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x
16页[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信息简报】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三部分,主要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争论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卤素"中学习,新旧教材这部分的要求基本全都,但比起原教材来,新教材有三个特色: 1、结构合理:新教材从讨论燃烧动身,导入氧化还原,先由复习学校所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入手,对比Fe2O3+3CO==2Fe+3CO2类属推断的冲突导出氧化还原,顺理成章全节拟成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纲目清楚 2、表述生动:用拟人漫画形象生动的表述概念,激发爱好,便于理解 3、联系实际:列举生产、生活中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以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了解学校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不同分类的关系 (3)会用"双线桥"式表示基本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本领目标:经过推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谁是氧化剂、还原剂,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本领。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3课时:(1)学习"一、二";(2)学习"三",练习写"双线桥"反应式;(3)课堂小结,课堂训练及作业评析、补偿 【教学设计】 1、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 教学内容要点 教与学活动建议 一、化学反应类型 学校化学学习了化学反应分类共有: 1、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数、类别分: 基本类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2、依据反应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质得到氧 还原:物质失去氧 3、推断反应属于何类型: Fe2O3+3CO==2Fe+3CO CuO+H2===Cu+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 1、试验分析: 实例:CuO + H2 = Cu + H2O ↓ ↓ 从得失氧分析:失氧 得氧 ↓ ↓ 从升降价分析:降价 升价 ↓ ↓ 电子转移分析:得e 失e ↓ ↓ 反应结论: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 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概念迁移: 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推断没有得失氧的反应。
(1)电子完全得失:2Na + Cl2 ===2NaCl (2)电子对偏移:H2 + Cl2 ===2HCl 得出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 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1、实例分析: CuO + H2 = Cu + H2O ↓ ↓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 ↓ 被还原 被氧化 ↓ ↓ 氧化剂 还原剂 ↓ ↓ 得电子物质 失电子物质 ------------------------ 从反应物中找 2、用"双线桥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询问同学回顾学校化学学问引入: 1、学校化学学习过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引出左列各基本类型的特征) 2、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那些类型?(以CuO与H2的反应为例,它属于何类型?) 3、Fe2O3和CO的反应属于什么基本类型?(激发同学思维中的冲突点,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熟悉) ▲由同学根据左列(1)-(3)的三个层次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结论指出;从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
可以扩展到对很多没有氧参与的化学变化实质的熟悉. (引出Na与Cl2,H2与Cl2反应) ▲最好能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本图1-2,1-5,1-8改成动画,协作分析各概念放映 ▲同学以左列两反应为例,分析Na、H2发生氧化反应,Cl2发生反应也可扩充至其他实例 老师提示同学全面理解: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偏移和电子的得失 ▲由同学说出课本图1-7的含义,以明确氧化还原与基本类型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同学分析"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和"氧化反应-被氧化-还原剂"的内联系 (协作课本图1-8的动画分析)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争论 综合得出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根推断线: 实质 推断依据 元素变化 反应物称为 反应物性质 失e —→ 升价 —→ 被氧化 —→ 还原剂 —→ 还原性 得e —→ 降价 —→ 被还原 —→ 氧化剂 —→ 氧化性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高中一班级化学学问点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讨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制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一班级化学学问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根据原子序数递增的挨次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挨次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推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推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必定数目的质子和必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本领减弱,失电子本领增加,还原性(金属性)逐步增加,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步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步增多 原子半径——→逐步减小,得电子本领——→逐步增加,失电子本领——→逐步减弱 氧化性——→逐步增加,还原性——→逐步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步增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步增加,碱性 ——→ 逐步减弱 三、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四、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缘由: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一个笃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 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打算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全部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别: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l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 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l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必定高于M B. Y的能量必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必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五、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浑浊、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削减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推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依据电子得失状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留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加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