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07学年上期南师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doc
6页1南师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2006-2007 学年上期)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期,我校作为南平市综合实践活动市级试点校,立足于学校实际,贯彻落实了南平市教育局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点研究方案》的有关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市局工作部署,结合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一、多方整合,落实常态综合实践是涵盖最为广阔的学科,它是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载体,也是各学科领域知识进行重组和拓展的沃土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因此,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本学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将综合实践与学科进行整合,又要避免学科化倾向,同时也要注重常态化。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指导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2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教师可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3、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我能行自主管理系列等相关主题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明确目标、体现常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真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关键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将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进入常态化为此,我校将 1~ 6 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进行具体划分和规定,各年级指导教师要认真参照执行具体目标划分如下:(一)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3(二)综合实践活动分段目标1、低年段目标(1~2年级)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2、中年段目标(3~4 年级)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如:①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②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③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④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3、高年段目标(5~6 年级)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如:① 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②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③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三、注重实践、形式活泼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指导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4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3、全班或全年级活动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将结合学校教学教研及德育工作,科学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着手狠抓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的实施,全体指导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同时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为学生展示才华、凸显个性掌握必要的技能。
1、科学合理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为低年段每周一课时,中高年段每周二课时,课时可弹性使用,即:每周可集中活动也可分散活动,无论集中还是分散都必须保证给足课时,不能无故减少课时52、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综合实践教研每月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至少开展教研活动一次以上,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三节,教研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同时加强对日常综合实践活动的随堂听课,倡导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3、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①课题方案计划表②小组(班级)活动过程记录表②方案实施小结③学生活动的体会、反思④实物资料和图像照片资料⑤一堂成果展示课期末各年段班级需上交以上“五个一”材料,同时由教务处针对以上内容对各班各年级活动实施进行相应的检查4、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学校各年段班级至少有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可与学科、班队活动整合进行,各班成果展示活动需提前一天通知教研组长,再由教导务处组织人员参加活动给予评定5、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整理展示成果的能力具体要求有: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6、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同时,开发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6网络等设备,使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其次,利用好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的工厂企业、商店、大自然、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并注意安全通过家长会或其它途径做好家长、社会的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参与,使家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7、建立激励机制。
创设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环境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机会,购买参考资料、光盘,请进来走出去,对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的工作量给予肯定,计分奖励,对表现突出,做出成绩的教师、学生、社会人士要给予表彰与奖励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2006 年 9 月 1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