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贝类疾病二寄生虫病.ppt

3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149654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09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牡蛎的蠕虫病,,疣头绦虫的钩球蚴,,主要寄生在美国巨蛎的胃和鳃中,使上皮组织发生明显的细胞反应,成虫寄生在板鳃鱼的消化道内,绦虫的幼虫,,腹殖吸虫,可寄生在合浦珠母贝,日本太平洋巨砺,腹殖吸虫,,牛头吸虫,牡蛎居肛吸虫的囊蚴,寄生在太平洋巨砺的鳃和外套膜上,欧洲牡蛎,东京拟裸茎吸虫的囊蚴,斑点居肛吸虫的幼虫,多刺棘缘吸虫的囊蚴,美国的美洲牡蛎,牛头吸虫的包囊寄生在牡蛎的生殖腺和消化腺内,使牡蛎丧失繁殖能力,牛头吸虫,一种单胞子虫,使包蚴变黑,导致牡蛎外套膜上和内脏也呈现黑色 包蚴破裂后放出单胞子虫进入牡蛎组织,使附近出现明显的组织反应,超寄生,,佛微粒子虫,这种粒子虫在包蚴破裂后放散与牡蛎组织,可促进牡蛎的死亡,可寄生在美国的海湾扇贝,,才女虫病,腹殖吸虫的包蚴和分叉的尾蚴,寄生在花纹海湾扇贝,扇贝的闭壳肌呈现淡褐色,巴氏日月扇贝,闭壳肌中形成褐色的包囊,扇贝副异尖线虫,钩蛔虫的幼虫,棘头线虫,巴氏日月扇贝,感染率不高,,,Porrocaecm pectinis线虫的幼虫,扇贝的蠕虫病,扇贝才女虫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才女虫对扇贝一般不会直接致死,但影响生长,当才女虫由管道内凿穿扇贝壳的内表面时,扇贝受到刺激,加速珍珠层的分泌。

      虫体不断向内钻,扇贝不断地分泌珍珠层,在壳的内表面就逐渐地形成弯弯曲曲的隆起于壳面的管道 由于管道的形成,使贝壳受损,特别使闭壳肌周围的壳变得脆弱,在养殖操作过程中容易破裂在收割闭壳肌时,闭壳肌的组织也会破裂,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臭味 【病原】凿贝才女虫,【流行情况】才女虫病世界流行,我国也不例外有些地区危害相当严重 【诊断方法】从壳内壳外的症状可以诊断取出虫体即可确诊 【预防措施】扇贝放流避开才女虫附着时期,放流的地点尽量避开才女虫子喜欢生活的多泥和沙泥质的海区 【治疗方法】 以预防为主,扇贝才女虫病,蛤类的蠕虫病,牛头科、裸茎科和斧蛤后独睾吸虫,,美国沙海螂,斧蛤,杜氏小吸虫的囊蚴,上槽绦虫,日本的菲律宾缀锦蛤,太平洋沿岸的蛤类,粗糙蛤仔,四叶目属绦虫的幼虫,裸茎吸虫 寄生于生殖腺和消化腺中,斧蛤,,法国斧蛤,变异斧蛤,复殖吸虫降低其丰度,3种包蚴和尾蚴以及两种囊蚴,寄生虫被超寄生 其数量受这种三角关系的变动影响,截形蛤类,复殖吸虫幼虫的寄生在其种群大小变动上起重要作用,高氏斧蛤,蛏类的蠕虫病,,缢蛏鳗拟盘肛吸虫病,蛏泄肠吸虫病,大竹蛏吸虫囊蚴病,蛏泄肠吸虫病,【症状和病理变化】食蛏泄肠吸虫自毛蚴钻入缢蛏体内后,在宿主组织中发育成为胞蚴,并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大量的子胞蚴,以至尾蚴。

