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议汉语词义对词形的再选择.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0796638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议汉语词义对词形的再选择 张怡静摘 要: 本文从“倒楣”与“倒霉”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角度入手,剖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从它们现今词形的固定,说明汉语词义对词形具有再选择功能,指出词义的固定促进了词形规范;从“消夜”与“宵夜”的发展情况,指出词形的选择会受到相关词语的词义演变的助推;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试行15年后,部分非推荐词形的使用优于推荐词形的实际出发,说明词义积极主动地促进了异形词的规范关键词: 词义 词形 异形词异形词,即书写形式不同、语音形式和词义相同的词①在汉语中,异形词的数量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汉语中的异形词多达一千余组②对于异形词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多从语音、文字、语法、语用、语体等各种语言因素及使用人群的心理、习惯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词形的选择,学界多从词语使用的角度规范段晓平(1999)指出:“现代汉语中对于异形、异序、异素词的规范,大致有三个途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词形约定俗成,自然定型;其次通过国家颁布的标准使词形得到统一;再次通过辞书的正确引导,达到词的规范③“约定俗成”是前提,那么“何以为约”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思考,一词之异形产生的内部动因是什么?一词之异形最终消亡的原因是什么?一、“倒霉”与“倒楣”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颁布前,异形词研究课题组根据《人民日报》1995年—2000年全部作品,对“倒霉”与“倒楣”进行了科学的词频统计,结果为:倒霉160,倒楣④。

      由此可见“倒霉”与“倒楣”在现代汉语中的接受程度差别很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指出,从理据方面来说,“dǎomi”当作“倒楣”,后音借为“倒霉”、“倒痗”倒霉”现比较通行,宜以此为规范词形那么,“倒楣”发展为“倒霉”的动因与路径是怎样的呢?据清代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记载,“倒楣”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明季科举甚难,得取者门首竖棋(旗)杆一根;不中,则撤去,谓之倒楣今吴俗讥事不成者谓之倒楣,想即本此由此可見,“倒楣”这一词语的出现约于明代后期在清代小说《八仙得道》中也可见“倒楣”的用例:(2)云中子见他生得如此丑怪,又且来得太猛,便退后三步,笑道:“真是倒楣,青天白日现出这等恶怪为来,你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连一个畜生都修得三不像四不成,还有面孔在人前现世?”在此用例中,“倒楣”显然已经不是《消夏闲记摘钞》里所记载的“撤去旗杆”之意,而是表示感叹“青天白日现出这等恶怪为来”的“遇事不利”另外,在另一部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中也有使用“倒楣”一词的用例:(3)抚院大人接着,先把郑州来的电报拿出来叫大众瞧了一遍,说道:“近来二十多年,我们河南从来没有开过这么大的口子这是兄弟运气不好,偏偏碰着了这倒楣的事情。

      同样,这里的“倒楣”表示“遭遇不好”,作“事情”的定语,具有修饰作用,与前文“运气不好”相呼应就是在这一时期里,“dǎomi”一词的另一个形式——“倒霉”也在使用,而且在文献中的用例比“倒楣”更加丰富仅在《三侠剑》这一部清代小说中,“倒霉”就出现了10处用例之多例如:(4)弟兄四位进去一看,里面摆些板凳,杨五爷说道:“真倒霉,没有戏5)四个喽卒头前带路,胜爷三十七位,惟有金头虎呐喊:“倒霉啦!这座穷山没法上,我也笨金龙,咱俩对付着上吧也有在同一部小说中兼有“倒楣”与“倒霉”两种形式的情况如在近人蔡东藩所著的小说《民国演义》中,“倒楣”出现1次,“倒霉”出现2次:(6)惟女官令下,一班妇女请愿团,也想去攀龙附凤,龙可攀,凤不许附,却也为难显扬门楣,恐怕是要倒楣但一时无门可入,未免望洋兴叹,空存这富贵的念头7)蔡锷笑道:“这花姑娘想又请愿去了,皙子今日恐要倒霉呢杨度道:“想不至此8)就中对于德、奥两国,如何赔偿损失,如何割让土地,如何放弃权利,如何撤除兵备,统归五大国主张,中国专使,几无容喙余地堂堂古国,如此倒霉,岂不可耻?从这三例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倒楣”与“倒霉”均表示“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之意,“dǎomi”一词的词义已经固定。

      楣”,《尔雅释宫》释为“楣谓之梁”,《说文解字》释为“秦名屋联也”,由此观之,“楣”是建房的关键材料之一,在古代社受到人们喜爱因此,在表达“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之意时,“楣”字就显得不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实践中已经不存在“为科举而门首竖棋杆”这一行为,与之对应的“倒楣”作“撤去旗杆”的说法难以进入人们的认知观念另外,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来看,“楣”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其合成词“门楣(346例)”的形式出现⑤,且多含褒义情感相比之下,“霉”的合成词不仅多样,而且用例丰富,常见于“霉菌”、(403例)、“发霉(363例)”、“霉烂(166例)”、“霉味(109例)”、“霉气(50例)”等词语中⑥根据这些合成词所指代的事物来看,含“霉”之物均是令人们生厌的,在人们的情感意识中会不自觉地讨厌“霉”从“楣”与“霉”的语素义来看,二者完全不同楣”是指“房屋的次梁、门框上边的横木、屋檐口椽端的横板”之物,而“霉”的语素义中带有“令人讨厌”的意味因此,当人们想要表示“遇事不利、遭遇不好”的感叹时,会不自觉地根据主观意识进行判断,“dǎomi”中的“mi”应该选“霉”而不是“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广之前,“倒霉”的使用就已经多于“倒楣”了。

