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数学重要公式(全归纳).doc
重要公式代数部分一.数与式1. 2. 3. 4.,特别地,5. 6. =2.分母有理化① ②3. 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例:的算术平方根是4.(1)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例如:要使有意义,则;②如果分子分母中有开平方,则分子根号下的式子必须≥0,分母根号下的式子必须>0,例如:要使有意义,则3x+12≥0 解得x>2 2x-4>0(2) 要使分式值为0,必须保证分子为0的同时分母不为0.例如:的值为0,则,解得x=3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则 3.△的作用△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与x轴只有一个不同的交点<0无实数根x轴无交点三.函数1.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名称K、b的符号图像经过象限增减性一次函数y=kx+b(k≠0,b≠0)k>0b>0一、二、三y随x的增大而增大b<0一、三、四k<0b>0一、二、四y随x的增大而减小b<0二、三、四正比例函数y=kx(k≠0)【是特殊的一次函数】k>0一、三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二、四y随x的增大而减小2.(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对称性①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或②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原点(0,0); ③(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2)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①过双曲线(k≠0) 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段,所得矩形(如图)面积为.②过双曲线(k≠0) 上任意一点作任一坐标轴的垂线段,连接该点和原点,所得三角形(如图)的面积为.③双曲线(k≠0) 同一支上任意两点、与原点组成的 三角形(如图)的面积=直角梯形的面积.(3)正比例函数如果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即:若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相交于A(,),B(,)两点,则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顶点式的图像和性质a的符号图像特征函数性质开口向上,图像有最低点(顶点),顶点(h,k);当x=h时,函数有最小值k.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x=h;在对称轴的左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下降趋势;当x<h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当x>h时,y随x增大而增大;开口向下,图像有最高点(顶点),顶点(h,k);当x=h时,函数有最大值k.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x=h;在对称轴的左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当x<h时,y随x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下降趋势;当x>h时,y随x增大而减小.可知抛物线【】可由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 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2)一般式的图像和性质a的符号图像特征函数性质开口向上,图像有最低点(顶点),顶点(,);当x=时,函数有最小值.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x=;在对称轴的左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下降趋势;当x<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当x>时,y随x增大而增大;开口向下,图像有最高点(顶点),顶点(,);当x=时,函数有最大值.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x=;在对称轴的左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当x<时,y随x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边,图像从左至右呈下降趋势.当x>时,y随x增大而减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 (1)二次项系数 ①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②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即|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大.【注:抛物线形状相同,指的是|a|相同】(2)一次项系数 在二次项系数确定的前提下,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左同右异 b为0对称轴为y轴) 注意:当对称轴在y轴左侧时,a与b同号(即ab>0);当对称轴在y轴右侧时,a与b异号(即ab<0). (3)常数项 ①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②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③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决定了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是二次函数y=ax²+bx+c当函数值y=0时的特殊情况.当△<0时,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①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②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函数的平移(平移对一次函数来说不改变一次项系数k,对二次函数来说不改变二次项系数a)1. 图像的平移和图像上点的平移(一样):左减右加,上加下减.2. 解析式的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①一般式的平移:如将二次函数向右平移m(m>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n(n>0)个单位,得到②顶点式的平移:如将二次函数向右平移m(m>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n(n>0)个单位,得到五.二次函数图像的三大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抛物线解析式常见的三种形式名称解析式使用范围一般式(a≠0)已知任意三点顶点式(a≠0)已知顶点(h,k)及另一点交点式(a≠0)已知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另一个点2.二次函数抛物线简单的图形变换(1)顶点式【(a≠0)】名称a顶点(h,k)平移a(h, k)↓ ↓左加右减 上加下减对称关于x轴对称-a(h,-k)关于y轴对称a(-h,k)关于原点对称-a(-h,-k)旋转(绕顶点旋转180°)-a(h,k)(2)一般式【(a≠0)】①平移:如将二次函数向右平移m(m>0)个单位,再向下平移n(n>0)个单位,得到②对称名称a、b、c的变化关于x轴对称a→-a; b→-b; c→-c关于y轴对称a→不变;b→-b;c→不变关于原点对称a→-a;b→不变;c→-c注:无论是平移、轴对称还是旋转,最好先把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式,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求解.五.两点间距离公式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AB|=六.两点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即这两点的连线被该直线垂直平分.已知点A和A'关于直线对称,则AA'被直线垂直平分.七.已知直线和直线,若,则八.三点共线,且中间的点是中点,则中间点的横坐标=,中间点的纵坐标= 【图形旋转180°后求点的坐标常用到】若A(),B(),M()共线,且M为线段AB的终点,则有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那么(2)加权平均数:,其中分别表示出现的次数,.中位数:将n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n是奇数,则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如果n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能不唯一.(也就是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十一.方差和标准差方差: 【其中,是样本数据,是样本容量,是样本平均数】标准差(S):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无论是方差还是标准差,都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性,越大,数据越不稳定;越小,数据越稳定.十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方法十三.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求随机事件的概率1.利用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需备具两个条件:(1)两步或两步以上试验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且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2)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利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1)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且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2)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列表法注意事项不放回实验:所列表格对角线上无数据;放回实验:所列表格对角线上有数据.注:列表或画图时,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一种等可能的结果,也不能重复列举.游戏公平是否公平:看游戏双方获胜的机会是否相等.3.用频率估计概率: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将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此时可以用这个稳定的数值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部分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①(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②(其中,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③④(为高所在边的中位线)⑤ (海伦公式)【其中,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⑥(其中,R是外接圆半径)注: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四心:(1)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重心. 性质:①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②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外心.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即三角形外心,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3)内心三角形内心为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即是三角形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4)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三条高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三角形只有一个垂心.(5) 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BAC=90°,则AB²+AC²=BC²(勾股定理)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若∠BAC=90°,则∠B+∠C=90°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