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乙型肝炎小知识.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1799401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1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小知识一、 乙肝病毒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C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 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 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三、 乙肝两对半意义及乙型肝炎的诊断1、 (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 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2、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 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3、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 倾向;4、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 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5、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 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 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 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 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HBV感染可分为:1、 慢性乙型肝炎A、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 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B、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 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 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 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3、 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 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 (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

      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 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除HBV DNA阳性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四、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1、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 和体液传播2、 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 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 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3、 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 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五、 乙型肝炎的预防1、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 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 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 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4 h内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 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2、 传播途径预防①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② 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 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③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④ 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⑤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 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⑥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3、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① 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② 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三10 mIU/ml 者,可不 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 疫苗(20卩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卩g)4、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医务人员诊断乙型肝炎患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并应 注明是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 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接种乙型肝 炎疫苗对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其病情确定是否住院或在家治疗患者用过的医 疗器械及用具应严格消毒,尤其应加强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而与血清 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六、乙型肝炎的治疗1、 抗病毒治疗一般适应证包括:⑴HBV DNA三105拷贝/m l (HBeAg阴性者为三104拷贝/ml);(2) ALT 三 2XULN;(3) 如ALT <2 X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三4,或三G2 炎症坏死。

      具有(1)并有(2)或(3)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为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2、 中药治疗苦参素(氧化苦参碱)3、 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a】,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 抗炎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等制剂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 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这些制剂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等也可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特别是ALT水平5、 抗纤维化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六、乙型肝炎生活指南一防过度肝病患者在肝炎发作时休息胜过药物治疗活动量越大,肝脏的血流量越小,肝脏的营 养成分供应越少,肝炎痊愈就会越慢所以休息对于肝炎病人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防饮酒过量少量饮用低度酒对身体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大量饮酒或长期大量饮酒,对肝病患 者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未愈患 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因此,肝病患者最好不要饮酒,若能做到'终生忘掉酒”就更好了三防暴饮暴食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弥漫性炎症、坏死,病人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此时患者的 消化功能还没恢复,如大量食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由于消化不好造成患者腹部胀气甚至恶 心、呕吐。

      四防着凉肝炎病人,疾病初愈或未愈,此时机体虚弱尤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人白蛋白低,机体 免疫力低下更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使本来已静止的或趋于痊愈的疾病再度活动或恶化在饮食方面,乙肝病人的饮食并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只要有足够的热量、适量的蛋白、 丰富而全面的维生素、适量的纤维素即可如果饮食上禁忌太多,相反会可能导致营养失调, 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过多地依赖中药补药而忽视正常饮食也是舍本求末之举目前虽然还无法根治,但并不可怕,只要治疗保健得当,一样可以终身控 制,所以患者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关于乙型肝炎的防治详细知识大家可参考《慢性乙肝病毒防治指南》以上内容转自上海海空肝病医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