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六十年来敦煌契约研究综述.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775728
  • 上传时间:2018-08-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8.4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六十年来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综述 侯文昌 (甘肃兰州 730070 ) 敦煌契约文书,是卷帙浩博的敦煌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借贷、 买卖、雇佣、租佃、分书、放书、遗书等类别,总数约300件左右这批文书对 研究我国古代的契约制度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活动、法律生活等方面, 具有弥足珍贵的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外学术界在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 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笔者整理了1949 年以来的中外学者此方面的相关 研究文献,作一综合性的评述,以就教于学界 一、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 众所周知,敦煌资料的搜集与刊布是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六十年 来,在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方面成果丰硕,涌现了一系列资料性的工具书1960 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出版的《敦煌资料》(第一辑) (中华书局 1961 年) ,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刊布的第一部有关敦煌文献的资料性工具书其中收集了英藏 和法藏敦煌契约 95 件,包括买卖契约24 件,租佃契约 8 件,雇佣契约 15 件, 借贷契约 31 件,其他契约 17件尽管《敦煌资料》收集的契约资料有限,但它 的出版,在我国敦煌学发展史上, 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蹟实录》(书目文献出版社、全国图书馆 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2—1990 年)辑录了英、法、俄、日等国及我国收藏的敦煌 契约文书 185 件,有买卖契约30件,租佃契约 15 件,借贷契约 67 件,雇佣契 约 30 件,交换契约 4 件,其他契约 37 件,性质不明契约2 件1998 年出版的 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年)是目前专门收录敦煌契约 文书最全的资料性工具书该成果辑录并校勘了中、英、法藏敦煌契约文书270 件,其中买卖契约 35 件,租佃契约 28 件,借贷契约 84 件,雇佣契约 45 件,交 换契约 9 件,其他契约 40 件,性质不明契约 29 件上述成果主要是刊布中、 英、 法藏的敦煌契约文书,而俄藏敦煌契约文书一直未露于世1999年, 《俄藏敦煌 文献》 (1—17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化部1999 年)的 出版,使俄藏敦煌文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其中包括契约文书51 件,有买卖 契约 16 件,租佃契约 4 件,借贷契约 10 件,雇佣契约 7 件,交换契约 3 件,其 他契约 11 件。

      2010 年,日本杏雨书屋出版的《敦煌秘笈》中,又披露了现藏日 本的 775 号敦煌文书(少量为吐鲁番文书) ,其中收录买卖、便贷、租佃等契约 10 余件上述敦煌契约文书合计起来约有300 件左右,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 敦煌契约资料的全部对于他们的刊布,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研究 专著 在国外学者中,日本学者的成果最为丰硕,而在日本学者中,仁井田 陞和池田温是此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仁井田陞《唐宋法律文书的研究》( 东方 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7 年)从买卖文书开始,包括交换、施入、消费借贷、使 用借贷、租赁借贷、雇佣、承包、赔偿、放妻书、养子、家庭财产分割、遗书等, 对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各类契约文书进行综合详细的考察,揭示了其对于法制史研 究的重要价值仁井田陞《中国法制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0 年,1962 年)又从土地买卖、人身买卖、消费借贷、雇佣契约等契约文书入手,从立约、 契约内容、毁约行罚及花押方式等不同侧面作了论述池田温《敦煌文书的世界》 ( 中华书局 2007 年) 主要对中日两国学者敦煌契约研究简史及敦煌契约的形式与 内容作了概括介绍, 并对敦煌契约文书以后的研究方向发表了个人看法,认为敦煌与吐鲁番契约文书的结合研究以及敦煌出土汉文契约与诸民族文契约之间的 比较研究应是今后学界可开辟的新领域。

