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卢梭的教育思想.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272162
  • 上传时间:2018-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卢梭的教育思想学习本章应在了解卢梭的生平和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并着重掌握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感官教育的思想、教学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认识卢梭教育思想的意义,批判吸收其合理的因素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难免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且他的观点非常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搏斗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综观卢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也包涵着不少真知灼见卢梭反对封建文化,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要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不要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器官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第十七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哲学、社会政治观点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

      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 亲 是个钟表匠,热爱祖国卢梭出生后不久,母亲逝世,由父亲抚育他从 4~5岁起就跟随父 亲识字读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 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 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 1741年,卢梭到达巴黎,靠抄写乐谱为生不久,他结识了伏尔泰、狄德罗、达兰贝尔、孔狄亚克等学识渊博者和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通过与思想家们的交游,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洞悉了当时腐朽的政治,而且锻炼了反抗封建势力的坚强意志1749年,法国第戎学院悬赏征文, 题目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卢梭在论文中认定,科学与 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所享有,助长了贵族的骄奢和对弱者的掠夺,因而败坏了社会风气,并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这篇论文被选为首奖,卢梭由此博得声誉1754年,卢梭又发表了第二篇 应征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篇文章里, 卢梭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1762年,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在 这部不朽的社会名著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同年,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 对当 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地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讨伐传统教育的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 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爱弥儿》虽 然遭到反动派的严禁,但却受到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英国大哲学家休谟在1765年说:“法兰西那样举国称赞卢梭的热情,是无法形容或想象的欧洲大陆的哲学家、教育家竞相阅读,眼界为之一新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就因阅读了《爱弥儿》,而打破了他行之多年不曾改变的生活规律当时法国政府和天主教会对卢梭的政治迫害,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 1772年完成了自我 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 ——《忏悔录》1778年,这位反封建的战士与世长辞 在哲学上,卢梭是个自然神论者,他 虽然还承认上帝的存在,但已不把它 视为超乎一切自然之上的绝对权威,这已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相信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

      由于卢梭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因此,其教育理论就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强调人性解放,注重人的特点在政治思想方面,卢梭承袭了17世纪以来盛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论”,认为在社会国家出现前的自然状态下,一切人都是自由、平等和善良的,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但自从出现了私有财产,人类便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富欺贫、强凌弱,纷纷扰扰,无有宁 时一些人无所事事却因饮食过度而死,而大多数人劳动终日又因饥饿而亡卢梭断定,所有 这一切灾祸,都是私有 财产的一个后果有了私有财产,便产生了文明社会,便出 现了人 压迫人的现象,发展到专制政治阶段,即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不平等达到了 顶点因此,他 强调人类应当“回归自然”,归复到“自然状态”下面去当然, 卢梭所说的“自然状态”,并不是原始社会,而是由订立契约组成的、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平等、自由的国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自然教育理论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据此,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 论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是《爱弥儿》一书的主线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 5页,91 ~92页)。

      人性也是这样,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但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宗教、传统偏见以及人为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人的善良本性全毁坏了,因此,必 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所谓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就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 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页,91~92页)他反复强调“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页, 91~92页)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在他看来,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有其规律,是不可能改变的依据 卢梭的分析,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一是自然;二是人;三是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卢梭:《爱弥儿》上册,第 7页, 91~92页)从今天的教育科学来看,所谓自然教育,是指儿童身心自然 发展;所谓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 对于受教育者所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指导;所谓事物的教育是指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卢梭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卢梭:《爱弥儿》上册,第7页,91~92页)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是互相冲突的,他们受的教育就是不好的,天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三种教育 协调一致,趋向同一目标,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性就会完美发展,不仅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如何使三种教育协调一致,趋向同一目的呢?卢 梭认定,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顺应自然的教育因为“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卢梭:《爱弥儿》上册,第7页,91~92页)所以,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自然教育的指导卢梭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适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成为自然的有理性的助手,为儿童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还必须尊重儿童的个性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就卢梭要求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激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心得到顺利发展。

      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早在17世纪捷克的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提出,但夸美纽斯所理解的自然,主要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秩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只居其次卢梭则不同,他对自然的理解,主要是指儿童年 龄特点,这显然比夸美纽斯前进了一步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的论述, 虽然过分强调了自然的决定作用,对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主导作用认识不足,表现了他的形而上学观点,但卢梭作为卓有远见的教育思想家,早在200多年前,就对遗传、教育、 环境三者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这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一)教育目的 ——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卢梭反对封建主义教育把天真善良的儿童培养成为高踞于人民头上的帝王、朝臣、豪绅等封建权贵,和依附于封建 权贵、效忠封建政权的法官、律师、教士、骑士等专业人员他指出,这既毁坏了人生而平等自由的善良天性,也使那些衣租食税,四体不勤,专靠吸吮别人血汗而骄人傲物的“暴君”、“恶棍”、“歹徒”、“傻蛋”们,在一旦发生革命,身份变更,陷于困境时无法维持生计,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卢梭大声疾呼要培养自然人,即一个真正的人卢梭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认为作人是人的天职。

      他说:“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卢梭:《爱弥儿》上册,第13页)又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 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卢梭:《爱弥儿》上册,第13页)这种自然人与封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他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保持人的地位卢梭所说的自然人,并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 处事干练他完全可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不必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地位、阶级或职业他 绝不是寄生坐食而行为邪恶的暴君和歹徒,而是一个消除传统偏见,能 够从事生产劳动而自食其力的人他操作像个农民,而思考则如思想家总之,他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新士绅依据上述教育目标,卢梭认为贫苦劳动人民的子女是不需要教育的因为他们在纯朴的劳动生活中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无需别人的帮助也可以长大成人而那些王公贵族,达官显宦家庭中的儿童,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了种种谬误和偏见,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他们的天性获得自然发展卢梭选择出身名门之家的爱弥儿作为自己假想的学生,其用意即在此。

      卢梭从“回归自然”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的培养自然人的目标,扭转了教育的方向,把教育目的 纳入资产阶级的轨道,是教育目的上的革命,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意义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卢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