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室基础底板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pdf
2页地下室基础底板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地下室基础底板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几乎每个地下工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渗漏现象, 有点渗漏、裂缝渗漏,也有较大范围的面洇湿渗漏,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其中施工因素最为复杂常见一、常见开裂渗漏部位及原因分析:渗漏部位:后浇带、电梯井、集水坑等、大面积底板部位、吊模部位、底板与竖墙交接墙脚部位渗漏的主要原因:柔性防水失去作用,地下室砼底板结构发生裂缝,导致渗漏混凝土裂缝是主要因素,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即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加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 ;三是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 收缩、 膨胀、 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 当变形收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1、底板后浇带部位主要以点、面状湿渍渗漏居多,由于留置时间较长,施工垃圾、雨水、养护用水、水泥浆等落入其中,并沉积;在后浇带封闭施工时,因上部钢筋封闭作业空间狭窄, 施工人员在后浇带内凿毛、 清理非常困难, 往往敷衍了事, 处理不彻底, 原有积水、冲刷用水等清除不干净,钢筋锈蚀严重,养护不重视,导致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形成缝隙2、坑、池、大面积底板部位:由于配筋量大,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量大、面广、时间长,施工安排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出现施工冷逢,人员疲乏、浇筑过快,会出现漏振,混凝土内出现孔洞气泡等, 导致地下水沿着缝隙孔洞向上渗漏。
混凝土内外温差也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水泥水化作用会产生较大的热量, 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 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开裂,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当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混凝土逐渐降温, 这个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 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也产生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混凝土保湿因素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 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 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 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3、坑池侧壁吊模、底板和外墙交接的墙脚部位;通常情况下,坑池侧壁、底板和外墙交接 300---500 高墙脚浇筑混凝土时, 需等到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混凝土从墙体吊模底下流出, 所以振捣不能太强,有时仅仅用锤子轻轻敲几下, 振捣不实导致坑池根部、墙脚出现孔洞和缝隙,渗漏就会发生。
4、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的渗漏:地下水在钢筋保护层较薄处进入钢筋周围,顺着钢筋(尤其是竖向支撑钢筋)向地下室内渗漏—5、柔性防水质量差或被撕裂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不能通过蓄水或雨淋来检测质量的好坏,只能通过观察来确定, 因此存渗漏的可能性;柔性防水通常采用自粘或热熔等方式粘贴,底板与卷材之间,卷材与垫层间的粘接越好,两者间的约束力就越大,当混凝土变形时卷材就很容易被撕裂,造成渗漏有的工程甚至取消了柔性防水6、提前停止降水引起混凝土开裂由于底板和基础对地下水的约束和压力,地下水由潜水变成了承压水, 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和外围水量的不断补充, 地下水对底板的浮托力逐渐 明显 ,当 地下水 的浮 力大 于底 板刚度 的变 形能 力时 ,导致 混凝 土裂 缝的 产生7、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 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 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浮土未清理干净、持力层被扰动而未得到处理等情况时, 随着上部荷载逐渐加大, 地基受压变形,底板和防水层剪拉开裂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防水混凝土质量因素:目前地下室结构多采用泵送防渗混凝土,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抗渗试块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的抗渗性, 抗渗性不好评估, 且抗渗混凝土具有外加剂品种多、用量大、水灰比大等特点,往往塌落度达到180±20,达不到规范提出的的 120±20,水泥硬化仅需 20%的水分,约 80%的水分要蒸发掉,水分蒸发收缩应力致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9、施工安排因素引起的开裂:施工工序、工期安排不合理,尤其是基础施工时间短,各工种施工时形成追赶现象,忽视合理工期要求,造成渗漏开裂隐患二、开裂渗漏预防措施1、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建筑施工属于粗放、密集性的工作,工程质量的好坏三分在于技术、 七分在于管理 施工组织人员要齐全、 制度要落实, 方案在前、 施工在后, 工前交底、工后验收, 从严从细抓好工序质量验收控制, 合理安排工序、 工期, 合理招投标确定信誉好、技术过硬、施工经验丰富的预拌混凝土供应商、防水分包商2、施工技术措施主要是预防混凝土开裂及保证柔性防水功能①、根据工程情况试配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强调混凝土加工时的原材料、 搅拌现场的检查控制; 推广使用纤维抗裂混凝土、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②、 确定合理浇筑方案, 做好车辆的数量路线、 人员数量、 设备完备、 材料供应等安排,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人员不疲惫、 设备工作正常;控制泵送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一次泵入太多, 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 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面层二次抹压消除表面塑性裂缝;③、加强混泥土养护的温湿度控制:混泥土浇筑3--5 天内水化热最为强烈,制定温度检测方案, 掌握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实际变化情况, 确保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差值不大于 25 度,表面温度与室外温度差值不大于20 度,超限制时必须采取措施, 如浇水养护和保温保湿覆盖。
④、充分认识柔性防水的重要性 防水分包商应参与基础施工的研讨, 提出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二次防水设计,精心施工,做好第一道防水; 防止混凝土收缩变形对柔性防水的破坏, 在防水层与砂浆层间设置滑动层, 可减少底板混凝施工时产生的约束力⑤、重视基坑降水和地基验槽 地下水位应降低到基础底500mm 以下,消除水浮力对基础的破坏作用;基坑开挖后及时验槽、 浇筑垫层,防止地基土人为二次扰动破坏和地基应力反弹⑥、注重细节处理:细节决定成败,对保护层、变形缝、后浇带、各类桩、锚杆等易发生渗漏部位,应采取可靠密封与设防措施⑦、合理设置后浇带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建议采用加强后浇带、诱导缝等措施取消后浇带,消除后浇带对渗漏的不利影响结束语:要防止渗漏,施工组织管理是基础,技术是保证,施工细节决定成败;关键要控制裂缝的产生,发挥柔性防水作用,提高结构自防水的可靠性,刚柔相济,两道设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