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一卷文言文孙傅传课堂PPT.ppt

4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92537846
  • 上传时间:2024-09-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3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预习预习《《宋史宋史··孙傅传孙傅传》》1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建言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1 1,,为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xiāo]为为尚书,尚书,傅傅为为言天下事,劝其言天下事,劝其亟亟有有所更所更,不然必,不然必败翛不能用翛不能用迁迁至中书舍人至中书舍人2 (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宣和宣和2 2末,末,高丽高丽3 3入贡入贡,使者,使者所过所过,,调夫调夫治治舟,舟,骚然烦费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索民力以妨农功农功,而,而于于中国中国4 4无丝毫之益无丝毫之益宰相宰相谓谓其其所论所论同同苏轼,苏轼,奏奏贬贬5 5蕲蕲[qí][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以为傅议论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亡他,他,以以职职论论事而责之事而责之过过矣,翰亦矣,翰亦罢罢6 6去去3 (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靖康元年,靖康元年,召为召为给事中,给事中,进进7 7兵部尚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钦宗8 8问之,问之,傅曰:傅曰:““祖宗法祖宗法惠惠民,熙、丰法惠国,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拜9 9尚书右丞,尚书右丞,俄俄改改1010同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4 (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是日,金人遂登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城二年正月,钦宗诣诣金帅营,以傅辅金帅营,以傅辅太子太子1111留守,仍留守,仍兼兼1212少傅帝兼旬兼旬不返,不返,傅傅屡贻书屡贻书请之及废立请之及废立檄檄1313至,傅至,傅大恸大恸((tòngtòng)曰:)曰:““吾惟知吾君可吾惟知吾君可帝帝中国尔,中国尔,苟苟立异姓,吾当立异姓,吾当死死之5 (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密谋匿之民间,,别别求求状类状类宦者二人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杀之,并斩十数数死囚,持首送之,死囚,持首送之,绐绐((dàidài)金人曰:)金人曰:““宦者欲宦者欲窃窃太子出,太子出,都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因帅兵讨定,斩其兵讨定,斩其为为乱者乱者以献苟不以献苟不已已,则以死继之则以死继之6 (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越越五日,无肯五日,无肯承承其事者傅曰: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吾当与之俱俱行,求见行,求见二酋面二酋面责之,责之,庶或庶或万一可万一可济济遂遂从从太子出金守门者太子出金守门者 曰曰:“:“所欲得太子所欲得太子, ,留守留守何预何预?”?”傅曰傅曰:“:“我宋之大臣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且太子傅也, ,当当死从 ” 是是夕夕, ,宿门下宿门下, ,明日明日, ,金人召之去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明年二月,死于于朔廷绍兴中,朔廷绍兴中,赠赠1414开府仪开府仪同三司,同三司,谥谥1515曰忠定7 《《宋史宋史··孙傅传孙傅传》》8 考点解读考点解读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内容内容高考试卷高考试卷考查篇目出处考查篇目出处考查形式考查形式断句断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实实词词虚词虚词特特殊殊句句式式筛选信息筛选信息概概括括文文章章内容内容翻翻 译译 句句子子2017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宋《宋书书•谢弘微传谢弘微传》》√√√√√√√ √2017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后汉书后汉书··赵憙传赵憙传》》√√√√√√√ √2017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宋史宋史·许将许将传传》》√√√√√√√ √201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宋史宋史·曾公亮传曾公亮传》》√√√√√√√ √201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明史明史·陈登云传陈登云传》》√√√√√√√ √2016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明史明史·傅珪傅珪传传》》√√√√√√√ √2015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宋史宋史•孙傅传》孙傅传》√√√√√√√ √2015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北史《北史··来护儿传》来护儿传》√√√√√√√ √2014年全国卷年全国卷1《旧唐书《旧唐书·于休烈传》于休烈传》√√√√√√√2014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明史明史·韩文传》韩文传》√√√√√√√9 •1 1、文体都是传记、文体都是传记------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考点解读考点解读------结论结论l2 2、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活用、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活用、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l3、、加入了文化常识的考核加入了文化常识的考核10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积累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活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活用等文言现象等文言现象•2 2、、积累积累文化常识文化常识•3 3、、熟读熟读文章,培养文言文语感,学会断句文章,培养文言文语感,学会断句11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建言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1 1,,为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xiāo]为为尚书,尚书,傅傅为为言天下事,劝其言天下事,劝其亟亟有有所更所更,不然必,不然必败翛不能用翛不能用迁迁至中书舍人至中书舍人12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1 1,,为为(做,担任)(做,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xiāo]为为(做,担任)尚书,傅(做,担任)尚书,傅为为(省略(省略““之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亟((jíjí,立刻)有,立刻)有所更所更(改革),不然必败翛不能用改革),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迁(升迁)至中书舍人升迁)至中书舍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1 1 考中进士登,上考中进士登,上, ,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称为进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13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科举】【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推敲》““岛岛( (指指贾岛贾岛) )初赴举京师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院试( (即童生即童生试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14 【童生试】【童生试】•    也叫也叫““童试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才秀才)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15 【乡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各省省城( (包括京城包括京城) )举行的一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闱,考场闱,考场) )。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所取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第一名叫解解(jie)(jie)元元   【会试】【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贡士,第一名叫,第一名叫会元会元16 【殿试】【殿试】•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进士及第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状元( (鼎元鼎元) ),第二,第二名称名称榜眼榜眼,第三名称,第三名称探花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进士出身””的称号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同进士出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17 18 思考:思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中举””是参加是参加了(了( ))•A.A.院院试  试  B.B.乡乡试 试 C.C.会会试 试  D. D.殿试殿试19 (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宣和宣和2 2末,末,高丽高丽3 3入贡入贡,使者,使者所过所过,,调夫调夫治治舟,舟,骚然烦费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索民力以妨农功农功,而,而于于中国中国4 4无丝毫之益无丝毫之益宰相宰相谓谓其其所论所论(论断,(论断,观点)观点)同同苏轼,苏轼,奏奏贬贬5 5蕲蕲[qí][qí]州安置给事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许翰以为以为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亡他,他,以以职职论论事而责之事而责之过过矣,翰亦矣,翰亦罢罢6 6去去20 宣和宣和2 2末,末,高丽高丽3 3入贡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所过(经过的地方),(经过的地方),调夫调夫治治(准备)舟,(准备)舟,骚然烦费骚然烦费。

