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人教版语文语法和基础知识.ppt

1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9364282
  • 上传时间:2024-07-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3.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人教版语文语法和基础知识next •(一)词类:汉语实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2)不要误用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2)数量词可以重叠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量词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二)词类:汉语虚词•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助词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注意“的”的正确使用•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2.词的意义1.词类 ￿2.词的意义单单义义与与多多义义单义词单义词仅一个意义的词仅一个意义的词多义词多义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同同义义与与反反义义同义词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轻重/ /范围的大小范围的大小/ /搭配的习惯搭配的习惯/ /情感情感的褒贬的褒贬反义词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褒义、褒义、中中性性与与贬贬义义褒义词褒义词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定等感情色彩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①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②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③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成语表达感情色彩贬义词贬义词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等感情色彩中性词中性词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1.词类 短语短语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注意注意要要点点主谓主谓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 +(干什么、怎么样)(干什么、怎么样)1 1.配合.配合得当:得当:((1 1)合)合乎事理2 2)合)合乎语言习乎语言习惯2 2.使用.使用简明简明3 3.并列.并列恰当偏正偏正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偏)定语成:(偏)定语+ +名词(正)(偏)状语名词(正)(偏)状语+ +动词(正)动词(正)动宾动宾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成分组成,受动词支配的成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成分组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动词分是宾语:动词+ +宾语(谁、什么)宾语(谁、什么)后补后补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动词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动词+ +补充形容词补充形容词并列并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联合。

      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联合 类别说明及符号说明及符号注意要点注意要点主语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1 1.成分搭配要.成分搭配要合理2 2.句子结构要.句子结构要完整3 3.语序要合理.语序要合理谓语谓语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宾语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时间、工具等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时间、工具等定语定语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所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所属、性质、数量等属、性质、数量等补语补语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时间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时间等状语状语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 句子的用途句子的用途句子名句子名称称表达特征表达特征陈述句陈述句陈述事情,用陈述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句号。

      陈述事情,用陈述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句号1 1.肯定的陈述:以.肯定的陈述:以““是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式表示字句或一般肯定句式表示2 2.否定的陈述:以.否定的陈述:以““不不””、、““没没””、、““没有没有””表示否定语气表示否定语气3. 3. 双重否定的陈述:以双重否定的陈述:以““不得不不得不””、、““没有不没有不””表示表示肯肯定语气定语气疑问句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向别人提出问题,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1 1.用.用““谁谁”“”“什么什么”“”“哪里哪里”“”“怎样怎样”“”“多少多少”“”“为什么为什么””提问,要求针对这提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回答些疑问回答2 2.只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语调,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只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语调,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3 3.并列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回答.并列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回答4 4.以肯定否定相叠方式提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回答.以肯定否定相叠方式提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回答祈使句祈使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的句子用祈使语调,书面表达上,语气强烈用叹号,语气要求别人做或不做的句子。

      用祈使语调,书面表达上,语气强烈用叹号,语气较缓用句号有表示要求和禁止两类较缓用句号有表示要求和禁止两类感叹句感叹句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用感叹语调,在书面用感叹号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用感叹语调,在书面用感叹号 复句复句名称名称常用关联词语常用关联词语并列复句并列复句还,也,又,既还,也,又,既…………又又…………不是不是…………而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递进复句递进复句不但(不仅、不光、不只)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甚至)而且(甚至)不但不但……反而(反倒),反而(反倒),……尚且尚且……更更… … 尤其尤其选择复句选择复句或者或者……或者或者…… 不是不是……就是就是……要么要么……要么要么…… 与其与其……宁可宁可……  转折复句转折复句虽然虽然……但是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但是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 尽管尽管……可是可是……因果复句因果复句因为因为……所以 由于由于……因此既然既然…………就 因此,可见因此,可见假设复句假设复句如果如果……就 假如(倘,若)假如(倘,若)……那末(就)那末(就)。

      即使即使…………也 哪怕哪怕…………也条件复句条件复句只有只有……才才…… 只要只要…………就就……无论无论……都都…… 不管不管……也(总)也(总)……二重复句二重复句::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复句中复句中关联关联词语的使用词语的使用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常见错误示示 例例①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才能做好工作②②缺少关联词缺少关联词大学的门虽然虽然难进,知识的门永远敝开着③③错用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哥哥要去参军,妈妈同意,然而然而爸爸更加赞成④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天气不管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也也要上山去砍柴注:注:[ [理解理解] ] 能识别复句类型,分析两重以内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

