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讲农业地域类型.doc
9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2讲 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布和主要经营方式2. 综合了解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优势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3. 对比四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生产方式及其区位因素能力目标1. 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2. 对所学几个农业地域类型及典型代表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评价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的变化德育目标1.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观点和科学的人地观念2. 通过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借鉴国外生产方面成功的或先进的经验,为祖国及家乡的生产发展服务,树立振兴中华、爱我家乡的坚强信念教学重点】1.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和限制性条件教学难点】综合前面两节课内容,对比各类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布、区位因素等,并了解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1. 收集资料,补充国外农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状况,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与其存在的差距,今后的农业发展应借鉴的先进经验。
2. 将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列表对比,简明扼要地掌握其要点(对比法)教具准备】收集国外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包括图片,通过计算机媒体的制作及演示或展示,感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发达程度,科学、合理地“洋为中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即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别了解了亚洲水稻种植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及今后发展的方向由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生产方式差别较大,我们讲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它们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新课教学]一、商品谷物农业(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及插图,了解商品谷物的农业分布情况,掌握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并及时与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其不同的区位选择,及对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学生看完课文内容后,老师可重点从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主要分布区、基本特征三方面对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情况加以指点、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1.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区(板书)(1)商品谷物农业的概念及特征(板书)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而又地广人稀的地区其农场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以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所以,有人也把商品谷物农业称为大农场种植业如此大规模的农场,加上当地劳动力缺乏,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则成为必然因此,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2)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国家(板书)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在我国也有这类农业生产,如我国东北平原和西北新疆的国营农场,虽然与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区别(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但是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同样是很高的商品谷物农业所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由于小麦、玉米为旱作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而水稻对水、田地等条件的要求较高,不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所以商品谷物农场多种植小麦或玉米在美国南部有的商品谷物农场采用旱地直播技术种植稻谷,从而避免了水田耕作以及育秧、插秧等环节,其生产过程与种植小麦无多大差别。
承转:我们了解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情况与生产水平,下面我们就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来详细分析它的区位优势条件2. 事例分析(板书)(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中部平原(板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结合本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具体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优势区位条件(板书)学生阅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判断美国中部大平原的自然条件如何?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起了怎样的作用?然后老师再归纳、总结①优越的自然条件(板书)美国中部平原面积辽阔,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为美国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气候方面看,这里水热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宜于农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栽培美国本土属温带和亚热带范围,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于热带,大部分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热量条件较好,夏季温和湿润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雨量充沛,再加上这里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网,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此外,这里由于河流冲积,形成了黑钙土和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总之,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稳产、高产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板书)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技术先进,运量和设备数量都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中部平原地区的农业而言,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这样便利农产品的集散、运输,运费降低,提高农业生产率③地广人稀(板书)美国中部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人到来之后才逐渐开发成谷物生产基地由于地广人稀,其农场面积一般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如此大规模的农场,加上当地劳动力缺乏,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则成为必然,使得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现在,美国人口虽然在增多,但城市化水平很高,广大农村依然人烟稀少,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④高度发达的工业(板书)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现在,这里谷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现在这里的机械基本实现了大型化、宽幅化、高速化、联合作业化,有的农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还使用飞机作业⑤先进的科技(板书)中部平原上的商品谷物农业离不开美国先进的农业科技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农业部设有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各州有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各县有农业推广站并拥有一批农业推广员这个系统免费向所有的农场主提供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这对实行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作用很大,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总之,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则成为农场现代化生产的有利保证这些因素的综合,使美国大平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二、混合农业(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分析思考下面几个问题:采用投影仪,打出以下内容,供同学们边看课本边思考之1. 混合农业的概念、分布2. 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生产模式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模式的差别3. 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混合农业是否相同,有何差别4. 以澳大利亚为例,重点了解其农业生产的优点,以及我国可借鉴的经验。
学生看完课本后,针对上述问题,可进行提问、组织讨论,一一加以解答,最后老师要对全部内容做出概括、总结讲述内容:1. 混合农业的概念、分布(板书)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它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即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的混合农业这种类型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等讨论:试分析我们的家乡有无这样的农业类型?2. 混合农业的经营方式(板书)类似这样的农业生产,在我国也有分布我国广大的农耕区在谷物生产的同时,也饲养猪、羊、兔以及家禽由于家畜、家禽的饲养一般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不上规模,因此,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以山西省潞城市为例,本地的农业生产既有旱作的谷物农业,如小麦、玉米、谷子等;也有家庭式的饲养业,如城市周围的农户几乎家家都饲养有猪、鸡等畜禽但是,其经营方式则完全是家庭式、分散式、自由粗放式。
这与刚才所述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地劳动人民充分发挥智慧,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区位优势,创造了一种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基塘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独特、形式新颖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见基塘生产模式图)补充材料: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耕作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新型农业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这种农业生产包括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类型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承转:我们了解了混合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简单了解了我国的这种混合农业的分布及经营方式,两者差别很大,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为例,具体了解其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特点这是我们本节的重点内容3. 事例分析我们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相关内容问: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的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农牧业分布状况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略)老师总结:澳大利亚是世界五大商品粮生产国之一,主要是出口小麦同时,澳大利亚又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其小麦和羊毛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插入投影演示:课本图——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这两个地区都是普遍采用同时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下面我们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分析混合农业的主要特点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板书)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东部是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中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水十分缺乏,对农业的发展不利但在中部平原地带,地下水资源却很丰富,形成若干潜水区在墨累—达令河下游一带,凿井后,潜水自动喷流,对于牲畜饮水和农田灌溉极为有利,为发展农林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农牧业是澳大利亚传统的、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经营方式是家庭式的大农场,主要集中分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