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教学中的艺术变形与艺术心理.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9791914
  • 上传时间:2021-12-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教学中的艺术变形与艺术心理 张慧军 现实世界的事物,人,乌,马,牛,树木……在人们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于是,人们既可以因作品与现实惊人的相似——栩栩如生的写实而赞叹不已,又可以因作品和现实惊人的不似——变形处理的写意而感到另一种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照镜整容而外,还喜欢在哈哈镜前照一照既是自己又不似自己的形象,看一看自己的“尊容”——被拉长了的脖子,被压扁了的脸……这种变形的欣赏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在艺术创作中,变形有种种表现,它满足着人们出奇尽意,求异尽态的心理要求试举例如下:一、伸展的变形,或拉长的变形在古代,著名的例子是李白诗中的“白发三千丈”在现实生活中,别说三千丈,就是一丈长的青丝,也要令人咋舌,视作稀罕奇迹然而在诗人必先,偏要把头上的白发拉长三千丈长,必欲使之极度地变形而后快,而读者也会感到三百丈不行,只有三千丈才过瘾,才能体会其“缘愁似个长”的浪漫诗意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家们曾热烈讨论过人体比例的美,于是有“七头身比例法”和“八头身比例法”,当时就认为头身成一与八之比的人实属罕见但在以修长为美德心理影响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春”,其中一个仙女修长的身材都在“八头身”以上,这位以写实著称的画家的绘画,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为美而变形了。

      直至20世纪美国时装艺术的人体分析,60年代流行“八头身”,70年代流行“十头身”,80年代流行“九头身”或“九点五头身”绘画中人体拉长的变形,比起“白发三千丈”来,当然是望尘莫及,因为作诗拥有自由的心理空间,而造型艺术毕竟要受物质空间的限制不知“长颈鹿”为何物的人看到画上的长颈鹿,准以为属于“白发三千丈”一类,其实却完全是写实,不过它的脖子迥异于常见动物罢了在漫画中,确实不止一次地出现异乎寻常的变形长颈人,观众的笑声实际上已默认:这种作品如果不拉长脖子,就不可能产生喜剧性的心理效应是的,漫画式变形的艺术,没有变形也就没有漫画在非漫画的造型艺术中,也有拉长脖子现象意大利画家莫蒂里阿尼的作品,脖子伸展二至三倍,还用“削肩”以助脖子乃至人身的修长感他所有的作品如《金发的丽娜》都用拉长变形的手法处理脖子,以强调一种特殊的神情这就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之一毕加索与50年代所设计的女人彩陶,在西方曾有争议,其原因就是令人想起长颈鹿,有的说这就是好,有的说观众心理上接受不了至于手臂的变形,人们在寺庙里不但可看到千手观音,而且可看到长臂罗汉这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腿脚的变形,则有法国画家夏加尔的“诗的梦乡”,入梦者的腿被大大地拉长了,但仍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

      二、压缩的变形压缩变形是民间艺术常用手法无锡泥人大阿福就是适例如果说拉长脖子足以突出身材的修长,那么压缩脖子则足以突出身材的矮胖大阿福正是如此,压缩脖子,圆圆的脸和胖胖的身段直接粘合在一起在人们的欣赏心理中,这种特胖的孩子似乎还在向横里膨胀北京的玩具布老虎,头部几乎占总体量的一半,脖子没有了,身躯缩短了,四只脚也变得短而粗,一条尾巴高高地翘着这个压缩的形象符合儿童欣赏心理儿童是喜爱变形的,儿童画也往往以变形为其特征,而玩具艺术也往往和变形三、扭曲的变形,或弄弯的变形中国的盆景是典型的变形艺术它通过长期扭曲的方式,挺者使弯,直者使曲于是,有扬州的一寸三弯式,两弯半式,疙瘩式,四川的滚龙抱柱式,三弯九倒拐式,安徽的之子弯式,扭旋式在西方,最善于扭曲变形的艺术大师是荷兰画家凡高,他以强烈的色,线,作为旋律来写意在他的代表作《麦田和丝柏》中,天上的云如同滚沸盈天的熟浪,起伏的山岭被扭曲得如同大海里翻腾的波涛,滚滚的麦浪则变形地如同火焰在燃烧,一棵丝柏也弯卷屈曲地上升,如同绿色的冲天大火,田间的小路也在跃动……这里,观众可以窥见画家不平静的心境和燃烧的热情四、规整的变形所谓规整,就是直线,弧线,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其立体结构和有序的组合之类。

      现实世界的事物形象,多数是不规整的,其线、面、体呈现出种种曲折微妙的复杂变化,但人们同时也喜欢欣赏规整化的艺术形象小孩爱玩七巧板,当他用方形,三角形等拼出人形或似马似狗的动物形时,往往会拍手欢呼,这一行动不只是对自己智慧的肯定,而且也包含着对规整变形的物象的赞赏五、集合的变形和离析的变形中国的龙,麒麟,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而是把几种动物加以集合变形的产物西方绘画中具有公共轮廓线而互为“图一底”的作品,也是集合变形的结果毕加索著名的油画“格尔尼卡”中,满是离析变形的物象此外,还有简形变形,反透视变形,反体积变形,移位变形等等现在提起变形,人们往往只想到西方现代艺术;其实,中国更是变形艺术的故乡凝聚着丰富的变形艺术经验,它们甚至影响和孕育着西方某些艺术家的变形处理□(编辑/刘佳)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