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复习-时区和日界线.doc
13页自然地理复习-时区和日界线 一、地方时 1、地方时 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同学们应注意三点:(1)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2)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地方时及计算 (1)经纬网的理解:经线、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纬线、纬度及南北半球、中低高纬度、五带的划分标准纬度1°所对经线长度为111千米,经度1°所对纬线长度为111·cosφ千米(φ为当地纬度) (2)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计算 (3)地方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某经线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本经线的时刻,如正午12点,子夜0点;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进行时间换算; ③由于地方时总是对某一经线而言的,没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东西多变性, 因此常会造成时间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4)地方时的计算:空间定位清楚与地理分析到位与数学计算准确 ①空间定位:用图示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已知、未知和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 ③数学计算:认真计算,仔细检查。
④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 -(经度差)÷150 (东+;西-) 例题1: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假设北京时间为7月1日20时,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 月 日 (3)A地方时应在 时 分至 时 分 答案:(1)A点正确位置应在图中加粗的范围内,如下图: (2)7 1 (3)10 40 12 0 例题2:读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两题 ①.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1日8时20分 B、12月22日21时20分 C、6月22日8时 D、12月22日8时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B、此时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度32分,该处的地理纬度是北纬38度54分 C、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都将进入汛期 D、此时南北极圈相比,是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 答案及解析: ①.因0度经线(40°E西侧第一条经线)平分夜半球即0度经线是两日的分界线,则其时间为6月22日0时,故北京时间为C ②.D对北极圈为极昼无夜,南极圈为极夜无昼。
此时6058’N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等于73032’,B错 二、区时 在地方时(使用不方便)的基础上,人为制定了理论区时,实行分区(24个时区)计时(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的办法区时是以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计时标准,这样使用起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①特别的计时方法 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计时,如我国采用北京时间即是一例 ②时区的划分注意要点: A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便产生了不同的时刻这种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B.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C.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D.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E.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
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例题3: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 ;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 区 答案:19时44分 西5 ●时区图的判读 第一,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经线的确定 例题4: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①.甲地时间为: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B)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②.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C) ③.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 (B) 解题思路:(1)在地球上使日期发生变化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180°经线;另一处为时间是今日0点或昨天24点处因此,如(图1)AB与BC两条经线中,有一条必为180°经线,而另一条则为7月6日的24点或7月7日的0点所在的经线,那么,哪条是180°经线呢? (2)180°经线的确定 根据地球运动方向(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圆心为北极点),180°经线的东侧比西侧的日期要晚一天而图中经线BC东侧为7月6日,西侧为7月7日,则经线BC为180°经线。
确定了180°经线的位置,其它经线的度数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变换图形,化解难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时区图,我们习惯于侧视平面图若将题目上的俯视图转换为侧视的平面图,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根据题目条件,全球只有两个日期且互相平分因此题图可转换为(图4)这样,甲地时间及北京(东八区)时间就一目了然了 例题4第③小题的计算方法:先根据题目条件转绘为如上图,则:X=7月7日3时+(8-3)=7月7日8点 第三,对时区图的再认识 在时区图的学习中,一是不仅要重视时间的换算,同时要注意全球日期的分布例如:当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时,太阳直射在哪条经线上?北京时间是多少?例如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6日,2/3的地方为7月7日时,北京时间为多少?反之,当全球1/3的地方为7月7日,2/3的地方为7月6日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二是要重视图形的变换,化繁为简只要是计算时间的题目,不论是文字题还是图表题,均要转化为侧视平面图,使题目直观明了例如:已知50°W为某月3日20点,求北京的区时是几点? 先将题目转绘为如上图,从图上可知: ①两地时区差为3+8=11,则两地相差11小时 ②因北京位于50°W东面,故北京比50°W早11小时。
根据时间计算的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的区时为3日20时+11时=4日7时 三、日界线 ●日界线的划分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在解题过程中同样强调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思维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因此,越过180度经线日期的变化就有三种可能: 如箭头A、B、C:日期不变 如箭头D、E:日期加一天 如箭头F、G:日期减一天 ●日界线的性质: 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 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自转东移);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相对于大阳来说则是静止的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
自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④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日界线的用法:以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两侧时间是连续的 例题5: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当地时间200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青岛的启航的时间是( ) A. 2000年12月19日2时 B. 2000年12月20日4时 C. 2000年12月19日17时 D. 2000年12月20日13时 答:A. 青岛(东8区)比温哥华(西7区)早8+7=15小时,故启航时间是:2001年1月2日15时—14日2时+15小时=2000年12月20日4时这类题型不要考虑越过日界线是否要加减一天,先求两地相隔区时数(即时差),两地分属东西时区,时差即两地时区数相加,如东8区与西5区相差8+5=13小时,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12+12=24小时;东时区都比西时区时间早,如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一天),故由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一天的实质就在于此。
然后再加或减时差即可 例题6: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B. 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答案:B. 越过了180度经线,不一定越过日界线,因为二者有部分不重合,且可能是由西向东或相反 四、时间问题(时区、地方时的计算)专题训练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 1.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的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的季节 C.长江中游进入梅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