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大连中考考试说明.doc
23页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地理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地理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地理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理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地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检测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注重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提供背景资料力求详实、真实,设置试题情境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化”和“民族化”,语言亲切、简练,形式活泼、新颖 3.试题内容应科学、正确,表述应清晰无误;不出偏题、怪题,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问答题避免要求学生叙述教材原文 4.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使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并适当降低部分内容的难度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将以《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参照《大连市初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二)考试要求 试题要突出能力要求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工具和主要地图的能力;二是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资料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四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五是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试题要关注“生活化”、 “民族化”和“直观性”的要求 四、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开卷,限时独立完成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本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匹配题,填图、读图(表)综合分析题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卷面满分为100分卷面分数转化为等级,设定A、B、C三个等级;各等级依次转换为5、3、1分后,计入升学总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生物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生物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生物学科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生物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升学生物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教育部2008年《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实际。
二、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应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和深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毕业升学生物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有五个方面: 1.生活性即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注重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2.全面性即在挖掘和创设综合性知识的背景下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注重考查学科知识内容的时代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引导有效教学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简约性即试卷结构要科学、合理,难易程度要适当;试卷形式要规范;试题内容要严谨、严密、科学,表述要清晰、无误、无歧义;试卷的题量要适中 4.学科性即力求体现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教学关注生命性注意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运用学科的术语、基本概念和原理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5.导向性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考试内容涵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上、七下、八上和八下共四册)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等八个单元 试题命制在依据上述原则的同时还要突出能力要求即注重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初步具有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试题内容力求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开卷,限时独立完成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本学科试卷包括五种题型: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填空题、匹配题(也称连线题)、简答题和实验题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卷面满分为100分卷面分数转化为等级,设定A、B、C三个等级;各等级依次转换为5、3、1分后,计入升学总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语 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水平。
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写字 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 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了解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