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7606067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1.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二课时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课时分配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本课)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庄子的“自然”说课前预习读准字音濠梁(háo)鲦鱼(tiáo)文言句式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新课展开新课展开新课展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新课导入】从鱼说起,《庄子二则》:从“北冥之鱼”到“濠梁观鱼”背景链接】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喜欢探讨知识,爱好辩论,辩才卓越庄子与惠子由于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便记录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论辩,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复习反馈】 1.请同学们在齐读文章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这则故事(不超过30字) 示例: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对“安知鱼之乐”这个辩题展开了辩论2. 这篇有趣的文章里有许多对话,请揣摩人物语气并与同桌进行模拟对话译文: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固然不是鱼,你当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明确:应该读出庄子从容诙谐和惠子严谨冷静的语气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精读品味】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示例】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在他所主张的道家思想中有一个说法,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互相联系和影响的,他与好友来到濠梁之上,是“从容出游”,十分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移情) 2.庄子用了哪些句子与惠子论辩?为什么他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示例】“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示例】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怎么知道”)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在思想和性格上有什么差异?【示例】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是个严谨理性、求真务实的人 而庄子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愉悦,是个浪漫而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坚持自己知道“鱼之乐”恰恰表现了对道家“物我合一”的追求,是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 二者能成为挚友和彼此互补的性格不无关系 【深入探究】1.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2.根据这一场辩论中两人的表现,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示例】 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善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主旨归纳】 本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课堂延伸】《庄子▪秋水▪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有的人)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凤凰),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子的果实)不食,非醴(lǐ,甜美的)泉不饮于是鸱(chī,猫头鹰)得腐鼠,鹓雏过之,(鸱)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吓唬)我邪(yé)?”《庄子▪郢人》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màn)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zhuó)之,尽垩(è)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惠子相梁》的故事恐怕是庄子的弟子假托的,不过从中却反映出惠子贵为统治阶级,庄子和他确实身份迥异;二者的学术观念也互相对立,这在他们的之间的许多辩论中可以表现出来。

      但是,从《郢人》我们看出,二者有着深厚真挚的友情,庄子视惠子为唯一的知己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友善和谐的关系,却不必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苟同迎合对方)这种友情的崇高境界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262.复习本课,准备《庄子二则》小测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