      傅言:傅言:““索民力以妨索民力以妨农功农功(农事),而(农事),而于于(对)(对)中国中国4 4无丝毫之益无丝毫之益宰相宰相谓谓其其所论所论(论断,观点)(论断,观点)同同苏轼,苏轼,奏奏贬贬5 5(省略(省略““之之””,孙傅)蕲,孙傅)蕲[qí][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以为(认为)傅议论(认为)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亡(通(通““无无””,没有)他,,没有)他,以以(按照)(按照)职职论论(评价,评定)事而责之(评价,评定)事而责之过过(过分,过度)矣,翰亦(过分,过度)矣,翰亦罢罢6 6去去(离开)宣和宣和2 2皇帝年号皇帝年号高丽高丽3 3((918年-年-1392年)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年)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中国中国4 4中原,也指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特指宋朝中原,也指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特指宋朝贬贬5 5贬官贬官罢罢6 6被罢免被罢免21 中国中国•1. 1. 上古时代,我国上古时代,我国 华夏华夏 族建国于族建国于 黄河黄河 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

      后泛指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中原地区•2.2. 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宋史··岳飞传》:岳飞传》:“ “ 金金 人所以立人所以立 刘豫刘豫 於於 河河 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3. 3. 犹犹国家,朝廷国家,朝廷•4. 4. 京师京师 唐唐 李贺李贺 《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 “ 江娥江娥 啼竹素女怨,啼竹素女怨, 李凭李凭 中国弹箜篌中国弹箜篌 ” •5. 5. 我国的专称我国的专称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孙中山先生》:》:“ “ 中国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22 (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靖康元年,靖康元年,召为召为给事中,给事中,进进7 7兵部尚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钦宗8 8问之,问之,傅曰:傅曰:““祖宗法祖宗法惠惠民,熙、丰法惠国,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拜9 9尚书右丞,尚书右丞,俄俄改改1010同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

      23 靖康元年,靖康元年,召召(征召)(征召)为为(担任)给事中,(担任)给事中,进进7 7兵部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钦宗8 8问之,傅曰:问之,傅曰:““祖宗法祖宗法惠惠(使(使…………得到实得到实惠,使惠,使…………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拜9 9尚书尚书右丞,右丞,俄俄(不久)(不久)改改1010同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进进7 7【【进职进职】】钦宗钦宗8 8【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室奉祀时的名号拜拜9 9【【用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或名位用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或名位】】改改1010【【改任改任】】24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省六部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省六部•在讲六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三省吧在讲六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三省吧 尚书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形成于东汉,中书省中书省和和门下省门下省都形成于三国时期,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都形成于三国时期,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如此看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政权就已经有了三权的权力。

