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源禀赋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来自国外的经验借鉴.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707545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0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源禀赋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来自国外的经验借鉴    Reference:弗农·拉坦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证明农业增长受资源禀赋制约,并根据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同丰裕程度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3种不同模式,即机械化主导模式、技术主导模式、交错发展模式,美国、日本、法国分别是3种模式的典型代表,3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在科研技术投入、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方面都十分重视我国农业存在资源禀赋空间分布差异大、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低、农业合作组织少等问题,政府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优化农业区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完善农资储备体系、健全农业合作组织等方面努力,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Keys:资源禀赋;农业现代化;丰裕程度;发展模式;国外经验;路径F320.1: A:1002-1302(2017)03-0250-04收稿日期:2016-05-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1BJY011、12XZX023);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项目(编号:15GZYB39);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4GH031)作者简介:张攀春(1975—),男,重庆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E-mail:[email protected]资源禀赋是决定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决定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差异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VernonW.Ruttan)就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的视角提出了著名的“诱导的技术与制度发展模型”[1]他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一个国家的农业增长受资源禀赋条件制约的结论,为了降低资源禀赋制约的程度,技术变迁是最有效的方式,机械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两大模式因此,基于资源禀赋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弗农·拉坦把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归纳为3种模式,即第1种模式是机械技术主导发展模式,通常称为机械化主导模式,适用于人均耕地资源丰裕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第2种模式是生物技术主导发展模式,通常称为技术主导模式,主要适用于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以色列等;第3种模式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交错型发展模式,通常称为多轨道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人均耕地资源相对均衡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这3种模式分别促进了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禀赋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分析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1资源丰裕型国家:机械化主导模式美国是农业资源丰裕型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国土辽阔,国土总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耕地面积达19 74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150 151万hm2)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大部分耕地位于北纬25°~49°的北温带和亚热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美国人均耕地0.7 hm2,是世界人均耕地(0.23 hm2)的2.9倍,其中海拔500 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农业从业人员仅占总劳动力的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是美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的显著特点廣袤的耕地面积、平坦的地势、较少的农业从业人员3个因素决定了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必然是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美国农业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农民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以工业化的作业方式耕作农业,农业生产工序化,各个工序如耕地、施肥、除草、收割等全部实行机械化[2]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美国共有217.3万家农场,86%的农场由农场主私人所有,占总农场面积的65.1%。

      为适应规模化生产,农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农场平均面积由75 hm2增加到165 hm2,其中占总数2%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37%的农产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从农业区划、耕地治理、技术投入、农业补贴、健全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第一,根据农业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和特点,建立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格局:中部和中西部的广大平原地区,主要生产谷物和发展畜牧业;东部和五大湖区,主要发展乳用养畜业、水果和蔬菜产业;北纬35°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棉花;西部山区的大草原,主要饲养肉牛;加利福尼亚州,主要种植蔬菜和水果第二,治理和保护耕地,实行免耕、休耕制度,开展保护性耕作,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化的产业升级美国对农业科研投入非常大,超过GDP的3%,并保持每年8%的增幅,主要用于种子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第四,强化农业补贴制度美国是世界上农业补贴制度最完备的国家,补贴范围广、补贴金额高是美国农业补贴的显著特点,涉及农产品生产、贮存、销售等多个环节,包括商品补贴、水土资源保护补贴、农产品贸易补贴等近30年来,美国农业补贴维持在GDP的3%~6%。

      第五,健全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健全,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加工、运输、销售等都由专门的服务公司负责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综上,美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合理化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农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农业规划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完整、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农业成为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其中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占85%,玉米占70%,大豆占34%,棉花占32%1.2资源匮乏型国家:技术主导模式日本是农业资源匮乏型的典型代表,它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国土中央,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80%,大多数山为火山,可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2%,零散分布于沿海地区及峡谷地带,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带,多为冲积平原,面积狭小2012年日本耕地面积为 454.9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05 hm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 hm2)的1/5,户均耕地面积仅为1.8 hm2,而同期欧盟国家户均耕地是16.9 hm2,美国是180.2 hm2,澳大利亚是 3 423.8 hm2。

