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经济学4章课件笔记.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20****03
  • 文档编号:172296404
  • 上传时间:2021-03-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0.9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经济学(三)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BY Clark• 资源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The Heckscher-Olin(H-O)Model本章框架结构• 前言•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提要• 前言• 在真实的世界中,一部分贸易模式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而另一些贸易模式则反映了资源的差异• H-O理论:--该理论强调资源的差异是贸易的唯一原因--表明比较优势是由以下因素所反映的: (1)相对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 (2)相对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 该理论也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供给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也包括社会积累资源,如技术、资本• 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 要素丰裕的实物定义: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 要素丰裕的价格定义:若乙国的利息率与工资率的比率(R/W)低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

      •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设生产两种商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资本)和L(劳动)如果生产Y的K/L的比率高于生产X的K/L的比率,或生产X的L/K的的比率高于生产Y的L/K的的比率,则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比如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工资-租金比)条件下,粮食生产中所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TF/LF > TC/ LC• 两要素经济模型模型的假设条件•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 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有限供给的要素:劳动(L)和土地(T)• 两个国家中,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在两要素的经济中,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生产者会如何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取决于土地和劳动的相对成本(w/r )图4-1 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可能性图4-2 要素价格和投入选择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差异←-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国际贸易的基础• 特定要素价格对商品生产成本的重要性,取决于有多少该要素进入到该商品生产。

      -- w/r与Pc/PF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图4-3 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 图4-4 从商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 如果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上升,那么会:– 提高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w/r – 在棉布和粮食的生产中,提高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土地的边际产出– 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地租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w = MPLc x Pc w/ Pc = MPLc r / Pc = MPTc•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效应):--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减少– 反之亦然• 相对价格变化会产生强烈的收入分配效应• 资源和产出– 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 •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即商品价格、要素供给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图4-5 资源的配置• 当经济体的要素资源发生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图4-6 土地供给增加•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土地供给的增长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出的下降,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出的增加。

      • 粮食部门产出的增加要高于土地增加的幅度• 雷布津斯基定理 (效应):• 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T 或L) ,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反之亦然 图4-7 要素和生产可能性• 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或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可见,土地对劳动的相对供给比较高的国家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会更有效率•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 相同的偏好• 相同的技术• 不同的资源禀赋– 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 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生产函数 关系图:•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要素充裕度• 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L/T > L*/ T*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相对本国而言,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 例如: 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以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

      •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的稀缺资源是劳动– 当本国与外国相互贸易时,它们的价格会趋同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提高,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降低• 在本国,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带来棉布生产的增加和相对消费的减少,所以本国成为棉布的出口方和粮食的进口方• 相反地,外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会使外国成为棉布的进口方和粮食的出口方图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贸易和收入分配– 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 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入会有重要影响:• 在本国,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 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生:–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 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存在差异:– 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问题• 例如: 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机生产商,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业部门中去。

      • 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的劳动力的收益会比国外的劳动力的收益少,而本国土地的收益会比国外土地的收益多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 在现实世界中,国家贸易已经使不同国家间同类要素的价格实现均等化了吗?• 随意考察一下就可清楚表明回答是否定的• 例如: 医生、工程师、技术人员、机械师以及劳动力所有者的工资在美国和德国与在韩国和墨西哥相比要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国际贸易完全消除了,还不如说国际贸易减弱了国家间同类要素收益的差异来的更实际一点表 4-1: 各国工资率的比较 (美国 = 100)Country hourly compensation of production workers,2000U.S. 100Germany 121Japan 111Spain 55South Korea 41Portugal 24Mexico 12Sri Lanka 2 以下三个对预期要素价格均等化至关重要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 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没有说明的一点是国际贸易会消除或减少单位资本收入的国际间差异。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美国数据– 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全球数据• 波文、利莫、斯维考斯克斯的一项研究利用大量国家的数据检验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项研究在世界范围证实了里昂惕夫悖论表 4-3: 1962年美国进出口产品包含的要素每百万美元产品所包含资本每百万美元产品所包含劳动(人年)资本-劳动生产比率(每工人占有美元资本)工人平均受教育年数劳动力中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重$119$179169.90.0189$131$1432110.10.0255表 4-4: 检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美国=100)资本劳动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一般职员销售员服务人员农民产业工人耕地牧场森林0.520.670.780.220.590.670.670.630.700.700.520.70– 南北贸易的考察• 尽管国际贸易的整个并不能很好的由模式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来解释,但南北制造品贸易看来比较符合这一理论– 丢失贸易的情况• 特拉夫勒199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样本国家间的技术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 实证检验的含义– 通过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该理论没能如人所愿成功地解释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模式• 但该理论是一个分析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有效工具• 本章小结•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一个两产品、两要素的模型,它强调了资源禀赋在贸易中起到的作用• 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使收入分配急剧地向有利于劳动工人的方向转变– 不论对哪种产品,即劳动的实际工资会上升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减少• 在任何给定的产品价格下,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增加,而使其它不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减少•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期会出现以下的贸易模式:–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会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会从贸易中获益,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国之间资源禀赋、生产技术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贸易壁垒的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