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内乡村空间形态研究综述.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250368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85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内乡村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孙招谦 周游Summary:文章对我国乡村空间形态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首先选取20 世纪80 年代至今的相关文献,按时间顺序纵向排列,并把同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横向分类,系统回顾了乡村形态研究历程,最后归纳了乡村形态影响因素,得出:(1)乡村形态研究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 年代的起步阶段,20 世纪90 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2000—2010 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的新时期,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研究尺度;(2)采用传统描述性方法的乡村形态研究在20世纪90 年代已非常成熟,今后的创新路径是结合新技术及新的时代热点;(3)影响乡村形态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水系、道路、文化等Key:乡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述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8.002 :TU984:1009-1483(2019)08-0005-06 :AResearch Review on Rural Spatial Forms in ChinaSUN Zhaoqian, ZHOU You[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spatial forms of villages in China, so as to enlighte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levant literatures from the 1980s to the present were selected, arrang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lassified by respective topic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rural spatial forms wa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finall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spatial forms we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rural spatial form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1980s,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1990s,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 new period from 2010 to now, including three research scale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The research using traditional descriptive methods has been very mature in the 1990s. Researches combining with new technology or hot issues can be innov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ural spatial forms are topography, river system, road, culture and so on.[Keywords] rural spatial form; influence factor; research method; overview引言在快速城鎮化浪潮下,由于城市扩张和乡村经济社会基础的整体衰退,乡村空间形态频遭破坏。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提出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为了更好地保留乡村空间特质,并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研究国内乡村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已有很多乡村空间形态研究综述,既有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形态分类、影响因素的总结[1-2],也有介绍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理量化研究方法[3-4],还有从乡村地理学视角切入的[5-6],但部分成果存在着Reference较少、研究成果归纳不完整、较少涉及新技术和新热点等缺憾本文基于1980—2018年的相关文献,重新梳理了我国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历程,并初步总结了乡村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1研究历程我国的乡村空间形态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人文地理学为先导90年代形成了乡村形态研究基本框架,2000年后得到了完善和深入2011年后,乡村形态研究越来越体现出新技术和新时代背景的影响1.1?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建国以前,国内少有对乡村形态的研究建国后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乡村建设,乡村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才开始起步在此背景下,李振泉提出了乡村地理研究的若干课题,基本涵盖了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各方面[7]。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金其铭,他提出影响乡村格局的因素有自然环境、交通条件、耕作半径等,将乡村平面形态分为团聚状与条带状,并绘制了江苏农村聚落类型图[8]1.2?20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案例研究;既有对单个村落的分析,又有对多个村落的归纳分类,这些都成为2000年以后乡村空间形态研究的主要课题陈宗兴等总结了国外与国内的乡村地理研究的各个阶段,介绍了国外理论成果,并指出要加强我国的乡村聚落地理研究[9]对单个村庄的分析有漳浦赵家堡研究[10],包括村落的自然环境、风水选址、结构布局,也涉及历史人文的考证空间要素分析的尺度较小,最大不过村落所处的山水格局,小则细致到门窗类似主题的研究还有彭一刚所著《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运用美学理论分析了聚落景观要素,并提出了聚落形态分类和影响因素[11]对多个村落的研究集中体现在西北大学师生对陕西乡村的研究上,既有对陕西乡村的分布、空间结构、演进趋势的整体概括[12],也有对关中、陕北、陕南等省内局部范围的乡村形态分类、分布、演进的研究[13-15]1.3?2000—201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乡村空间形态研究的数量迅速增加。

      研究重点分为两个尺度,与90年代一脉相承:一是中观尺度,重在研究村庄整体形态及周边环境,包括平面形态、肌理、山水格局等;二是微观尺度,重在研究村庄内的外部空间,主要分析路径、节点等空间要素这两个尺度并非彼此独立,而往往是在一个研究中顺次出现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开始有研究涉及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形态变化1.3.1?中观尺度的乡村空间形态(1)乡村形态分类常用的形态分类依据是村庄平面肌理形状,如带型、组团型等,也可根据肌理的集中程度,分为集村和散村另一种分类依据是村庄所处的山水格局,可按村庄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16],或按建筑与自然要素的关系,如沿水建筑与水的关系[17]有研究统合以上两类,采用复合标准,以“地形+平面形态+聚居模式”的三重标准分类[18],反映了地理与人文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也有学者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划分不同性质的聚落,再总结各种性质聚落的形态特征[19]以上均为静态视角,此外也有从形态生长的动态角度分类的,如线性生长型、沿山地等高线生长型[20]等2)乡村形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特征对村庄形态影响很大,社会人文因素也会影响村庄形态[21]距交通线远近会影响聚落形态的均质程度,与文化源的距离也会影响形态[22]。