      一年蛏的内脏组织几乎被虫体消耗殆尽,使缢蛏不能繁殖 二年蛏的肥满度明显受到影响,病蛏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正常蛏,病蛏肉体重只有正常蛏的1/5~1/4 严重的病蛏常常只剩下一层变色、干扁的外皮,蛏体的全部结缔组织几乎都被成堆的子胞蚴所代替 【病原】食蛏泄肠吸虫,蛏泄肠吸虫病,【流行情况】该病发现于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区,感染率为30%左右,死亡率为50%以上但低潮区和沙底质的蛏感染率一般低于高潮区、土质底的蛏埕 【诊断方法】剖开病蛏,几乎看不到内脏团组织,病蛏肉体只剩下一层变色、干硬的外皮,内部包裹着大量的胞蚴和尾蚴,病蛏由灰白色变为淡黄色、土褐色,乃至灰黑色从壳口外套膜边缘可以见到颜色变化俗称黑根病,【预防措施】(1)在缢蛏易受感染的2~5月份捕捉、杀灭作为终宿主的无大经济价值的小鱼,以减小感染强度;(2)每亩用漂白粉500克掺水50千克泼洒,消灭终宿主 (3)食蛏泄肠吸虫对缢蛏的危害一般都在1龄以上的成蛏,因此,可提早放养蛏苗,实现精耕细作,加强涂面管理,加快蛏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避开吸虫危害季节2龄蛏应在芒种前收完 【治疗方法】 无,蛏泄肠吸虫病,缢蛏鳗拟盘肛吸虫病,【症状和病理变化】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缢蛏鳃上粘液增多,生长缓慢,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病原】鳗拟盘肛吸虫病的囊蚴,【流行情况】浙江宁海地区滩涂养殖的缢蛏鳃上、鸭嘴蛤主要感染5个月放养的的小蛏,7月以后感染率达到100%最早发现于日本,【诊断方法】用显微镜检查,缢蛏鳃上发现病原可确证 【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无,大竹蛏吸虫囊蚴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病原寄生在大竹蛏的鳃,外套膜,内脏团,斧足上,肉眼可以辨认其白色米粒状的包囊 【病原】棘缘吸虫属的囊蚴 【流行情况】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的养殖滩面上出现该病的死亡病例,危害极大 【诊断方法】解剖,看到大竹蛏的鳃,外套膜,内脏团,斧足上有白色米粒状包囊可确诊 【防治方法】 无,贻贝蠕虫病,,美国长岛的贻贝,绒鸭双盘吸虫寄生,形成珍珠,成珠双盘吸虫,红褐色点状,形成珍珠,英国的贻贝,法国的贻贝,血管系统→外套膜血管中,呈橘红色→妨碍贻贝生殖,引起大量死亡,寄生在贻贝中的是腹殖吸虫的幼虫,寄生虫中含有大量橘红色色素,是贻贝也呈橘红色,珍珠贝蠕虫病,寄生在珍珠贝中的是腹殖吸虫、绦虫和线虫的幼虫,,被感染的母贝在插核以后容易发生大批量死亡,珍珠质量低劣,马氏珠母贝牛头吸虫的包蚴和尾蚴,日本的马氏珠母贝,珍珠贝的才女虫病,牡蛎的居肛吸虫的囊蚴,日本合浦珠母贝的生殖腺、肝、肾、围心腔、心房等器官 寄生数量多时,贝体显著衰弱,【症状和病理变化】 才女虫分泌腐蚀贝壳的物质,使壳内面接近中心部形成黑褐色的痂皮,俗称黑心肝病或黑壳病。

      病贝生长缓慢虫体到达软体部,直接侵害内脏团 闭壳肌痕范围内虫体最多,被侵组织周围发生炎症,局部形成脓肿和溃疡,引起细菌继发性脓疡 才女虫分泌粘液,吸附淤泥包裹本身,附着在壳内表面的近边缘部分,随着母贝分泌珍珠质不断的腐蚀贝壳,形成开口于壳外表面的U型虫管 【病原】凿贝才女虫,珍珠贝才女虫病,【流行情况】流行高峰期为7月份,我国广东、广西危害严重主要危害2~3龄的珠母贝和3~4龄的育珠贝,感染率100%,死亡率极高 【诊断方法】外观珍珠贝壳上有洞穴和U型虫管,内部有脓肿溃疡,可以诊断取出虫体即可确诊 【预防措施】适时洗刷贝壳外面的沉泥杂藻,珍珠贝才女虫病,【治疗方法】盐水治疗,饱和食盐水或2/3饱和浓度或1/2饱和浓度,浸洗5~20min 过程:海水浸泡5min,到不出气泡→淡水中10~15min→盐水浸5~20min→放回海里,珍珠贝才女虫病,鲍的蠕虫病,,假钩棘头线虫的幼虫,腹殖吸虫的包蚴,鲍的才女虫病,鲍的内脏团、外套膜和鳃内,寄生在鲍的足的腹部内,形成包囊,寄生处产生疱状突起 鲍的肌肉明显变瘦,并且降低了足的附着力,鲍的才女虫病,【症状和病理变化】肉的重量会明显下降 【病原】5种才女虫: 凿贝才女虫、刺才女虫、韦氏才女虫、东方才女虫、贾氏才女虫 【流行情况】鲍壳的长度29mm以上时才受到侵害,寄生甲壳类疾病,,豆蟹病,贻贝蚤病,扇贝蚤病,贻贝蚤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病原寄生在牡蛎消化道内。

