青贮玉米50万亩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有关市、县〔区〕)(二)推进经营规模化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养殖大户、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