      如此看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政权就已经有了三权分立,制约抗衡意识了啊分立,制约抗衡意识了啊 •一直到隋,三省六部逐步完成了它的整齐与划一中书省属于立一直到隋,三省六部逐步完成了它的整齐与划一中书省属于立法机构,门下省属于监察机构,而尚书省则属于执行部门,分六法机构,门下省属于监察机构,而尚书省则属于执行部门,分六部来执行各项行政事务而六部又各辖四司,即六部二十四司部来执行各项行政事务而六部又各辖四司,即六部二十四司 25 •吏部吏部————主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在唐主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在唐朝前期吏部还主管过科举考试,后来该项工作由礼部接管了朝前期吏部还主管过科举考试,后来该项工作由礼部接管了 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户部户部————主管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财政事主管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财政事务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 •礼部礼部————主管典礼事务、学校、科举之事类似现在的教主管典礼事务、学校、科举之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

      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 26 •兵部兵部————主管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主管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和各军事机关中央军委和各军事机关 •刑部刑部————主管全国刑罚及审核刑名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主管全国刑罚及审核刑名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公检法部门 •工部工部————主管全国的工程事务凡全国之土木、水利、机主管全国的工程事务凡全国之土木、水利、机器制造、矿冶、纺织等无不综理器制造、矿冶、纺织等无不综理 并主管一部分货币和统并主管一部分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和城乡建设部一度量衡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和城乡建设部27 28 (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是日,金人遂登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城二年正月,钦宗诣诣金帅营,以傅辅金帅营,以傅辅太子太子1111留守,仍留守,仍兼兼1212少傅帝兼旬兼旬不返,不返,傅傅屡贻书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请之及废立檄檄1313至,傅至,傅大恸大恸((tòngtòng)曰:)曰:““吾惟知吾君可吾惟知吾君可帝帝中国尔,中国尔,苟苟立异姓,吾当立异姓,吾当死死之29 是是(这)(这)日,金人遂登城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二年正月,钦宗诣诣(到(到…………去)去)金帅营,以傅辅金帅营,以傅辅太子太子1111留守,仍留守,仍兼兼1212少傅帝兼旬兼旬(兼,(兼,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屡(多次)(多次)贻书贻书(送信)请之送信)请之及废立及废立檄檄1313至,傅至,傅大恸大恸((tòngtòng,大哭)曰:,大哭)曰:““吾惟知吾君吾惟知吾君可可帝帝(称帝)中国(省略(称帝)中国(省略““于于””,在中原地区)尔,,在中原地区)尔,苟苟(如果)立异姓,吾当(如果)立异姓,吾当死死(为动用法,为(为动用法,为…………死)之太子太子1111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兼兼1212兼任兼任檄檄13 13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30 (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密谋匿之民间,,别别求求状类状类宦者二人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杀之,并斩十数数死囚,持首送之,死囚,持首送之,绐绐((dàidài)金人曰:)金人曰:““宦者欲宦者欲窃窃太子出,太子出,都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因帅兵讨定,斩其兵讨定,斩其为为乱者乱者以献苟不以献苟不已已,则以死继之则以死继之31 (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省略密谋匿之(省略““于于””,到)民间,到)民间,,别别(另外)求(另外)求状状(样子)(样子)类类(像)宦者二人(像)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杀之,并斩十数数(几)死囚,持首送之,(几)死囚,持首送之,绐绐((dàidài,欺骗;欺诈)金人曰:,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宦者欲窃窃(私下,暗中)太子出,(私下,暗中)太子出,都人都人(京城人)争(京城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因(于是)(于是)帅帅(率领)(率领)兵讨定,斩其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为乱者(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以献苟不以献苟不已已(停止),则以死继之停止),则以死继之32 (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越越五日,无肯五日,无肯承承其事者傅曰: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吾当与之俱俱行,求见行,求见二酋面二酋面责之,责之,庶或庶或万一可万一可济济遂遂从从太子出金守门者太子出金守门者 曰曰:“:“所欲得太子所欲得太子, ,留守留守何预何预?”?”傅曰傅曰:“:“我宋之大臣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且太子傅也, ,当当死从 ” 是是夕夕, ,宿门下宿门下, ,明日明日, ,金人召之去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明年二月,死于于朔廷绍兴中,朔廷绍兴中,赠赠1414开府仪开府仪同三司,同三司,谥谥1515曰忠定33 越越(经过,过了)五日,无肯(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承担)其事者傅曰:(承担)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不(宾语前置,不索要我),吾当与之索要我),吾当与之俱俱(一起)行,求见(一起)行,求见二酋二酋(长官,敌(长官,敌帅)帅)面面(当面)责之,(当面)责之,庶庶(希望)(希望)或或(或许)万一可(或许)万一可济济(对事情有益)。

