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福柯对“主体”的批判以及生存美学的提出.doc
4页浅谈福柯对“主体〞的批判以及生存美学的提出 浅谈福柯对主体的批判以及生存美学的提出 主体一词是论文联盟与人本身直接相关的范畴,是对人性本质的抽象概括二战后,对主体的批判和解构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哲学中占据了上风,后期的海德格尔及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等许多哲学家,都对启蒙主体进展了反思与批判,福柯是其中之一 一、福柯对主体的批判 1、主体的定义 福柯指出:主体不是一个实体(substane),而是一种构形(fr),也就是说主体不是自在自为的东西,而是被制作出来的东西,一种被赋予形式的东西主体被制作的过程即主体化我把主体化称为一种程序,通过这种程序,我们获得了一个主体的构成,或者说主体性的构成[1](P506)福柯将主体看做是人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对自己的艺术构造所谓主体化即艺术化,即对主体的纯粹创造 在关于主体与现代权利理论的关系问题上,福柯坚决反对将主体看作是在权利关系之外的自然实体,主体既是权利运作的产物又是其条件 2、现代人是知识权利奴役的产物 福柯曾说过,他对权利问题的关注源于他对通过某些作用于我以及我作用于别人的权利关系而把自我建构为主体[2](P119)感兴趣其知识-权利体系研究最终是为个体成为主体而效劳的,即个体在现代社会的历史性生存问题。
他批判了主体以及主体哲学对现代人及其社会理论的束缚他认为主体哲学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是认识的动物,认识是其最本质的规定性这个存在〔指人〕的本性就是认识自然[3](P404)只有作为认识着的动物,人才成为现代人,假如不具备认识这一特征,人便没有权利作为现代人现代人在最本质的规定性上是以认识者形象出现的对物的控制关系领域,对别人的行为关系的领域,对自身关系的领域[1](P541)都依赖于人的认识本性 福柯批判主体哲学对人的理解是从主体即其抽象出来的人性出发的,这种抽象被归结为认识、理性他认为现代人是这样的一群人:因贪心和恐惧而劳动、被死亡逼迫而不停地逃避、为了表达而不停地说话;具有强烈的认识癖好,崇拜真理与知识;极度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心理的安康;崇尚秩序和整齐划一,被秩序化和齐一化;冷酷无情、偏狭而难以沟通他们沦为知识-权利形式的被奴役者 3、现代人被消费的方式 现代文化采取三种客体化的方式对人进展消费: 我的工作是研究将人转变为主体的三种客体化方式第一种是力图给予自身以科学地位的讨论方式在我的工作的第二局部,我研究的对我所称的别离理论中的主体的客体化这种主体或是自身内局部离,或与别人别离。
最后,我力图寻找就是我目前的工作人把自己转变为主体的方法[4](P271) 福柯一系列的著作都是对三种客体化方式的详细研究,这是改造个体人的三个步骤首先,要对主体观念进展细分,从而确立标准人其次,要对本真的、个体的人的行为进展训练、约束、改造、奖惩等,使其行为举止文化而远离本真状态最后,使所谓标准人的各种标准、观念、行动准那么等内化到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而消弭改造的痕迹,使主体化成为个体的自觉自愿的行动简言之,把人变成主体的理论包括对主体标准的设定、个体的训练和标准的内化三个过程 福柯对主体化的研究,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历史学考察,提醒了用主体观念或主体标准来标准个体自我意识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现代才有的,也就是说,主体化道德只是一种自我意识的组织的既定的可能性之一[2](P119) 二、福柯的反主体化生存美学 1、生存美学的提出 面对现代人不过是知识-权利彻底奴役的产物的结论,福柯试图寻找个体解放的出路,他据此提出生存美学,主张回到个体与自我的关系上假如你所说的伦理指的是那种指导我们行为的标准,那么?性史?当然没有提供伦理标准但是假如你指的是在个体行为中人与自我的关系,那我要说?性史?是具有伦理的成分的,至少是提出了性行为的伦理。
[2](P13)这种与自我的关系应该成为道德生活的核心,本质是倡导个人选择和创造的自由,不受现代知识、宗教乃至一切传统道德观念的左右,是一种忽略主体规训的个体化抉择通过自己的知识,到达对自我的改造,这就有点像审美经历所起的作用了现代生存美学要求最终指向一种美的生活状态 2、生存美学的特点 福柯的生存美学有三个特点 其一,回绝以标准为导向的道德他把道德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伦理为导向的道德,另一种是以标准为导向的道德前者认为个体与自身的关系、个体将自己塑造成道德主体的要求才更为重要后者特别强调的是标准、系统性,强迫人们学习与遵守以及惩罚违规行为的权威机构主体化主要是通过一种近似法律的方式实现的,其中,道德主体与一种法律或一整套法律相联络,要防止违规而受到惩罚就遵守法律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以标准为导向的道德为主导,而在古希腊、罗马社会,那么是以伦理为导向的道德,在把自己塑造成道德主体方面,人们很少受到标准的强迫,有很宽广的自由空间古希腊、罗马社会的道德生活中,人们可以自由地把自己塑造成风格化的道德主体这在福柯看来是一种美的生活,它是生存美学的重要构成局部 其二,回绝以认识为导向的真理在古希腊、罗马,关心自己与认识自己混杂、交织在一起。
关心自己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它并不排挤认识自己而现代的主体哲学强调认识自己,却并未突出关心自己福柯把那种拷问是什么允许主体到达真理、试图规定主体达至真理的各种条件与局限的思维方式称为哲学,而把那种主体为了达至真理而用来塑造自己的探究、理论和体验成为精神性精神性不是为了认识,而是为了主体和主体的存在,是达至真理的代价福柯认为,现代真理已失去了与主体的精神性关联,它已经不能拯救主体福柯所回绝的就是这种失去了精神性的现代真理、论文联盟以认识为导向的真理因此对于古代的精神性真理,福柯抱着向往的态度在生存美学中,精神性真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局部 其三,他倡导要取消日常生活与美学的界限当福柯描绘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生存美学时,他着力于叙写他们的日常生活的风格化,这些古代人都力争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生存、生命塑造成一个艺术品在福柯所倡导的生存美学中,不管身体还是灵魂,日常生活还是精神反思,道德质疑还是追求真理,只要个人赋予自己的风格,那么它们都属于生存美学的理论范围之内 福柯基于对主体哲学的历史与现实伦理理论的考察,得出现代的人被知识权利所奴役的结论在此根底上提出生存美学,以抗拒被主体化的命运,倡导自由自主选择与创造的意义。
他的理论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对人性回归的倡导还是对于美学世界的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