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打击乐《木瓜恰恰恰》.doc
6页大班打击乐《木瓜恰恰恰》【作品】一、曲谱 二、打击乐演奏方法●队形:幼儿呈一横排站立在幼儿掌握演奏及合作的要领后,可以采用单圆队形)●演奏A段音乐:菠萝,木瓜: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动作在同一方向按照节奏敲击铃鼓三下如:菠萝处手持铃鼓在身体左边随节拍敲三下,木瓜处手持铃鼓在身体左边随节拍敲三下樱 桃:边用铃鼓按照自己创编的动作敲击,边口中发出“恰恰恰”的声音如:幼儿边左右摇摆臀部边敲击铃鼓,口中发出“恰恰恰”的声音B段音乐:花篮:幼儿左手敲击右手手持的铃鼓一下樱桃:幼儿左手敲击左侧幼儿的右手上的铃鼓两下,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幼儿左手轮空敲击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这是一首舞曲风格的印尼童谣,在日常的活动中,它是一堂常规的打击乐课,有着固定的队列,固定的配器,按照图谱、教师或个别幼儿的指挥整齐划一的进行集体或多声部轮流的演奏在本系列活动中,教师旨在通过引导幼儿熟练感知乐曲旋律、节奏,并进行了常规演奏的基础上,探索、尝试将乐器演奏与舞蹈、队列变化相结合,并进行个体间的合作尝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幼儿打击乐演奏方式教学建议】教学层次一:活动目标:1、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
2、能在前四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3、在活动中与教师进行目光的交流,体会师生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画有各种水果及果蓝的图谱、磁带2、幼儿已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3、活动前感受了恰恰舞的特点与节奏活动过程:一、 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重点说说有哪些好吃的水果二、 幼儿看图谱,说出图谱上的物体名称重点了解“木瓜”三、 幼儿随教师指图拍手1、幼儿随教师指图慢速的拍出节奏2、教师指得快就拍得快,教师指得慢就拍得慢四、 幼儿倾听录音,熟悉乐曲结构,并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1、倾听录音时,教师可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匹配、感受2、幼儿根据音乐随教师指图拍节奏要求幼儿能够整齐的作出反应,注意休止符的地方3、念拍“恰恰恰”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出前四句音乐每一句末的“×××”节奏,并随乐练习念、拍“恰恰恰”五、幼儿随乐根据教师指图谱拍节奏在前四句句末念出“恰恰恰”,与教师进行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六、复习舞蹈“恰恰恰” 要求同伴间能够有体态和目光的交流教学层次二:活动目标:1、幼儿进一步熟悉和把握印尼乐曲的性质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习打击乐2、幼儿学习根据已有节奏型,为该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方案。
3、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持自己声部,并与其他声部协调一致活动准备:1、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2、图谱、磁带活动过程:一、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进一步熟悉音乐结构二、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念边拍“×××”三、请一幼儿当小老师指图,其余幼儿拍节奏四、幼儿分声部练习1、在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旋律声中,根据教师面对不同小组的动作,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用相应节奏动作表示2、在录音伴奏下,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迅速作出节奏动作反应3、在教师的暗示或提醒下,个别幼儿担任指挥集体练习五、指导幼儿根据预定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1、“菠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木瓜”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2、“带飘带的果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3、“樱桃”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六、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1、在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2、个别幼儿上来指挥,集体练习打击乐器演奏3、个别幼儿即兴指挥,集体演奏4、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七、放松活动 舞蹈“木瓜恰恰恰”教学层次三:活动目标:1、 在熟练掌握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节奏的基础上,探索用多种动作和合作方式使用铃鼓进行演奏。
2、 能够迁移生活和活动中所观察、积累的有关乐器演奏动作与合作方式的经验并运用到演奏活动中3、 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沟通合作活动准备:1、 打击乐器:铃鼓、响板、小铃2、 有关打击乐表演的碟片,图谱活动过程:一、复习打击乐“木瓜恰恰恰”幼儿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乐曲的节奏二、 欣赏表演碟片并讨论1、 幼儿欣赏碟片 (1) 刚刚这首乐曲分别由哪些乐器合作演奏的? (2)如果我们现在只用铃鼓一种乐器,怎样能够表演的既好听又好看呢?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演奏碟片,看看碟片里的阿姨是怎样用一种乐器来进行好听又好看的演奏的2、 结合图谱讨论乐曲A段:启发幼儿结合身体动作的表演来进行铃鼓的演奏(1)我们看到的碟片里的阿姨他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鼓)(2)她们是怎样演奏?(幼儿讨论并尝试模仿录像中阿姨表演的动作)(3)我们能不能也来边跳舞边演奏铃鼓呢?我们可以用铃鼓做哪些动作?(启发幼儿为图谱配上动作并进行演奏练习)(4)幼儿听老师唱谱并结合图谱上的动作提示进行铃鼓演奏。
5)幼儿听音乐用铃鼓练习一遍3、 欣赏碟片并讨论出乐曲B段合作演奏方法1)刚刚我们用铃鼓结合好看的身体动作表演了“木瓜恰恰恰”的第一段,现在老师要求你们用合作的方式来表演乐曲的第二段,可以怎样合作呢?(2)下面我们来看看刚刚表演的阿姨,她们是怎样合作演出的?(3)阿姨们是怎样合作的?(启发幼儿说出演员的鼓棒是打在另外一个人的鼓面上的)(4)请幼儿3人一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按照乐曲第二段“咚—哒哒” 的节奏来试一试合作演奏的方法5)交流尝试合作的结果(6)幼儿在座位上空手练习合作敲击的方法,感受轮空7)幼儿在座位上运用铃鼓进行合作练习8)幼儿下位进行全体合作练习引导幼儿讨论合作敲击中铃鼓的拿法和身体姿态) (9)幼儿听音乐进行B段演奏三、演奏1、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完整的演奏2、幼儿将横排变成圆形再次演奏,解决“轮空”的问题3、幼儿邀请老师进行演奏,并向老师介绍基本的身体动作和合作的方法四、结伴舞蹈:“木瓜恰恰恰”【创意集锦】 ● 舞蹈与节奏:活动前可以将乐曲的打击节奏暗合舞蹈动作的设计进行编排,编成幼儿 易于掌握,乐于学习的恰恰舞节奏,为幼儿的打击乐学习和活动三的再创作做好经验准备。
● 演奏与配器:在过程一、二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进行配器选择,并用图片进行匹配和提示● 观察与练习:在过程三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反复的观察,在练习和讨论中探索、发现演奏的方法,并进行不断的尝试和修正,鼓励幼儿大胆的做出自己的动作● 队列的变化:教师在幼儿熟悉了活动中的横排和圆形队列后,可以引导幼儿想出更多的队列表演形式进行尝试和演奏【友情提示】● 活动前的舞蹈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关注动作的变化和多样性,利于幼儿在过程三的打击乐创编讨论中调动经验● 在幼儿的配器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对应的乐器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帮助幼儿明确配器内容和任务● 在活动三的光碟欣赏中,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的指向性要明确,引导幼儿发现细节,敢于模仿尝试,并将尝试合作的人数由少至多逐步递增,使幼儿逐步探讨出有创意的演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