      法国学者谢和耐 《中国五—十世纪的寺 院经济》 (耿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年) 引用和敦煌寺院相关的各类契约资 料,对敦煌地区的五—十世纪的宗教法制和世俗法制作了深入探析陈永胜《敦 煌吐鲁番法制文书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年) 结合敦煌吐鲁番契约从契约 文书概况、 契约形式、 契约制度、 国家对契约行为的规制以及契约的法律文化意 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乜小红《俄藏敦煌契约文书研究》( 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9 年)在考证俄藏敦煌契约文书文献价值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买卖 契、养男契、民间社邑社约文书、放妻书和放家童书作了细致的研究 论文 在敦煌契约的考证方面,陈国灿《敦煌所出诸借契年代考》(《敦煌学 辑刊》 1984 年第 1 期) 、李天石《敦煌所出卖身、典身契约年代考》(《敦煌学 辑刊》1998 年第 1 期) 通过对敦煌若干件契约年代的考证,提供了考证出土文书 年代的方法,如纪年考证法、文献考证法、同卷文书类比法、当事人考证法、文 书内容考证法等,值得参考冻国栋《唐代的“市券”与“私契”》(《喀什师范 学院学报》 1988 年第 4 期) 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其它有关史料考证唐代市 券与私契的区别, 认为私契是双方当事人订立的, 而市券是官方发放给奴婢及大 件牲畜交易合法的凭证。

      姜洪源《敦煌契约文书的签押手续》 (《浙江档案》 1994 年第 5 期)考证了契约参写画押的人员、凭信作用及签押方式王旭《中国传统 契约文书的概念考察》 ( 《法治论丛》 2006 年第 4 期)对传统契约的主要概念— 质剂、傅别、书契、券、莂、合同、契、约等进行了考察,认为中国传统契约的 古代概念和古代名词是处于逐渐专门化的过程,这种专门化过程, 是不断地淘汰 旧概念,采纳符合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契约新概念 敦煌契约文书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契约法律制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李祝环《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成立的要件》( 《政法论坛》 1997 年第 6 期) 将传统 民事契约成立的要件概括为立契当事人确认、成契理由认定、 标的物界定、 立契 双方权力和义务保障、第三方“中人”参与、承诺与交割认证和立契时间与时效 标注六个方面余欣《敦煌出土契约中的违约条款初探》(《史学集刊》 1997年 第 4 期) 认为和现代经济合同相比较,部分敦煌契约中缺少违约条款,究其原因 有二:一是敦煌地域民风淳朴, 各种契约行为的订立以诚信为重,很少欺诈和违 约行为;二是中国法律传统重道德气氛, 把道德体系作为活动基石并赋之一定灵 活性。

      杨际平《也谈敦煌出土契约中的违约责任条款—兼与余欣同志商榷》(《中 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对余欣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敦煌绝大部分契 约均有违约条款,无违约条款者属极少数(不到总数的3% ) ,而此极少数实例的 存在,与订立契约的时间、地点并无内在联系敏春芳《中国契约文书中的“证 人” 、 “保人”流变考释》 (《敦煌学辑刊》 2000 年第 2 期) 、杨惠玲《敦煌契约 文书中的保人、见人、口承人、同便人、同取人》(《敦煌研究》 2002 年第 6 期) 均对保人的职责与身份进行了专门考察,认为契约中见人、 知见人为契约的见证 人,身份上有节度使幕府职官,下有村、里、乡官和百姓;保人必须具备较为雄 厚的经济实力或者享有较高的威望马珺《论我国古代的契约制度》(《河南省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年第 2 期) 、 《论中国封建社会契约制度的发展与 完善》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3 期)认为我国古代契约制度,发端于 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历经秦、汉、唐、宋、明、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约 制度,成为我国法律文化的优秀遗产郑显文《唐代债权保障制度研究》( 《西 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 1期) 将唐代契约之债中债权的担保形式概括为保证、抵押和掣夺三个方面。

