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教案.pdf
186页第 1单元混合运算第 1 课时小熊购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 3 页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3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P P T 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故事导入(P P T 课件出示)今天森林里的超市开张了,胖胖和壮壮都去看热闹了看,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他们首先来到了食品区二、讲授新课1 .说一说1)(P P T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找出如下信息: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J L o生:胖胖想买1 个蛋糕和4 个面包生:壮壮拿着2 0 元钱2)讨论: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3)师出示问题,生口答列式面包每个3 元,买 4 个要多少钱?糖果每袋5元,买 3 袋要多少钱?花生每包7 元,买 4 包要多少钱?2.师:现在我们来帮胖胖解决一下他的问题一一胖胖应付多少钱?(1)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生:可以先算4个面包的钱数,然后再加上一个蛋糕的钱数6元3 义4=1 2(元)1 2+6=1 8(元)(3)(老师出示淘气和笑笑的方法)你能看懂吗?说说是什么意思淘气:3 X4+6 笑笑:6+3义4生:淘气是先算买4个面包的钱,然后再加上买1个蛋糕 的6元钱,这样就算出了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笑笑是用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算出胖胖应付的总钱数3 .师:你发现他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生1: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生2:他们的算式一个是用买蛋糕的钱加买面包的钱,一个是用买面包的钱加买蛋糕的钱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4 .师:壮壮有2 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你能帮他算一算吗?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汇报:生:1包饼干4元,买3包,就是计算4的3倍是多少,再用2 0元钱减去花掉的,就是应找回的钱数4 X 3=1 2(元)2 0-1 2=8(元)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生:2 0-3 X 4 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师:结合上面解决问题的过 程,想一想在有乘法和加法、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三、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根据主题图,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的意思。
2 0-2 X 7 5 X 3+4 4 X 6-2 03 X 6+7五、拓展延伸一 共 有2 4个轮子,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1)如 果 装5辆车,还剩多少个轮子?如 果 装8辆车,还缺多少个轮子?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教学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熊购物3X4+620-3X4=12+6=20-12=18(兀)=8(兀)成功之处1.强 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2.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3.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班级学生参与率较高,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半数不足之处1.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2.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再教设计 下次教学本课时一,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乘法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且精简教学时间,增加练习第2课 时 买 文 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P P T 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和笑笑、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P P T 课件出示教材第5 页情境图)生 1 :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 1 0 元,3 本作文本一共1 8 元生 2:淘气拿着2 0 元钱,要买3 本作文本生 3:笑笑拿着2 0 元钱,要买一本作文本和1 本英文本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二、讲授新课1.(P P T 课件出示“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跟小组同学说说,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情况小组汇报:生:从题中我们已经知道:3 本作文本一共需要1 8 元,那么一本的价格就是1 8 +3=6(元),已知英文本的价格是每本4 元,所以笑笑应付的钱数是6+4=1 0 (元)师:哪个小组列出了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1 8 +3+4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 .师:说得很好,那么每本算术本便宜了多少钱,该怎样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生:我们应该先算出每本算术本的现价已知5本算术本1 0 元钱,每本就是1 0 +5=2 (元),这样2元比3元便宜了 3-2=1 (元)综合算式:3-1 0 5 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3 .师:结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 .下面的算法对吗?3 X5+8=1 5=2 3 3 X5+8=1 5+8=2 3强调:脱式计算的时候,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抄下来5.试一试: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 P T 课件出示教材第6 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三、课堂小结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四、巩固练习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4+2 4 4-8 7 2 4-8-3 5-8 4-44 5-5 X4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买文具3-10-7-5=3-2=1(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不足之处 学生听课时注意力还是不集中,总感觉自己会了,但实际解题时还是不会,少数学生会口头计算出结果,但是不会按要求正确列式解答,还要加强练习再教设计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顺序,再次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第3课 时 过 河,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通 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3 .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运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 P T课件随 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激趣导入1 .要通过一条小河,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2 .(P P T 课件出示教材第8 页情境图并提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3 .通过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4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过河”。
二、讲授新课1 .学习有括号的算式师:同学们,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坐大船过河,需要几条船?2 .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想一想,再计算一下交流后,集体订正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列式4 .师:这样列式行吗?计算得对不对呢?5 .师小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要想先算加法,就要改变运算顺序,必须借助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小括号小括号是这样写的:(),加上小括号后,我们就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了演示:现在我们就用小括号来改变上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小括号要把加法括起来,所以把两个加数都括在小括号里,加上小括号的算式为(2 5+2 9)+9先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集体汇报2 5+2 9)4-9=5 4 4-9=6(条)答:需要6条船强调: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在综合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四、巩固提高1 .提问:同学们坐大船需要6 条,如果都改成小船,你们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条船吗?2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3 .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4.强调:在列综合算式时一,要注意些什么?5.学生在草纸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汇报:544-(9-3)=544-6=9(条)答:需要9 条船6.交流结果,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并订正五、思维拓展(P P T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外出游玩,大客车限乘46人,小客车限乘8 人,我们一共有7 0 人,只有一辆大客车,先让大客车坐满,其余的都坐小客车,你知道至少需要多少辆小客车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算一算,再汇报交流提问:用(7 0-46)4-8 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结:同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一教学总结【板书设计】过 河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5+29)+9=54+9=6(条)答:需要6条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教学时,老师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独立试做学生会出现分步 进 行 计 算 的 式 子:2 9+2 5=54(人),54+9=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 能 会 出 现2 9+2 5+9。
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之处1 .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让情境创设变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2 .急于求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小括号的含义就让学生应用3 .没有很好地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 学 习学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可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就不会了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让学生动 手去算一算,亲自探究自己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能更好地理解小括号了,应用起来也就不难了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一,应注意让学生理解怎样将两个分步算式转换成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小括号的真正含义第4课 时 练 习 一,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教 材 第11 2页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PPT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的内容,现在我们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练习,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师: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生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乘法和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知道了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生2:还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