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道寻牛迹.pdf
11页1 / 11千年古道寻牛迹作者:杨抱林牛,一生脚踏实地, 俯首耕耘,劳累终生,且不图个人回报数千年,留下了不知多少蹄迹足痕,深深印入人们心灵牛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牛是人类最值得信任的朋友崇牛、颂牛、奉牛为神,是中华民族善良的习惯信仰,实际也是民族的一种美德中国几千年不变的封建农耕制社会,人与牛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念循着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足蹄迹痕,去了解牛与人的一些不平凡的历史,牛怎样高居神位,以及在人们心灵上的崇高信念,还有那历朝列代诗人画家为牛传神写照,所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和为人景仰的诗文画卷本文就其漫寻牛迹,以及多年画牛的心得,写就一人牛情缘史迹我国古代神话与传说,就留有很多关于人牛的千古情缘史话史学家说得好, ?神话传说是历史的曲折反映?本文所引资料都是史籍的记载,并非杜撰但只说与牛有关的神话传闻或趣事,不涉及政治是非对错的考证,更不涉及对某一论断的支持让我们先从人类民族 ?图腾?谈起图腾?一词系印地安语totem 的音译,原意为 ?它的亲族 ?,按人类学解释, ?图腾?就是一个部落崇拜的标志传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其部落的 ?图腾?标志崇拜物就是牛。
有关炎帝神农氏的神话传说记载,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有云:中国农业的创造者神农2 / 11氏炎帝为 ?人身牛首 ?,《帝王世纪》也载: ?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牛是神农炎帝氏族部落的神,神农炎帝创农业,尝百草,行医造福人类的故事,旧时家喻户晓神农炎帝带领全部族,象牛一样,创业发展,扩大生存环境,深受族人敬仰相传苗族 ?图腾?标志也是牛,首领先祖蚩尤,据《路史后记〃蚩尤传》载: ?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后也说明蚩尤和炎帝姜姓氏族有血缘关系,是姜姓后裔的一支;另《苗族古歌》也有记载:苗族远古有?姜央?的先人,更说明蚩尤为姜姓无疑;据任昉《述异记》记载:?(蚩尤) 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又说:?蚩尤兵,头有角,与轩辕(黄帝)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中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角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存也苗族《蚩尤神话》也.说,?蚩尤头戴牛角帽 ?,?牛头上的利剑将龙兵龙将开肠破肚,人倒肠流 ?另蚩尤的 ?尤?字,据《鱼鼎匕铭文》写作?火?,是人戴牛角神帽,中似利剑的象形,《说文解字》规范后的小篆仍似歪着头进攻, ?以角相抵 ?的象形。
牛首面具的戏,今天在青藏地区还能看到汉戏剧演阴曹地府戏,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重要的角色其实这些传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原始人类与牛生活和历史的某一个侧面以牛为?图腾?的民族,据载还有黎族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奉牛为神,是很普遍的在远古,牛是伟大力量的象征,是不可动摇的信念,边民时时刻刻没有忘记牛3 / 11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铸造青铜器物件,并且出现了具像图形纹样为动物或植物的不同变形至殷周,牛的青铜铸件,成了高贵的祭扫神物,春秋战国统治者的战旗,没有忘了挂牦牛尾,以鼓舞士气和祈求胜利,在诸侯会盟时,盟主要?执牛耳?取血,与盟友共饮,共订盟约,以体现立盟定约的至高尤尚至秦汉,青铜铸造技艺更为精致钟鼎、铜鼓或墓葬都不乏牛纹和牛头或挺立的威武雄姿的牛像今还可见,云南铜鼓上站立的牛 (云南博物馆藏 )与汉霍去病墓前的 ?牛?,以及墓葬壁画等今天不少民族的节日庆典、穿戴与头饰,都有牛的图形饰物如苗族姑娘在节日头上戴着熠熠闪亮的大大银角,小孩戴有五彩精致的牛角帽,至今黔西北一带苗女,长发盘在牛角形的木角上,甚至连苗族龙船节划的龙船,龙头上也装配有一对大大的木牛角⋯⋯这一切,都说明,牛已逐渐走下神位,渗进到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再从民俗角度看,也是紧紧地与牛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之迹旧时农村,每年春节,都有送 ?