      程延军《中国古代契约法律制度初探》(《内蒙古大学学 报》2006 年第 1 期) 将敦煌契约中的契约法原则概括为当事人合意、诚实信用和 符合法律道德与习惯三原则 在民间私契与国家法的关系方面,霍存福《论中国古代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 —以唐代法律与借贷契约的关系为中心》(《当代法学》 2005年第 1 期) 、 《再论 中国古代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唐代田宅、奴婢买卖契约为中心》(《法制与 社会发展》 2006 年第 6 期) 分别依据借贷契约与买卖契约,考察了民间私契与国 家法之间存在的遵守与抵触两种关系,一方面,国家法规定了契约内容和契约活 动,另一方面,在契约的履行方式、利息、质物交付与处理、保人代偿及抵赦条 款等方面对国家法进行了顽强的抵触孟宪实《国法与乡法—以吐鲁番、 敦煌文 书为中心》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国法 与乡法之间统一和矛盾的关系反映了民间社会秩序的多种因素 三、分类研究 (一)借贷契约 学术界主要对借贷契约的类型和利率进行了讨论在类型 方面,大部分学者依据借贷标的物来划分类型日本学者玉井是博 《支那西陲出 土の契》 ( 《支那社会经济史研究》 ,岩波书店 1941 年)将借贷契约分为借钱、借 绢、借粮、借地及雇驼等类型。

      仁井田陞和堀敏一均认为敦煌借贷都属于“消费 借贷” ,但仁井田陞《中国法制史研究》( 东京大学出版会1960 年,1962 年)把 “消费借贷”具体分为豆麦绢褐借贷文书、不动产质文书、动产质文书、人质文 书四种类型,而堀敏一《唐宋间的消费借贷文书》( 《铃木俊先生古稀纪念东洋 史论丛》 ,东京山川出版社1975 年) 把“消费借贷”分为粮食类借贷契、布帛类 借贷契、诸寺诸色破除历、请便麦牒四种类型法国学者童丕《敦煌的借贷:中 国中古时代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余欣、陈建伟译,中华书局2003 年)将借贷分 为粮食借贷和织物借贷两类, 在此基础上集中考察了敦煌的农业生活和社会的某 些方面也有学者以借贷性质划分契约类型,如陈国灿《唐代的民间借贷》 (《唐 代的经济社会》,文津出版社 1999 年) 将借贷分为生息(举取)借贷、质押借贷、 物力偿付借贷、无息借贷四种类型 在利率及高利贷研究方面, 学界一致认为敦煌借贷契约的利率高于国家法律 之规定,存在着严重的高利贷剥削 唐耕耦《唐五代时期的高利贷—敦煌吐鲁番 出土借贷文书初探(连载) 》(《敦煌学辑刊》 1986 年第 1 期)认为敦煌地区高利 贷剥削非常严重, 这也是导致敦煌民众普遍贫穷的原因之一。

      陈国灿《唐代的民 间借贷》(《唐代的经济社会》, 文津出版社 1999 年)认为敦煌生息借贷的剥削率, 政府规定每月为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六,民间则每月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甚至 更高,因而也得出与唐耕耦一致的观点另外,霍存福《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的 抵赦条款与国家对民间债负的赦免——唐宋时期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博弈》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2 期)、周静《唐代民间借贷利息的官方与民 间的两视野——对一份敦煌吐鲁番契约的解读》( 《中国商界》 2008 年第 2 期) 也提出了与唐耕耦、陈国灿相同的观点, 认为二者的冲突反映了民间高利贷与国 家控制的长时间博弈 余欣《唐代民间信用借贷之利率问题——敦煌吐鲁番出土 借贷契劵研究》 (《敦煌研究》 1997 年第 4 期)则分析了利率条款的基本形态和 物价与借贷利率的联动关系,认为物价越低,利率愈低,反之亦然;政府行为, 如财政立法、物价宏观调控、公廨本钱等对利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他方面,谢重光《晋唐寺院的商业和借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第 1 期) 对敦煌寺院的借贷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罗彤华《唐代民间借贷之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结合传统文献分析了唐代的资金供需变化情形,政府 与民间的融资管道,并进而从债务的处理中, 观察公权力的执行能力与落实程度。

      陈永胜《敦煌文献中民间借贷契约法律制度初探》(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3 期)、岳纯之《论隋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