      地势崎岖、耕地面积狭小、耕地破碎不连片,日本的耕地条件不适合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技术主导模式成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精细化耕作和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成为日本农业的显著特点为高效开发有限的耕地资源,日本政府在技术主导发展模式下,根据经济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战后,为恢复经济,大量的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并加大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时期的农业以“多劳多肥”著称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流失,日本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由于土地分散,日本使用小型拖拉机进行小规模耕作,日本大型拖拉机数量只相当于法国的70%、英国的80%,而小型拖拉机却是法国的35倍、英国的80倍为适应人多地少的资源条件,日本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只有极少数大规模农场和专业化畜牧场,并组建了著名的农业协同组合(农协),通过农协将农户联合起来,提升小规模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增加,在政府主导下,根据消费需求建立多样化农业,确立“进攻型”农业战略,减少农产品进口,面向国际市场出口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扩大科研费用比例,每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1%,重视农业科技开发,健康理念、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成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3]通过上述措施,日本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完善,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农产品综合自给率达50%以上,其中,蔬菜自给率为86%、肉类56%、鸡蛋96%、奶及奶制品72%、糖32%、水果和坚果47%,水稻除了完全自给外,还有部分盈余用于出口随着自给率的提高,日本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大米消费占饮食构成总量的48%,肉类及奶制品仅占2.8%;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米消费仅占26%左右,而肉类及奶制品上升到12%除日本外,以色列也是靠技术主导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典型代表以色列是沙漠国家,沙漠半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水域率仅为2%,耕地面积34.7万hm2,不足国土总面积的20%,人均耕地仅0.05 hm2气候干旱,降水极少,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均水资源仅有290 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7 500 m3)的3.87%,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在缺水少地的资源约束下发展农业现代化,离开科技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以色列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和创新,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改良、培育农作物品种,研究无土栽培技术,科研投入占GDP的2.3%由于降水量极少,耕地灌溉率高达52%(18.7万hm2),单位灌溉量390 m3,因此,以色列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污水净化再利用、海水和咸水淡化等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领域,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完备的农业灌溉系统,广泛使用滴灌技术,80%的灌溉土地使用水肥灌溉法进行滴灌,最大限度利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以色列农业采取高度集约化和高度组织的生产方式,通过各种农业合作组织,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建立完善的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4],实施高度外向型战略,进口需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的农产品,出口种子、种苗以及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通过“大进大出”的农产品贸易战略,克服资源短缺的约束综上,以色列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很高,每年都出口大量的农业技术设备和优良种子,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世界第二,是我国的150倍农业生产总值仅占GDP的2%,而我国高达11%;农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3.7%,我国为44.7%;农业从业人员人均GDP为2万美元,每个农民平均能养活157人,我国每个农民平均只能养活3.69人;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耕地面积是 5.0 hm2,我国为0.3 hm2。

      1.3资源均衡型:多轨道发展模式法国是资源均衡型的典型代表法国可以称得上是平原国家,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海拔低于250 m的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60%[5],海拔250~500 m的丘陵占20%,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仅占20%法国水资源丰富,境内有30多条河流,年径流量1 700亿m3法国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2014年法国耕地面积为3 35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0%,人均耕地面积0.56 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0.23 hm2)的2.43倍;永久性牧场1 076.4万hm2,占国土总面积19.6%,人均占有牧场0.186 hm2,是世界平均水平(0.625 hm2)的1/3;林地1 493.1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法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很适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是和资源丰裕型国家相比又有一些差距,法国耕地面积仅相当于美国耕地面积的17%、加拿大的49%、澳大利亚的64.5%,因而不能完全采用美国模式的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和资源匮乏型国家相比,其资源优势又非常明显,法国耕地面积是日本耕地面积的7.36倍、以色列的96.5倍,因而,也不需要采用日本、以色列那样高度集约化生产模式。

      法国农业现代化走的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交错型道路法国的农业经营主体以中小农场为主,全国共有101.7万个农场,面积超过50 hm2的农场只有17.2万个,仅占17%;小于50 hm2的中小型农场84.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