      对事情有益)遂遂(于是)(于是)从从(跟从)太子出金守(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门者 曰曰:“:“所欲得太子所欲得太子, ,留守留守何何(为什么,何必)(为什么,何必)预预(参(参与)与)?”?”傅曰傅曰:“:“我宋之大臣我宋之大臣, ,且太子傅也且太子傅也(判断句)(判断句), ,当死当死从 ” 是是(这天)夕(这天)夕, ,宿门下宿门下(省略(省略““于于””,在城门下),在城门下), ,明日明日(第二天)(第二天), ,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于(在)(在)朔朔廷廷绍兴中,绍兴中,赠赠1414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谥谥1515曰忠定朔廷朔廷犹北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指北方异族政权赠赠1212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谥1313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34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1 1、、请你选出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请你选出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A.俄俄(我)(我)改改(改任)(改任)同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B.B.钦宗钦宗诣诣(到(到…………去)金帅营去)金帅营•C.C.绐绐((dàidài,欺骗;欺诈)金人,欺骗;欺诈)金人•D.D.苟不苟不已已(停止),则以死继之(停止),则以死继之35 •2 2、、请你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请你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A.越越(超越)五日,无肯(超越)五日,无肯承承(承担)其事者(承担)其事者•B.B.吾惟知吾君可吾惟知吾君可帝帝(皇帝)中国(省略(皇帝)中国(省略““于于””,在中原地区)尔,在中原地区)尔•C.C.给事中许翰给事中许翰以为以为(认为)傅议论虽偶与轼合,(认为)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意亦亡亡(丢失)他(丢失)他 •D.D.求见求见二酋二酋(长官,敌帅)(长官,敌帅)面面(当面)责之(当面)责之36 3.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A.“A.“登进士第登进士第””中中““第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爵位之人•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宣和宣和””、、““靖康靖康””和和““绍兴绍兴””是皇帝年号是皇帝年号•C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贡举、户籍等事项• D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37 •4.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1998年全国高考题)年全国高考题)•A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种官吏选拔制度•B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 C、、““六部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60组,古代既可用来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纪年,也可用来纪日38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建言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1 1为为礼部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员外郎时蔡翛[xiāo][xiāo]为为尚书傅尚书傅为为言言天下事劝其天下事劝其亟亟有有所更所更不然必败翛不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能用迁迁至中书舍人至中书舍人39 (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宣和宣和2 2末末高丽高丽3 3入贡入贡使者使者所过所过调夫调夫治治舟舟骚骚然烦费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农功而而于于中国中国4 4无丝毫之益宰相无丝毫之益宰相谓谓其其所论所论同同苏轼苏轼奏奏贬贬5 5蕲蕲[qí][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以为傅议论虽傅议论虽偶与轼合意亦偶与轼合意亦亡亡他他以以职职论论事而责之事而责之过过矣矣翰亦翰亦罢罢6 6去去40 (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三)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靖康元年靖康元年召为召为给事中给事中进进7 7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钦宗8 8问之傅曰问之傅曰祖宗法祖宗法惠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拜9 9尚书右丞尚书右丞俄俄改改1010同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41 (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四)钦宗被逮,孙傅立志死国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是日,金人遂登城。

      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二年正月钦宗诣诣金帅营以傅辅金帅营以傅辅太子太子1111留守,仍留守,仍兼兼1212少傅帝少傅帝兼旬兼旬不返傅不返傅屡贻书屡贻书请之及废立请之及废立檄檄1313至傅至傅大恸大恸((tòngtòng)曰吾惟知吾君可)曰吾惟知吾君可帝帝中国尔中国尔苟苟立异姓吾当立异姓吾当死死之之42 (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五)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遣密谋匿之民间密谋匿之民间别别求求状类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并斩十数数死囚持首送之死囚持首送之绐绐((dàidài)金人)金人曰宦者欲曰宦者欲窃窃太子出太子出都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子因帅因帅兵讨定斩其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为乱者以献苟不以献苟不已已则则以死继之以死继之43 (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六)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越越五日无肯五日无肯承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生死金人虽不吾索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吾当与之俱俱行求见行求见二酋面二酋面责之责之庶或庶或万一可万一可济遂从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欲得太子留守何预何预傅曰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也当死从当死从是是夕夕宿门下宿门下明日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月死于于朔廷绍兴中朔廷绍兴中赠赠1414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谥谥1515曰曰忠定忠定44 作业:作业:•1 1、找出全文中、找出全文中有官职任免升降的词语有官职任免升降的词语所在的句子,所在的句子,抄下来,并翻译这些词语。

      看抄下来,并翻译这些词语看《《高考调研高考调研》》9898页,页,了解常见官职变动的词语了解常见官职变动的词语•2 2、找出文中实词、找出文中实词““亡、数亡、数、已、论、过、已、论、过”” 所在的所在的句子并翻译词语,同时参考句子并翻译词语,同时参考120120个实词清单,掌握个实词清单,掌握它们的用法它们的用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