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搞改革十年做结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68760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4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年搞改革,十年做结论    在顺德采访,我们一直在思考,一场改革,是怎样发生的,改革的设计者是谁,他们当初是怎么想的,其中经历了什么,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一场改革,涉及到多少方的利益,有多少人涉及其中,改革的历史,绝不是几句领导高瞻远瞩,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可以概括得了的所以,我想寻找到改革方案的设计者,想重返改革现场于是,我们找到了顺德区常委、大良镇委书记马洪胜走进马洪胜的办公室,一个身穿灰色T恤,书卷气十足的中年人,正在收拾办公桌,我以为这可能是马书记的秘书,谁知人家告诉我,这就是马洪胜这不免让我大吃一惊,坦率地说,这是我所接触的众多地方官员中,最不像官员的一位了马洪胜是天津人,毕业于中央团校,1992年来到顺德哇,中央团校,现在改名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了,北京有个说法,这就是第二中央党校啊但马洪胜告诉我,他们那个班,大部分都叛逆,下海的,经商的,惟有他,还在从政马洪胜在2008年时任顺德区委秘书长,他抚摸着办公桌前的一大盆发财树,缓缓地说,他在这个位置上,送走了六位书记每送走一位,他就种一棵发财树马洪胜讲述: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其实大部制在顺德不是什么新东西,因为顺德在1992年的时候已经做了大部制。

      所以2008年我们真的挠破头皮也想不到省里会给我们这样的任务,当时特区工作会议在深圳开,在那个会上确定下来,深圳和顺德要进行以大部制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开完会以后,刘海书记私下跟我交换意见:我真想不到做这样的改革1992年行政体制改革闻名全国,本身就是大部制,想不到在你最成功的地方还让你重新改革,正是因为顺德区常委、大良镇委书记马洪胜想不到,正是因为想不明白,省委怎么会在最厉害的方面再让你动刀子,这一点反而是对我们很大的触动,我们自己就更明确了:这一次的改革力度一定要更大汪书记讲,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那么改革更是顺德人的血统,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一说改革顺德人不怎么怕,再有一个是省市两级的强力推动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帮媒体在替我们奔走呼号,鼓与吹媒体当初是了解大部制怎么改,后期是媒体推着这帮主政改革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往前冲至少我们达到这种效果,公众这一部分是坚定地站在我们这一边说到策划大部制的动因,还要说2008年初,我们开了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动员大会,请了当时中央编译局的俞可平局长来做报告从他那时候开始,我们在反思政府怎么运作的问题、怎么更高效运作的问题,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

      后来科学发展观汪书记抓顺德这个试点,那是更大的动力,更具体的动力汪书记的要求后来很明白,要求我们和深圳一起推大部制改革真正启动制定方案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当时我在网上搜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专家,搜到了国家行政学院,其中几个教授后期都在和我们合作,汪玉凯、宋思明、许耀崇等,我知道在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大部制改革这一块宋思明教授影响比较大,我不认识他,我是从网上查到联系方式,打到国家行政学院,找到他本人,当时他在成都出差,第二天跟他联系好以后说我们要研究一下大部制,他第二天就从成都飞过来,见了刘海书记,长谈了一天,基本上明确大部制跟我们1992年当时搞的大部制区别在哪?下一步重点在哪里?紧接着我们又飞到北京,见了刚才讲到的几个专家,再进一步探讨大部制是一个什么东西,当时确定下来,委托他们以课题的形式做这个方案考虑到大部制方案单请北京专家做可能水土不服,又请本地的一些专家参与进来,广东体改研究会黄挺以他组成一个课题组,也做方案当时清晰的就是,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分离的大部制把要求讲了,让他们结合顺德实际,设计一套方案出来但有一条,数量上要少,当时省里已经下发了文件,像我们这个县要求22个。

      几个组做出来的结果,对比了一下,大家想法基本是吻合的,这就基本形成大部制改革的初稿用半年时间做方案,在2009年6月1日,汪书记第二次来顺德,我们就把初步方案跟他汇报我现在回忆起来,两组方案最后形成一个方案,当时定的是41个部门减成16个部门,但中间有个“署”的层次跟汪书记汇报,他说我们这个方案幅度很大、力度很大,效果相当不错,但他感觉是叠床架屋的感觉,比较啰嗦,上面一层是局,下面还有一层是署,他说层次太多了,执行起来可能效率不快,他让我们真正研究“署”的问题我们最后修改几个重大的变化,第一是“署”没有了,更加扁平化,第二名称进行了探讨,现在的名称比原来的长了,具体了,原来的名称是高度概括性,比如说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当时我们就叫城市管理局,国土和城建水利局,当时就叫国土城建局等6、7、8三个月,我们不断地跟省的各个部门,主要是省编办、省法制办进行方方面面的对接,在敲定它8月5日,我们去一趟省委向汪书记进行最后一次汇报,在省委会议室汪书记亲自主持若干个部门跟我们一块,听我们方案的汇报,在那一天把那个方案定下来那天,汪书记已经做了整体部署,方案怎么样上报怎么样审批、怎么样推进,各个部门怎么样配合都做了分工,有的属于省的,当时请肖志恒副省长出面处理,属于市的,当时市的领导林元和书记怎么处理,我们区的怎么处理,他全都给我们布置好了。

      8月15日正式批复8月17日开大会,我感触很深,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事情基本做完了,开会的时候,领导们在主席台上,大会开始后,我就出去转一圈,我想这样的会可能没有人会开小差,我就走出去,真的是这样,会场很静,我走出去只发现一个人,跑步去厕所,又跑步回来,因为太重要了我当时觉得会场静成什么样子,我说连掉一个针都能听得,上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基本上没有打瞌睡的、随意走动的,绝对没有,因为涉及到在坐的每一个人、每一枚家庭很切身的问题,很重要那天,我是非常轻松,我感觉这件事终于可以画上一个逗号,即将办成从省编办方案批复到正式实施,仅用三天时间 改革以“突袭”的方式降临,整个改革,从宣布改革到人事变动结束,仅用了三天用马洪胜的话说,真正参与到这个方案,除了他,只有刘海一个人知道,副书记完全都不知道,就是提前几天才跟他们讲马说那个时间,许多人请他喝酒,想套他的话后来有人称这场顺德改革是“迅雷不及掩耳”当然改革不是一点问题没有,马讲到一个故事,改革后,顺德干部到省里开会,分配房间,局长是大床房,副局长是单人房,其他人是双人房,我们去的是局务委员,人家就给他是双人房,实际上他是副局长这是2010年的事情。

      省的部门对局务委员是一个什么概念,他们还不太清楚马洪胜讲述:党政“合署办公”为区县改革“打样”顺德的改革确实进入“深水区”,比较容易改的在过去两年基本都改了,但是在新的一轮改革怎样取得新突破,但体制改革就是这样,从内往改革体制外延伸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现在看来,这种改革以后你想停下来都很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是推得相当快的,相当顺利的,你想停下来,我不改了,老百姓不答应,现在我们进行基层治理的改革,就是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你说不改了,农民就会上访,现在就达到这种效果但是,我说的让老百姓尽快得到实惠还不是体现得并不特别多,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形成这种氛围,政府不改革,老百姓不答应如果通过一段的时间改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更要逼着你去改革,所以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了如果改革有阻力绝对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于外部三年搞改革,十年做结论,改革不争论这个说法,据说是来自省委书记汪洋关于广东大部制改革,汪洋多次论及,要求“不争论,允许试,错了及时纠正”又说,“要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