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doc
9页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 、 治疗安 全、 准确执行的基础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确保 各项检查 、治疗的安全性 ,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 保障患者的人身 安全 ,减少医疗隐患 ,特制定本制度 .一、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 、方式 患者身份识别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 , 其内容包括患者 的姓名 、性别 、年龄 / 出生年月 、病区、床号 、住院号等 患者身份识 别的方式主要包括 :与患者与家属沟通 ,获取准确的信息 ;查阅患者的病 历资料,两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共同确认 ;腕带识别等 二、患者身份识别的程序(一)入院时的患者身份识别1、 患者住院实行实名制 , 入院登记处应认真核对患者的有效身份 证件(身份证 、户口簿、医保卡及其他有效证件等 ),确认患者的个人信 息真实有效后 , 填写并打印住院患者病案首页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 、 性 别、年龄/出生年月 、病区、住院号等 ).若患者处于神志不清 、无亲友陪 伴、 危重抢救等特殊情况下 ,暂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 ,患者或家属必 须如实提供其基本资料 , 以利于入院登记处的信息填写和患者进入病区 的身份核对 。
2、患者进入病区后 , 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 根据患 者的语言 、行为能力 ,采取恰当的方式 ,准确获取患者身份信息 同时 将患者的有效身份证明与病案首页进行核对 ,内容无误后规范地书写腕 带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病区一病床 、住院号 、过敏 药物等 .孕产妇入院时 ,除核对有效身份证明外 ,还应核对孕产妇的准生 证3、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后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 的和意义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核对腕带内容 , 确认无误后佩戴于患者手腕 ,若双手手腕均不适宜佩戴时 ,可改在脚跺 部佩戴.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 ,若神志清楚或有家属 、 亲友陪伴 ,则 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 ,确认患者的身份 , 并为患者佩戴腕带 , 内容包括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等 ;若其神志不清 ,且无家属或亲友陪伴 ,急诊抢 救室的护士应立即为患者佩戴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临时编号 、 患者的性 别、 初步诊断等 待患者病情稳定或讲入病区后 ,病房护士应重新采集 并核对患者临时腕带上所载的信息 ,并更换正式腕带 二)住院过程中一般患者的身份识别1、在标本采集 、给药 、输血等各种诊疗活动前 ,医务人员必须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 ,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
2 、在给予患者化疗 、放疗 、介入 、手术 、拨牙等有创高危诊疗活 动前 ,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腕带身份识别外 ,还应认真核对患 者的病历相关信息 , 包括病理结果 、影像学资料等 ,并应当以主动与患 者及家属沟通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最后确认手段 ,防止误诊误治 3、患者因病情需要出科室接受检查或治疗时 ,应携带其申请单及 X片等相关影像学资料 ,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申请单与腕带及其他相关资 料的内容 ,严防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发生身份 、部位或方式的错误 三)、特殊场所的患者身份识别特殊场所是指人群聚焦 、人群流动快或者风险较高的诊疗场所 ,包 括急诊抢救室 、输液厅 、产房、高压氧舱等地方 .1、非住院而需要进入特殊场所诊治的患者 , 为避免人 员流动大 造成误诊 、误治 ,护士应为其佩戴临时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等 ,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住院患者到特殊场所接受治疗前 ,医务人员应先与患者及护送 人员一起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腕带内容 ,以确认患者身份 .(四)围手术期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手术前一日 ,主刀医师 、 麻醉医师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沟 通, 确认患者身份的同时 ,获得患者及病情和手术 、麻醉的理解 ,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 。