      被寄生的牡蛎生长不良,肌肉消瘦,失去商品价值,散发性死亡解剖时可发现消化道内有微红色蠕虫状虫体,被寄生处的组织受到损害,可破坏黏膜组织 【病原】东方贻贝蚤、肠贻贝蚤、伸长贻贝蚤,【流行情况】此病发生在日本和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巨砺和青牡蛎的肠道内肠贻贝蚤主要寄生在欧洲的贻贝,但有时也发现在欧洲的牡蛎中诊断方法】解剖贝类肠道,发现蠕虫状虫体 【预防措施】①从国外引进的苗种进行严格检疫 ②将贻贝养殖架放在水流较快的地方或河口的两边养殖,离开海底有较大的距离 【治疗方法】 无,贻贝蚤病,豆蟹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病原寄生在牡蛎、扇贝、贻贝、杂色蛤子的外套腔中能夺取宿主的食物,妨碍宿主摄食,伤害宿主的鳃,并使触须发生溃疡,使贝类身体瘦弱,还可使雌牡蛎变成雄牡蛎,严重者可以引起死亡 【病原】中华豆蟹 、近缘豆蟹 、戈氏豆蟹 、玲珑豆蟹,豆蟹病,豆蟹病,【流行情况】(1)中华豆蟹:宿主为褶牡蛎、贻贝、杂色蛤子和其他双壳贝类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朝鲜和日本等地2)近缘豆蟹:寄生于密鳞牡砺、凹线蛤子、厚壳贻贝、扇贝等分布于我国山东,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地 (3)戈氏豆蟹:寄生于牡砺、杂色蛤子、贻贝等。

      分布于我国山东、辽宁,日本等地 (4)玲珑豆蟹:寄生于扇贝的外套腔中分布于我国广东、日本、泰国等地区豆蟹病,【诊断方法】将贝壳掀开,可以看到豆蟹 【预防措施】(1)查明当地海区豆蟹的繁殖季节,观察出现豆蟹后,立即在贝类养殖架上悬挂敌百虫药带,每带药50g,挂带的数量视养殖密度和豆蟹的数量而定2)创造条件,开展贻贝秋苗春收的养殖即利用贻贝在秋季还有一次繁殖的习性,在养殖区采集秋苗,越冬后养到第三年春天贻贝繁殖前收获,这样贻贝在第二年可参加秋繁,而豆蟹在第二年夏季潜入贻贝,但在第三年得不到参加繁殖的机会就收获了,从而错过豆蟹的繁殖周期,使之逐渐消灭扇贝蚤病,【症状和病理变化】扇贝的产肉率随着寄生病原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降低 【病原】扇贝蚤 【流行情况】病原的无节幼体秋季开始冲母体中游出进入水中,再寄生到其他贝体上 【防治方法】 在秋季对牡蛎进行收获,海绵动物病,【病原】加拿大的一种钻孔海绵 【症状和病理变化】将贝壳钻成蜂窝状,引起壳基质在壳的内面过度沉淀扇贝的软体部瘦弱缩小,最后死亡 【流行情况】加拿大的大西洋深水扇贝上,仅发生在8~9龄较大的扇贝,腔肠动物病,【病原】贝螅 【症状和病理变化】贝螅附着后,扇贝外套膜受到刺细胞刺激后收缩,分泌壳质形成了边缘加厚的畸形壳,或者局部不对称的壳,齿口螺病,【病原】齿口螺 【症状和病理变化】齿口螺附着在扇贝的表面,一般靠近壳的边缘,用长管状向外翻的吻刺穿宿主的外套膜和内脏团,吸食宿主的血淋巴,使宿主死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