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
2页· 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现状分析与思考随着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增大,农民进城务工现象越来越普遍父母们背井离乡,孩子们则托付给家里年迈的老人或亲朋照顾这些被寄养的孩子便是被称为留守学生的特殊群体如何教育培养留守学生便成为农村中小学面临的新题现就本地本校实际对这一课题作简要分析与思考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分析 1、学习兴趣缺乏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少学校和家长的有力监管没有学习动力,缺少自控能力,很难养成自觉学习看书的习惯;加之没有适当和及时的家庭,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自然很不理想时间一长,厌学情绪就滋生了 2、心理素质较差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许多留守学生亲情缺失,与父母的沟通极少甚至无法沟通;而负责监护的老人或亲朋又不会或无暇交流于是留守学生很容易就养成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偏激,少言寡语或幼稚简单,乖张跋扈,敏感多疑等不良心态一遇上不顺心如意的事很容易走极端,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诸多难题 3、行为习惯不良父母因常年在外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多数留守学生零花钱都比较多,养成大手大脚花费的习惯,同时也能极大的满足在同学面前的虚荣心加之爷爷奶奶的娇惯放任,致使他们任意妄为,无视校纪班规,自由散漫,懒惰成性且屡教不改,成为最难管教的对象。
4、感恩意识匮乏因为从小被娇惯宠爱,一些留守学生视祖辈父辈及师长的关爱付出为理所当然,不知感恩回报并将逆反进行到底一点小愿望小要求没被满足或因犯错被批评教育,就觉得自己被歧视被遗弃从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将自己的错误归咎到在外辛苦谋生的父母身上他们在家不做家务,在校不服班务,在外拉帮结派,长辈的无可奈何老师的苦口婆心父母的舐犊之情均可麻木不仁 5、安全隐患严重多数留守学生因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性,很容易使他们义气用事,进而滋生打架斗殴吸烟赌博早恋逃学等事端,给学校家庭社会带去很多负面影响和管理难题 二、留守学生的管理难度分析 1、家庭难以监护备受祖辈父辈的宠爱,而外出务工的家长因与孩子生活时间少更增溺爱之举一些家长本身文化素养不高,也缺乏教育孩子的艺术,他们普遍认同钱的万能作用,认为满足了孩子的吃穿住行已是功德无量,而孩子是否成人成才只能顺其自然家中的爷爷奶奶亦只注重孩子是否每天或双休日回到家里至于别的时间孩子在哪里在做什么完全无关紧要这样的监护怎能让孩子身心都健康的成长? 2、班级难以管理孩子在家里被宠,到学校却被校规班纪约束,有规有矩张弛有度公平公正的学校教育就让孩子无从适应;而学习任务的繁重成绩压力的增大也使他们心生厌倦;再加之经常违纪,同学不喜欢老师不放过,长此以往,同学之间闹矛盾师生之间产间隙,致使一些留守学生视读书为坐牢想方设法要逃之夭夭。
这就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3、学生难以自保留守学生父母均不在家,监护人年事已高精力缺乏,孩子手上又基本不缺钱用,加之孩子们年纪尚小思想单纯好奇心重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好玩就去哪里星期天节假日,可以水里游池边钓道上飞网吧混餐厅欢街道闹……家长鞭长莫及老师望洋兴叹监护人束手无策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三、留守学生的教育措施思考 1、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档案机制.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跟班教师协助掌握第一手资料诸如学生家长姓名,在外打工的详细地址,工作单位,联系,家庭成员情况,学生监护人地址,对方身体状况,年龄,与学生关系,联系方式等,并及时根据实际补充和变更档案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随时座谈以了解所有留守学生状况,做到不忽略任何一个留守学生,以便使帮扶关爱工作行之有效 2、落实关爱留守学生的责任帮扶制度学生之间可以设立“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手拉手帮扶队伍,并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制定出具体的帮扶方法,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人帮这样由面到点全面铺开,形成合力,让关爱帮扶活动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上,看得见听得到,以期留守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部分留守学生因长期被寄养或被娇纵,心理素质偏差或行为比较偏激,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或设置心理咨询时间,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疏导并培养其感恩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做到让家长放心 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帮扶与关爱问题,不只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家庭面临的难题,还是社会需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他们和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