春牛图?的习惯,图上标明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是让春牛来提醒农民,别误了农时今日到贵州少数民族山寨拜访或旅游,村民一定要向客人敬献牛角酒;另外以牛命名的城镇,有?牛城?、?牛镇?、?牛寨?等等不少地方还建有牛王庙,江岸河口,还用青铜或铁铸造的威武雄壮的 ?镇江牛?,借牛以镇洪涛,保一方平安不离牛、不忘牛,在人类历史上到处都留下了牛的蹄迹足痕再看以牛为内容的民族节日,有?牛魂节?、?牛王节?、?斗牛节?,其中?斗牛节?最热闹斗牛节?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最隆重、最古朴的节日下面记的是4 / 11黔东南侗族地区的斗牛盛况年年斗牛节,人山人海围观,欢声四起斗牛出征前,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嘎老与全寨村民,为征牛虔诚祈祷,祭祀完毕后,才鸣炮牵着征牛上路斗赛前,斗牛绕场,嘎老带头祭祀鸣炮斗牛双方口头订约,谈好条件,才放牛斗斗牛互不相让,气氛紧张激烈,场面蔚为壮观,激励人心,着实体现了一个民族拼搏进取、图强向上的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这才真正是?民族魂?的具体体现等到胜败定局,胜的一方,礼铳鞭炮齐鸣,给胜牛被红挂彩;大庆特庆,斗场热闹非凡。
最后败方还得设宴摆酒,回敬胜方,接受对方幽默的戏谑,席间歌声不断,体现了民族间的和睦友善牛之习性温驯善良,与世无争有则十二生肖的民问故事,相传人尊敬牛,本来有意要把牛排在生肖之首,但鼠狡猾,偷偷爬在牛背上玩耍,当即将宣布时,鼠马上跳在牛的前面,因而牛的首位被鼠取代了,牛亦泰然处之不与之争《易经》八卦五行,肖牛属八卦《易经》坤位,坤为阴,位列五行土方象征大地滋生万物,《易经》释坤,有?厚德载物 ?之说,牛一生正是这样这些也都成为后人对牛美德的赞誉之词数千年,人牛的情缘,深深映人人们的心灵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农耕社会,千年不变的落后生产方式,牛成了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人依靠牛,使田产得到了增产,因而人对牛,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人、牛的亲密关系,自然就得到了更深的延续和发展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牛将从繁重的劳役中解放出来,关于牛的那些美好的颂词,也将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但人、牛的历史情缘是不会改变的,牛为人类做贡献,仍将不断,5 / 11牛永远会于人有功,仍然是人类永远值得尊敬的朋友,人喜牛爱牛的历史情缘,仍将继续延伸和发展二诗坛颂牛牛自古以来,都被文人所重视,历来牛都是正面形象的代表,誉牛为?人民公仆 ?的形象大使,千秋赋诗吟曲,名篇不断。
早在 2500年前的《诗经》就有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的句子,不管这诗是写的什么,但这几句就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至唐代,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韩滉,就有《田园风俗》的诗吟文坛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做《牛赋》颂牛以牛自比,托物自喻,为牛呜不平唐诗僧怀海有《动山牯牛》诗咏牛:?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宋代孔平仲与李纲二人都写有咏牛诗,孔平仲诗云:?千里西风禾黍香,呜泉落窦谷登场老牛初了耕耘债,啮草坡前卧夕阳李纲《病牛》诗云:?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扶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宋代社会情况复杂,金人与周边少数民族人侵,宋统治者不积极组织兵将民众抵抗,反而听任奸臣退让主和,遭致北宋南迁,大量主战官员将领遭害贬官或老死他乡,孔仲平、李纲就是如此以牛做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主张抗金,解救百姓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忧郁心情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 《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6 / 11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