      本是表示“撤去旗帜”之意的“倒楣”逐渐演变为表示“遇事不利、遭遇不好”,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撤去旗帜”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受到汉语以音表义这一特点的影响,出现了“dǎomi”这一词位的多个变体“倒楣”、“倒霉”、“倒痗”,且均表示“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之意在语言的使用中,“倒霉”由于受到语素“霉”的影响,并结合汉语词语以形示义的特点,逐渐成为表示“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之意的优势词形 二、从“消夜”到“夜宵”的发展演变与“倒楣”与“倒霉”这组异形词一样,从“夜消”到“夜宵”的演变也受到了词义演变的影响这组异形词的词形固定受到了另一个词语“元宵”的词义演变的推动作用夜消”来自于“消夜”消夜”本是动词,指“消遣夜间时光”唐代有诗云:(9)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方干《冬夜泊僧舍》)在元代也有用例:(10)“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妇、消夜的闷葫芦(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后逐渐也作名词,指“夜里吃的点心”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中就既有表示“吃点心”的“消夜”,又有表示“点心”的“消夜”:(11)方才我也忘了留史夫人在这里消夜,我不觉得十分饥饿,不必端上来,你们可以自己方便去12)消夜已预备好了,端上来不?作为名词的“yxiāo”若与“消夜”的取字一致,即用“夜消”这一词形,理据充分,“夜宵”在实际使用中却胜“夜消”许多。

      宵”,《说文解字》释为“夜也”,与酒食、点心等无瓜葛不过,清代已出现“元宵”作为食物“汤圆”别名的情况,根据“元宵”表示食物的用法,人们不自觉地在“宵”的语素义中加入了“食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用“夜宵”而非“夜消”可见,词形的选择会受到相关词语词义演变的助推三、词义对词形具有再选择功能2001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并于2002年3月31日试行,距今已有15年根据赵翠阳(2017)考察,有12组非推荐词形已与推荐词形齐头并进,甚至更活跃⑦这一现象说明,国家颁布的标准或辞书的引导对词形的影响是被动的从“倒霉”与“倒楣”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及从“消夜”到“夜宵”的发展演变这两组异形词的历时发展情况,不难看出词义的发展促进了异形词的产生,词义的固定推动着词形的规范晁继周(2004)指出“异形词整理中应该特别重视理据,因为说到底异形词是同一个词在书写中用了不同的汉字,而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着有意义的语素,一个词写出来该用哪个字,应该讲求义理”⑧强调了作为词语的使用者在规范词形时必须深入考虑词义,词义对国家颁布的标准或辞书的收录与编纂具有制约甚至是关键作用。

      苏宝荣(2002)指出“汉语异形词的整理与规范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只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⑨我们必须注意词义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是变化着的这一事实一词之义不变,即使这个义位出现多个变体,那么词形的选择在于使用者,为了积极配合使用而从俗从简,如“c?觍ndn”选择的词形是“惨淡”而非“惨澹”、“f?觍nf”选择的词形是“反复”而非“反覆”、“gěngzh”选择的词形是“耿直”而非“梗直”、“tinci”选择的词形是“甜菜”而非“菾菜”等一旦词义发生了变化,那么词义则是词形选择的内部动因,可以说词义的演变积极主动地促进了词形的演变,如“dǎomi”选择的词形是“倒楣”而非“倒楣”、“b?觍omǔ”选择的词形是“保姆”而非“褓姆”注释:①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语言学名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②⑧晁继周.论异形词整理的原则[J].中国语文,2004(01):70-76+96.③段晓平.现代汉语词形规范的途径[J].济宁师专学报,1999(04):48-50.④异形词研究课题组编.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⑤根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语料统计,除去人名中所出现的用例之外,“楣”只出现在“门楣”与“倒楣”中。

      ⑥此处数据根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语料统计得来⑦赵翠阳.异形词社会使用调查与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五、六两版整理规范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7(03):100-107.⑨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J].辞书研究,2002(04):1-12.参考文献:[1]段晓平.现代汉语词形规范的途径[J].济宁师专学报,1999(04).[2]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J].辞书研究,2002(04).[3]晁继周.论异形词整理的原则[J].中國语文,2004(01).[4]赵翠阳.异形词社会使用调查与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五、六两版整理规范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7(03).[5]李行健,余志鸿.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6]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异形词研究课题组编.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