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文渊阁——一座皇家藏书楼.pdf
4页宫殿苑囿博缝板 O天花板 书架 O三楼廊 O暗层廊 O腰搪 O后廊 O楼梯 O山花 0五架粱 0栏窗(可遮挡阳光) 0广庭空间高敞 木栏 0石拱桥(为汉白玉石所雕) 0长方形池(引内金水河之水) 0前廊(宽二阃 利于反射光线) Ⅱ文渊阁西南角外观 清乾隆时期文治武功皆盛,为度藏《古今图书集成》与 《四库全书》,乃在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1774—1776 年)新建这座非常具有建筑特色的文渊阁后来又陆续在不 同地点建造了“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 “文宗阁”及“文澜阁”等,名称虽不同,但基本上均遵循文 渊阁之建筑形制而文渊阁又是仿江南宁波明代范钦所建 “天一阁”之设计,可视为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一种典型 紫禁城文渊阁的建筑物早在1932年,即由当时“中国营 造学社”的刘敦桢与梁思成两位古建筑专家进行过测绘及 009 010 首先,文渊阁的外观为单檐歇山顶,正背皆有腰檐,正面比例秀丽,侧面可见高大青砖IJl墙, 显得极崇伟!平面采用较特殊的六开间,除了中央的五间,在西边多加一间楼梯,虽然宽度缩小, 但合为偶数的六间文献指出采六开间为符合《易经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又据“河图”对数字的 排列,一与六位于北方,属五行中的“水”,因而可压“火”(祝融),文渊阁正前方辟长方形水池,引 紫禁城内金水河穿过水池,增强建筑物防火的功能。
文渊阁的色彩,从屋脊、屋瓦、斗棋,梁枋、隔扇与柱子多采用寒色,屋顶所铺琉璃瓦以黑色 为心,绿瓦剪边柱子漆绿色,斗棋以青绿为主,栏杆及隔扇窗漆绿色,相传可避火气 文渊阁作为一座皇家典藏珍贵书籍的建筑,其平面与剖面设计颇具特色,值得详细观察在 柱子排列方面,前面三排,后面也三排,可能为了避开阳光直射,南面(正面)的隔扇门窗装在第三 排柱子,前廊特别宽,因室内书架上只能得到地面的反射光,这样对书籍起到了保护作用 其次在剖面设计上,设置暗层(夹层)于一楼与三楼之间,因而文渊阁外观为二层,内部实为 三层,形成所谓“外二内三”暗层的北面有廊可连接,中央三间为中空,形成一个高敞的“广厅” 文渊阁正面一景 文渊阁为单檐歇山顶,设腰檐,造型 文渊阁前设长方形水池以压祝融 从文渊阁看前方的文牮殿 文渊阁前廊设栏杆,廊有两问深.可 文渊阁梁柱多漆青绿色 文渊阉东侧的乾隆皇帝碑亭 土耳其E0hesus的图书馆为希腊时捌 “广厅”实际上具有反射地面光线的功能,使暗层的书架获得照明 从左侧边间的楼梯可直上暗层,折返再上一层楼,即到达三楼的宽大藏书室,这里排列许多巨 大的书架,书架之间有小桌方便取阅前后设廊,廊外为窗,兼有遮光及通风之效。
阁东侧有一座仿江南盔式攒尖顶的碑亭,内置乾隆皇帝撰写的 文渊阁记》石碑,阁北侧则有 太湖石假山,阁南侧辟长方形水池,中设一石券桥跨越,象征背山面水之布局 知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明代的 永乐大典》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与 四库全书 皆是浩火的图书整理工程,典藏数十万册的书籍必须建造藏书库及阅览室,文渊阁为了满足这 些功能而设计西洋古代邦国非常重视图书馆,古希腊、罗马仍有不少图书馆遗迹保存下来,举 例而言,在土耳其境内,希腊化城市伊弗所(Ephesus)仍保存壮丽的图书馆作正面山墙,可惜它 的内部已毁,无法令人想见当年的盛况,也不知它是如何典藏书籍,当时中国的造纸与印刷术 尚未传播,伊弗所的图书馆所典藏的应该多是羊皮书吧!(本文之完成承蒙晋宏逢先生与《紫禁城》杂志之 助,谨此致谢!)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