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 ?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家贫,放过牛,当过木匠,长大成人后,奋力抗争,诗、书、画、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20世纪一代大师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 ?鲁迅先生在旧社会,所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愤,同样是心甘情愿以牛自比现代文学大家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白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 ?,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千秋诗吟词诵,难以全录和尽善其美。
在诗山歌海中,读者自会找到更多更美颂牛的诗言文句7 / 11三画苑留迹谈画牛,在原始人类的洞窑岩画中,不会少了牛的画痕现仅就远古中国象形文字,从 ?牛?字的创造,来看这幅美丽图画的创造漫长过程牛字创造,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最早,原始人是用它明显的头、角外貌特点来表现的,如:又过了很长时间,渐渐把牛头填实:又过了若干年头,将牛头形瘦化,这漫长的岁月年头,不是短时间,至少是千年才变化过来的再省则成军,已形近小篆画牛头,远胜画全牛形简单所以现代古文字学家康殷,否定了汉〃许慎解牛字是 ?⋯⋯象角头三封尾之形 ?误以俯视全牛的错误释法不管怎样,牛字一出现,就是一幅图画,不容臵疑其后的彩陶和青铜祭器雕刻铸件,秦汉魏晋的墓坑壁画,以及不少民族的民间工艺品,刺绣、木雕、泥塑等,都有牛的形象,最有名的要数?龟兹画风 ?的新疆克孜尔佛洞壁画群中的《牛耕图》和 《牛抬杠耕田图》,以及嘉峪关晋墓画《牛车图》,都很有影响牛开始走进了画苑艺坛下面仅就传统绘画方面作一系统的整理介绍东晋大书法家兼画家王献之有‘好牛?之说,且常作‘牛字牛画 ?,但未见其迹真正让牛踏进传统中国画领域,并成为独立的画科,是唐代以后的事历朝列代画家不少,但喜欢画牛的画家很有限,即便画牛,画家主要还是以其他画种为主,古今都一样,如唐〃韩混,除传世《五牛图》外,就还有《文苑图》,说明韩不是只画牛。
宋、元、明、清画家亦如此近8 / 11现代任伯年、李可染亦如此虽画牛,但任还是以人物、花鸟为主;李还是以山水为主历史上还找不到专门只画牛的画家历代能见到的牛作和画牛画家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画牛作品是唐代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以及韩混的《五牛图》梁令瓚:四川人,本是天文仪器制造家,唐开元问任职集贤院画直,工画人物,宋〃李公麟称他画极象吴道子工篆书,擅画人物,存世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一卷韩混:(723-787)字太冲,长安人,工书,得张旭笔法,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长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战乱的流亡生活,接触到了农家,使画家了解了牛,故画牛、羊、驴尤佳,今存《五牛图》,画了牛的五种不同姿态,元赵孟頫赞为誉?神气磊落,稀世名笔?戴嵩:师韩混,后人有 ?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之誉,名声超过师长擅长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著名,后人誉称得?野性筋骨之妙 ?,与韩干画马有 ?韩 ( 干)马戴牛?之誉存世作品仅见《斗牛图》宋代文人画兴起,从此工、写分道宋代是绘画艺术最繁荣的时期,此时的大家多系山水画家,只夏圭、李唐和阎仲有画牛于山水中的记载,而不是单独的牛图宋代最有名的画牛画家是阎仲之子阎次平。
阎次平:南宋画家,兴隆初(1163) 任画院祗侯,授降仕郎,父仲为宣和及绍兴画院待诏次平继家学而有超过之擅山水、人物,尤精画牛,今存世有合装成册 ( 拟后人所为 )之春、夏、秋、冬四季《牧牛图》,画法近李唐李迪:南宋画家,供职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3 一一 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