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别康桥原文正文.doc
41页再别康桥原文正文第一篇:再别康桥原文再 别 康 桥(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女)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女)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女)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男)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女)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合)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男)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男) 我/挥一挥衣袖,(合)不带走/一片/云彩第二篇: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教案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学习目标】1、整体朗读再别康桥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学会再别康桥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3、《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讲解法一)导入(投影徐志摩照片)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徐志摩)对,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是“奇才”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朱自清曾说过: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自古文人相轻,可同样在文学上造诣极深的朱自清,何以如此地赞叹徐志摩?徐志摩诗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诗人,走进他的代《再别康桥》,领略徐志摩笔下的魅力走进徐志摩1、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2、徐志摩一生三个重要的人(1)张幼仪:幼仪没有说过她爱志摩,即便她仍是他的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出一个爱字于是她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的——爱即是承担、即是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幼仪对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也最完整的三个女人之中她最爱志摩2)林徽音:徽因缺少的是狂放激情的能量,当一切都被理性的思惟耙梳过之后,生命只剩余灰而非火焰。
志摩是火焰,他以自身为中心向外延烧,凡与他交会者无不立即发生变化徽音爱这激越的能量,然而火焰炙热,徽音不能焚身相随,便只能选择逃开了3)陆小曼:徐志摩更注重精神的追求,他要拉著爱人飞往更高处同看宇宙的奥妙,但小曼却宁愿蜷缩万丈红尘,志摩爱她只能随她坠落3、徐志摩的康桥情节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二)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1分钟)2、指名朗读3、欣赏配乐诗朗诵,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4、体会、找差距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节(整齐)④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⑤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三)赏析1、诗中的画境2、感情起伏3、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赋予寻常事物以眩目的美丽,更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景中寄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2)叠字:诗首节写久违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像是怕惊醒了一个美好的梦,诗人刻意连用三个“轻轻”作叠字,为晚照下的康桥铺垫宁静美的基调,也突出了自己对康桥的惜别深情3)反复: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诗人惜别时同时也有一种唯美的效果4)想像:面对康河,在诗人驰骋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甚至要泛舟寻梦去满载一船星辉,这些无不是想象的极致,也是是诗人自在生命的热烈追求此时,诗人如庄周梦蝶,完全物我两忘了4、新诗三美(1)音乐美:指注重音韵,讲究音节和诗的节奏全诗每句字数基本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四行一节,十分整齐;单行与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构成一种参差错落的形态,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2)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美感。
3)绘画美:多选用有色彩的词来表现绚丽多彩的画面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美丽的画面如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使每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四)课堂讨论1、亮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只道别西天的云彩?道别的对象有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体现作者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构思,也代表诗歌的一种含蓄,可以让作者广泛想像,拓宽读者想像空间2)诗人先写“轻轻地我走了”,后来为什么改成“悄悄地我走了”?“轻轻地”是一种主观动作,“悄悄地”是一种声息,属于客观效果,说明“我”走的效果是“悄悄地”,“我”绝对保持康桥的一种原状,一种美好的清静,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首尾遥相呼应,也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3)古代离别的诗句有哪些?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徐志摩的诗《偶然》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五)课后作业1、有感情的诵读并熟记诗歌;2、熟记相关离别的诗词3、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学院: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班级:1106姓名:于美玲学号:1111030142第三篇: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体会诗人心灵深处对母校的感情2、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艺术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3、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读出诗人心灵深处对母校的感情教学难点】: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教学方法】:1、以诵读为主,整体感知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2、品读入境,合作研讨,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鉴赏诗歌之美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不少离别诗歌,哪位同学能帮我们列举一首?这些都是古人对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 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离别之情!(板书:再别康桥)二、检查预习,补充交代作者及写作背景1、阅读第8页注释①,了解作者:徐志摩(1896-1931)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 是个个性主义者,信仰个性绝对自由,一生追求爱与美 ,追求灵性作品有《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2、本诗写作背景:1920211922年作者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在那里,他度过了最幸福、最难忘的两年, 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 趣味,因此他对母校有着特殊的感情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故地重游,美景虽然依1旧,但经历了无数挫折的徐志摩却心境全非他只好“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诗人 对旧梦的依恋,对母校的深情,对现实的失望,全都凝结在这轻灵优美、细腻清丽的诗句中 了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体会诗人心灵深处对母校的感情2、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艺术美(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四、朗读课文1,朗读时语调柔 和、舒缓)、情(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2、一男生读对照朗读要求,简单评价3、一女生读可与男生读的效果做简单对比评价4、听多媒体配乐朗读设置问题:①诗歌共计七节,每一节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试作简单概括。
②这些画面分别融入作者的哪些感情?五、品读入境,合作研讨 第一节写挥手作别云彩图 (多媒体演示板书: 挥手作别云彩图)三次用了“轻轻的”,写出了作者一个人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旋律柔和既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多媒体演示板书: 依依不舍)第二节写河畔金柳倒影图多媒体演示板书: 河畔金柳倒影图)“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