病房护士在核对患者的身份与病历后 , 按照医嘱的要求 做好术前准备 2、 手术当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手术医师应在患者的 手术切 口部位用蓝色划线笔进行显现标识 ,并与患者及家属仔细核对基本信息 、 腕带及手术相关内容 , 核对无误后填写 《手术病人术前确认记录单 》的相 关内容3、体表标示 (手术部位的划线 ):位于体表可以标示的手术切口部位 原则上必须用蓝色记号笔划线标示 ;位于眼球的手术切口可以在相应眼睑 皮肤用 “标”示;位于口腔粘膜 、腔管内进行的手术体表可以不标 ,但表 格中必须用红笔标出 ,无法用线标出的如经尿道电切术可以用 “0”在示意 图中对应部位标出 ;其他体表切口均用红笔在示意图相应部位划线标出 以上体表手术部位划线时一定要和病人或家属做必要的沟通 ,说明体表 划线是为了明示手术部位 ,但手术切口的长短与划线的长度无关 ;表格中 划线仅是明确部位 ,与实际手术切口的具体形状无关 .4、《手术病人术前确认记录单 》前五行病人基本信息及手术部位标 示信息应由主管医师在手术室接病人前填写完整 ;空白表格或没有手术前 确认表格 ,手术室可以拒绝接病人 .5、手术前手术室护士 (工人 )携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患者时应与病房护 士在患者的床旁进行交接 .6、患者入手术室后 ,腕带内容 , 巡回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病历与 核对无误方能送入手术间 .7、手术开始前 , 手术医师 、 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患者的病历 腕带内容 、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切口部位的标识等 , 并分别在 《手术病人 术前确认记录单 》上签字确认 .经签字确认的记录单应随患者的住院病历 长期保存.8、经手术医师 、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核对并签字确认后 ,麻醉医 师方可开始麻醉 。
五)新生儿的身份识别1、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为其佩戴腕带 , 腕带需系在新生儿的左手 腕,并且男女不同颜色标识 (男婴腕带为蓝色 , 女婴腕带为粉红色 ),内 容包括母亲姓名 、病区床号 、 新生儿性别等 ;新生儿外包布上系信息牌 , 标注内容与腕带内容一致 2、新生儿回到病房后 ,病房护士应认真核对腕带及外包布上的内 容, 应与其母亲的病历和新生儿的病历内容一致 新生儿交给其家属后 , 家属应核对腕带及外包布上的内容 .3、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 ,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腕带 、 外包布 上的信息丽 、母亲病历 、新生儿病历 、并根据新生儿的相关信息 ,为其 加戴腕带在右脚踝 (男婴腕带为蓝色 ,女婴腕带为粉红色 ),内容包括母 亲姓名、年龄、病区床号 、住院号 ,新生儿性别 、出生日期 、身长、体 重、 新生病历号 、病区床号等 转出监护室时 ,护理人员应再次核好薪 生儿的身份 ,核对无误后及时撤掉脚踝上的腕带 .4、对新生儿进行检查或治疗前 , 医务人员应认真核对其腕带内容 和病历资料 , 并由两名医务人员进行确认 ,同时通过与其家属沟通 ,确 认新生儿的身份 .5、新生儿出院前 ,应由其家属与医务人员共同核对腕带内容 ,确 认身份后 ,出现病房护士和其家属在 《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录单 》上签字确 认, 方能办理出院 。
六)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 , 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救治患者的同 时,应严格核对患者的腕带内容和病历基本信息 .2、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 除按照一般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 护室的程序进行身份识别外 ,还应核对手术方式 、部位 、麻醉方式等手 术相关内容 3、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若可以清楚表达意志 、清晰对答 , 医务人员救治患者亲自交谈 ,核对基本信息和腕带内容4. 由于病情允许 ,患者需要转出重症监护室或出院时 , 经管医务人 员应再次核对患者的腕带内容与病历资料 ,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确认 身份无误后 , 方能转出或出院 三、患者身份识别的处理1、经过以上程序对患者身份识别无误后 ,方可按照诊疗常规对患 者进行相关检查或治疗 2、若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确定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有误应立即停止相 关的检查或治疗 ,可能或已经对患者造成损害的 , 应立即进行补救 ,防 止损害扩大 ,并按照医院 《医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进行处置 四、附则附件 2:患者腕带佩戴的操作程序一、 佩戴腕带前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佩戴腕带的目的 和意义 ,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 。
二、 对需佩戴腕带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认真 、规范地书写腕带内容 , 经核对无误后 ,方可为患者佩戴 腕带松紧要适宜 ,以腕带与手腕 / 脚 跺间隙能放入患者本人二指为宜 三、佩戴腕带前应检查患者手腕 / 脚跺部皮肤 、血运情况 , 避免在 具有伤口 、新鲜疤痕 、 血运不良等情况的部位佩戴腕带 局部无异常者 将腕带佩戴在患者手腕部 如果双手腕部无法佩戴则改在脚踩部佩戴 四、 对于躁动不安的危重患者 ,佩戴腕带后应注意保护腕带 ,防止 腕带与约束带发生摩擦而损坏腕带 五、 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患者腕带有无脱落 、局部皮肤有无擦伤以 及局部血运情况 , 并做好床边交接 六、 当患者出院时 ,应及时撤走腕带标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