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水工程设计.doc
26页纳雍县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纳雍县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矿 长: 安 全 矿 长: 生 产 矿 长: 机 电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编 制 单 位: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富民煤矿日 期 :2013年9月1日文 字 目 录第一节 前 言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四节 地表踏勘现状第五节 防治水工程第六节 当发生水灾时的应对方案第一节 前 言 一、概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地方煤矿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富民煤矿按照国家煤矿安监部门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特编制富民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二、 位置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西南,距纳雍县城14km,距矿山2km有纳雍到水城213省道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属纳雍县煤炭工业局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º16′08.518″~105º16′38.383″,北纬26º41′18.523″~26º41′58.664″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北京坐标系): 1 X=2954200.00, Y=35527600.00; 2 X=2953200.00, Y=35527600.00;3 X=2953195.00, Y=35527160.00;4 X=2953820.00, Y=35527105.00;5 X=2953910.00, Y=35526775.00;6 X=2954162.00, Y=35526780.00;7 X=2954430.00, Y=35526940.00;图1-1 交通位置图北界(浅部)为拐点1、7连线,东界为拐点1、2连线,南界(深部)为拐点2、3连线,西界为拐点3、4、5、6、7连线,井田形状呈不规则七边形,南北长约1.0km,东西长约0.80~0.5km,面积约为0.6802 km2。
3.井口坐标原主井坐标:X=2954210,Y=35527270,H=1935;原风井坐标:X=2954180,Y=35527250,H=1940;新主井坐标:X=2954279.075,Y=35527306.893,H=1927.343;新风井坐标:X=2954284.296,Y=35527338.600,H=1928.993三、自然地理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古黔中隆起西端,属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矿区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冲沟,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267mm,集中于下半年,月平均气温1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矿区至今未做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矿区内及其邻近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烟叶区内居民的经济来源仍以传统的家畜、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了其主要经济来源五、以往地质勘查工作2006年9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探局一总队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储量核实报告》2010年1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提交《贵州省纳雍县富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12012年6月,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编制了《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013年11月,四川省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察报告》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外围,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厚约115米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
平均厚度约338米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出露3.大隆组(P3d):厚约38米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煤系地层分界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矿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仅中部见零星露头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约400米出露矿区南部三)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平台之上,其面积较大一般厚度0~30米,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中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二、构造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
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由于矿区中深部未有巷道揭露,矿区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二、煤层一、 含煤性含煤地层龙潭组(P31)厚度约338m,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矿区内含煤地层残厚约100米,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4.35m,可采含煤系数4.35%可采煤层主要集中于煤系地层上部,下部含煤性较差二、 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6号、8号、10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4-1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1.89~2.15 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表4-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0)煤层平均间距(m)顶板底板61.89-2.152.00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10~12距P3d底部71.75m81.15-1.501.30复杂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泥岩距6号煤层底部23.50m100.90-1.200.99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细砂岩距8号煤层底部13.01m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
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 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三、煤层对比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6、8、10号煤层对比可靠第三节 煤 质一、煤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6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贝壳状、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8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及块状构造,阶梯状断口,似金属光泽10号煤层呈黑色、褐黑色,细条带结构,半亮型,层状构造,以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为棱角状断口,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 (二)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的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暗煤次之,少有丝炭。
由各种煤岩成份组成的煤岩类型有半亮型和半暗型半亮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上段,半暗型分布在龙潭组的下段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同时也有块状和粒状2.显微煤岩特征有机显微组分 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稳定组镜质组 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常见均匀基质体、镜质体、少许木质镜质体、碎屑镜质体,偶见镜质浑园体惰质组 以结构丝质体、结构半丝质体为主,多见木镜丝质体、木镜半丝质体,次为碎屑丝质体,偶见丝质浑园体及丝质菌类体无机显微组人分 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类和氧化物类次之,碳酸盐类少量粘土矿物 以细分散状、斑点状为主,局部为浸染状,少许充填胞腔石英 以细粒状、微细粒状散布于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和裂隙黄铁矿 以微粒状、星点状、球粒状散布于有机质中,少许充填胞腔方解石 以细脉状充填于煤的裂隙中二、煤质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4-2表4-2 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 项目煤层灰分ω(Ad) 水分ω(Mad)全硫ω(St,d)挥发分ω(Vdaf)发热量(MJ/kg)容重t/m3619.93%1.78%0.79%8.84%31.741.46816.98%1.70%1.02%8.93%31.391.461021.62%1.74%2.16%8.52%31.641.501、水分ω(Mad): 1.70%~1.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