      能识别复句类型,分析两重以内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 [应用应用] ①] ①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②②能纠正复句的语病能纠正复句的语病 修辞:(一)常见的修辞格类型类型修辞格特点修辞格特点使用时注意要点使用时注意要点相近修辞格的比较相近修辞格的比较比喻比喻打比方,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有打比方,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喻体基本格式:喻体+ +比喻体比喻体+ +本体本体1 1.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2 2.经常与比拟结合使用.经常与比拟结合使用3 3.带.带““像像””字的不都是比喻字的不都是比喻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重喻重““喻喻””是打比方是打比方拟人拟人把物当人写,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把物当人写,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必须根据表达需要,符合人必须根据表达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拟人一般有表现人物动拟人一般有表现人物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词语夸张夸张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有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1 1.必须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必须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2 2.经常与比喻结合使用.经常与比喻结合使用排比排比排列起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排列起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给人一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注意按先后、大小、轻重等注意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排列顺序区别排列顺序对偶对偶成对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成对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有正对、反对之分有正对、反对之分反复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连续思,突出某种感情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两种反复、间隔反复两种设问设问并无疑问而故意提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并无疑问而故意提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1 1.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2 2.与反问连.与反问连用,一般以反问回答设问用,一般以反问回答设问反问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用疑问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有否定形式表达肯定,肯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有否定形式表达肯定,肯定形式表达否定两种定形式表达否定两种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思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思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问,却有不同:设问是问,却有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1.语言表达要“简明” •“简明”,就是表达要简要、明白•注意要点 ①把握事物要点,去掉多余的话• ②表达明了,不让对方误解•2.语言表达要“连贯” •“连贯”,就是表达要明白、通畅一个完整的意思,常常需要好几句话才能表达清楚,这就要注意把这些句子有序地连接贯通•注意要点 ①保持统一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

      •②注意合理的句序•③注意语言的过渡、衔接和呼应•3.语言表达要“得体”得体”,即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要点•①注意场合庄重场合、轻松娱乐场合、工作场合及日常场合等)•②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注:[理解]①能在具体语境中识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 ②了解语言表达时简单、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应用]①领会以上修辞格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②能根据需要用修辞格合理造句• ③运用语言能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标点符号:(一)标点符号用法名称名称表达形式表达形式用用 法法句号句号1 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2 2..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问号??1 1..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2 2..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叹号!!1 1..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2 2..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3 3..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逗号逗号,,1 1..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2 2..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3 3.. 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4 4.. 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除有时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除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顿号顿号、、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分号分号;;1 1..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用分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用分号2 2.. 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3 3.. 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冒号冒号::1 1.. 用在称呼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称呼后边,表示提起下文2 2.. 用在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3 3..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4 4..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5 5.. 说括性话语的前边,也说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引号引号“”“”‘’‘’1 1..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2 2..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3 3..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4 4..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括号括号(( )〔)〔 〕〕【【 】】[ ][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破折号——1.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2.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说明3.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4. 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1.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2.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 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着重号·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连接号——— —~1.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2.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3.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4.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间隔号·1.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2.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办,用间隔号标示书名号《》<>1.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2.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专名号______1.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的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2.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使用标点符号值得注意的问题使用标点符号值得注意的问题 1.引号的使用.引号的使用v((1)如果完整引用)如果完整引用别别人的人的话话,,则则原原话话末尾的末尾的标标点(点(叹叹号,句号,号,句号,问问号)打在后引号里号)打在后引号里v((2)只是摘引)只是摘引别别人原人原话话的某几个的某几个词语词语作作为为自己某句自己某句话话的一部分,的一部分,则则后引号前不能有句号、后引号前不能有句号、叹叹号、号、问问呈、逗号、分号等,而在自己的呈、逗号、分号等,而在自己的话话停停顿时顿时,打上恰当的,打上恰当的标标点。

      点v2..“某某人某某人说说”的的标标点使用v((1))放在他所放在他所说说的那句的那句话话前面,用冒号前面,用冒号v((2))放在他所放在他所说说的那句的那句话话中中间间,用逗号,,用逗号,v((3))放在他所放在他所说说的的那句的的那句话话后面,用句号后面,用句号v3.分号的用法.分号的用法v复句之复句之间间表示并列关系的,一般用分号表示并列关系的,一般用分号v4.关于.关于问问号的使用号的使用v((1))句中句中虽虽然有疑然有疑问词问词,但并非疑,但并非疑问问句,不能用句,不能用问问号v((2))如果疑如果疑问问句主句主语语后置,后置,问问号号应该应该放在句末放在句末v((3))选择问选择问句中,第一个分句末要用逗号,但是如果句中,第一个分句末要用逗号,但是如果语语气气强强烈也可以用烈也可以用问问号Company Logo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