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146822
  • 上传时间:2017-09-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5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乡村旅游;内涵;对策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趋于衰落从发达国家看,由于技术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多,农村人口外流,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村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从发展中国家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农村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成为制约强国富民的关键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而乡村旅游以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乡村旅游,但乡村旅游的大规模开展是在 1980 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后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并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前景在旅游发展政府主导战略的指导下,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加之我国旅游扶贫的政策背景,1995 年以后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国家旅游局将 2006 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 ,2007 年为“中国城乡和谐游” ,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乡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极大丰富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因此,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实际指导具有重要意义1.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1.1 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一些西方国家,描述乡村旅游活动的名词有农业旅游、农场旅游、农村旅游等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4 年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对“乡村”概念的解释不同,目前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3-04D20);安徽省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05035025 ) 作者简介:苏勤(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区域经济研究 E-mail:ahsuqin@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4 年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对“乡村”概念的解释不同,目前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世界著名乡村旅游专家 Nulty 指出:“乡村旅游的概念涵盖了很多要素,其中心部分是乡村旅游社区乡村旅游依赖于提供旅游场所的农村地区,它的遗产和文化,乡村活动和乡村生活” [1]Lane 认为乡村旅游远非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旅游活动Lane 界定的乡村旅游是: ①位于乡村地区;②旅游活动是乡村的,即旅游活动建立在小规模经营企业,开阔空间,与自然紧密相联,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③规模是乡村的,即建筑与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 ④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⑤由于乡村自然、经济、社会和区位条件的复杂多样,乡村旅游具有不同的类型Lane 认为农业旅游、农场旅游、农村旅游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D.Getz 和 S.J.Page 则认为所有的非城市旅游都是乡村旅游他们总结归纳的乡村旅游概念包括以下要素:①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②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旅游具体活动、食宿等方面; ③乡村吸引力:宁静、偏远、农村生活方式、自然景观、纯朴的村民、娱乐、冒险等活动;④乡村旅游的地理范围:从近郊到广大的农村乃至偏远的野外。

      国外对乡村旅游涵盖范围的界定相当宽泛欧盟执行了一项名为“LEADER”的计划该计划特别强调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管理、控制和提供的“ 本地化” 特色认为辨别一种旅游服务产品是否属于乡村旅游的关键要素在于:是否为游客提供对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亲切接触,并使游客参与到乡村本土的各种活动、传统和生活方式中去澳大利亚政府认同的定义是:“在都市化外围环境中从事的、为旅游者带来乡村生活基本体验的多样化活动”在美国、泰国、印尼等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定义[4]总的来看,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3][2]1.2 乡村旅游的内涵1.2.1 乡村性包括资源的乡村性、景观的乡村性、范围的乡村性和经营的乡村性乡村旅游的资源是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和文化事象,包括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以及民俗文化资源等乡村旅游的景观是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活动强度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乡村景观的核心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乡村旅游以乡村特有的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及其环境为基础开展活动,其范围限在乡村地区就我国而言,应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市的城市市区和县城以外的广大区域,包括城市郊区、建制镇及其它农村地区但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毫不相干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环境保护地带开展的旅游不属乡村旅游的范畴乡村旅游的资源丰富多样,而其产权大多归集体或私人所有,这使得乡村旅游具有小规模和分散经营的特点显然,区别于城市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远离尘嚣,真切体验,回归自然,回归传统1.2.2 文化性乡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性使其成为旅游资源,相反,乡村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现代社会已进入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期,而传统农业文化还基本保留在乡村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文化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与工业文化存在巨大反差而最突出、最直观的是乡村地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以及生活工作的休闲性和丰富性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国际化、信息化和飞速发展的激流中,乡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归宿。

      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根植于乡村文化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自然真实地融汇到旅游产品中去,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实践1.2.3 生态性乡村是较少受到现代工业影响的地区,传统农业仍是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民俗文化,使乡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之一在于调整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城市现代工业社会的拥挤、喧嚣和紧张,回归大自然因此,生态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点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特性,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2.4 体验性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具有城市居民消费和短距离的行为特征,也有跨区域的长线旅游乡村旅游的市场与行为取决于乡村旅游地的资源类型、特征以及区域组合从乡村旅游行为体系看,乡村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乡村旅游着重强调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总体而言,乡村旅游是与城市旅游和大尺度风景区旅游相对应的三大空间类型之一。

      从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看,早期以农村观光、农事体验、乡村休闲和民俗活动为主,具有传统、放松、低技术和无竞争的特点;近 30 年来,乡村旅游为满足现代旅游者参与、交往和有声望的需求,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乡村度假、野营、定向越野、摩托车、滑翔伞等旅游活动,具有时尚、紧张、高技术和高竞争的特征,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5]近年来,欧美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正在向“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绿色度假”的方向发展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千差万别,且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因此,1995 年以后我国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这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而且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政府和村民强烈的经济偏好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对乡村旅游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1 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化表现为产品的初级化和需求的初级化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许多地方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乡村旅游的资源调查、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而是把乡村旅游等同于“田园风光 +观光”或“田园风光 +度假”,其结果是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重乡村景观生态,轻乡村意象空间;导致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初级化。

      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活动仅仅停留在农业观光、农事活动等低层次的水平上,而在发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提高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明显不足,而具有时尚、紧张和高竞争特征的乡村野营、定向越野、滑翔伞等现代新型乡村旅游活动几为空白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以农业观光、果园采摘为主导产品,产品雷同、重复较多,而参与型与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也不利于乡村旅游活动在我国的全面健康发展乡村旅游的需求本质上反应了现代人对工业社会的逃逸和对人地和谐的净化空间以及淳厚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非物质享受而我国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仍具有初级阶段的普遍特征:乡村旅游多采取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主的自助旅游方式,出游距离近、时间短,自我服务多,消费水平低;大多乡村旅游的游客注重观光、物质收获和低廉的费用,轻视体验和精神享受这一方面反应了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我国乡村旅游产品档次和品位的提高2.2 盲目开发现象严重从开发的形式看存在两种状况,一是草草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只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品位,产品粗糙;有些甚至配套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服务落后、管理混乱,结果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还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

      二是过度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大兴土木,建园造景,技术化、人工化痕迹明显在一些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开发甚至已经异化为“开发区热”,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破环这种做法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既不符合乡村旅游乡村性的核心要求,又不符合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本质上,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一定要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性为依托失去了乡村性,发展乡村旅游无异于缘木求鱼,必将得不偿失初期或可有一定的市场效应,但其生命周期难以长久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存在着对客源市场和可进入性的高依赖,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至关重要但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看,各地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而是不顾条件,遍地开花,重视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