      堡寨聚落的不同防御方式会催生不同的聚落形态,外围线性设防会形成群落形式和单体形式[23]3)乡村形态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分两类,一是比较相同区域的聚落,二是比较不同区域而性质相同的聚落,如将广东惠州的广府、客家、福佬聚落分别与珠三角广府、粤东北客家、潮汕福佬聚落比较[24]1.3.2?微观尺度的乡村空间形态微观尺度的研究主要分析村庄外部环境的空间要素、空间原型及布局结构对空间要素的研究大都基于凯文·林奇的理论归纳空间原型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分析,最终得到建筑原型和由此构造街巷乃至村庄的营造逻辑[25]二是用几何元素归纳聚落空间原型[26],例如路网格局总结为网络型村庄的空间结构既有物质层面的形态特征,也有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对物质层面,可归纳出其空间特征对社会经济层面,王浩锋认为影响村落整体形态的是微观经济活动,而宗族关系并未形成清晰的空间领域[27]1.3.3?历史上的乡村空间形态演进对乡村形态演进的研究可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入手,总结一个村庄或一类聚落的发展阶段普遍认为形态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自然因素,而是经济和人文社会因素[28],未来的演进方向是由分散变为适度集中[29]。

      1.3.4?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形态演进城市用地扩张、城乡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乡村形态演进的新的动力因素工业化和现代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文化特征,傳统聚落形态逐渐瓦解村落分散化已不适应城镇化要求,应当适度集聚发展[30]1.4?2011年至今:新时期2011年后,除了微观、中观尺度的形态研究,宏观尺度的研究也明显增多,重在分析多个村庄的分布、选址、规模,并且有GIS等新技术参与有学者开始探索将传统乡村的形态特点延续到新村建设中,之前已有人做了这方面的探索,但2011年后,这类研究的数量显著增加1.4.1?宏观尺度的乡村空间形态宏观尺度上,单个村庄被视作点,因此,规模、密度等属性成为主要分类标准,肌理形态处于从属地位例如地域特征结合形态划分[31]、“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密度+形态”的综合指标划分[32]村落规模与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密切相关[33],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是村落保护的有利条件[34]李红波等提出了影响乡村分布格局的动力机制[35]地理和经济条件都影响村庄分布,而后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36]1.4.2?中观尺度的乡村空间形态(1)乡村形态分类2011年后的中观尺度形态分类方法与之前的方法差别不大,主要有按照平面肌理形状划分、按与自然要素的关系划分、按聚落功能划分、按聚居模式划分。

      浦欣成系统构建了结合计算机技术量化分析村庄形态的新方法[37]2)乡村形态影响因素乡村形态是外部影响因素的空间化产物,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催生了不同的聚落空间形态在自然环境方面,村落形态受地形和水源位置影响[38],干旱区村庄形态受水资源约束[39],山区村庄形态受土地资源约束[40]在人文因素方面,人口数量、风水理论、礼制观念、水陆交通、军事防御等都会影响村落形态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不只各自独立地影响乡村形态,二者也会共同作用,如土地资源和文化观念、气候和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和军事目的、气候和产业等有学者认为宗法观念对聚落形态起决定性作用,而地理条件只起调节性作用[41]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42]3)乡村形态比较研究形态比较研究既有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比较,如广府聚落和潮汕聚落的形态和成因[43],也有对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比较,如形成时间不同的岭南村落之间的形态差异[44]1.4.3?微观尺度的乡村空间形态微观尺度上,有大量运用传统方法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对空间要素的分析和对空间布局结构特征的总结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运用空间句法分析乡村外部空间,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的意见1.4.4?历史上的乡村空间形态演进乡村形态演进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