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好奇议论文.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差****
  • 文档编号:320353461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好奇议论文好奇议论文1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过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所在而好奇心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我们要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要想学生学好科学课,就要保护其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是一切科学创新的基石我们从小学开设科学课,就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何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既要有一颗童真的心,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以科学老师特有的睿智,认真地倾听和感受学生的发现、期待、热情和想象,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实际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课堂上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孩子专注的话题漠不关心、为了“正确”答案诱导学生猜测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要减少对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的约束,从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用孩子的眼光看科学孩子眼中的科学和成人眼中的科学是大不一样的科学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在他们眼中,科学是一群蚂蚁在搬几倍于它们体重的一块肉骨头,是蜘蛛能在一夜之间织成一个大网,是校园的凤凰树在秋冬季节下起了金黄的小雨假如我们能用孩子的心态来看待事情,那么,许多平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你便会发现很神奇,甚至会觉得孩子很了不起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现、用孩子的心态思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那样,教师才能走近孩子,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把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趣事、奇事,在科学课堂中得到探究  再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目标,探究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以身边事物为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探究方法,学会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究的过程  只有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学生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尝试到成功的滋味、探究的乐趣,从而使科学的好奇心增强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我们也应注重科学课堂师生的交往,多开展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开探究的翅膀,学到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窗,每一扇窗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窗的开启,都是无法预测的创新好奇议论文2  创造力是一个伟大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动力在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这似乎成了一条生存法则  那么,创造力从何而来?像孩子那样,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而不是掉到天上去呢?”我想,最初听到牛顿这一声疑问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荒唐可笑,“苹果当然是落在地上,有谁见过苹果往天上掉呢?”庸人的悲哀就在于:他们往往凭着经验说事,只能机械地用目光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伟大,却总是挂着一个个问号来洞察这个世界牛顿的好奇心,促使了他在近代物理学上领军地位如今,还有谁嘲笑他的“苹果”吗?  面对皓月当空,我们聪明多情的先人对它产生了无限好奇,于是发生一系列美好的神话传说我们的“嫦娥”号,不就是对头顶那片璀璨星空的好奇吗?否则,我们的目光也许还局限于这一太空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上吧!也许,还会有一些狂妄自大的人,仍自诩为宇宙的中心,沉醉在“地心说”的谎言中吧!  所以,当你耳边响起孩子那一声声稚嫩的疑问时,请不要断然打断他,谁能说这些闪着智慧灵光的问号不是某项伟大发明的前提呢?  可是,我们不无伤感地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正在丧失着这一本能,他们过早地被压上这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各种实习班把他们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

      他们本应该驰骋在蓝天下,蹦跳于草地上,摸爬滚打地与大自然亲近的精灵如今,却成为我们心中不忍触摸地隐痛……  不要让贝多芬、肖邦只成为孩子们手指下的功利,不要让他们的眼中充满哀伤我们都爱孩子,不是吗?那就请放任他们自由,让他们喊出自己的疑问,为我们民族探索更深的奥秘好奇议论文3  众所周知,从现象到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普遍认知规律同理,发现一个真理的过程也要从它的表面现象入手,而好奇心是驱使我们从表面的现象引发思考,从而思考,来探索真理的本质,所以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詹天佑小时候对事物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拆卸家中的闹钟,后被清政府优选为公费赴美学童学成归国后,创新设计京张“人”字形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十五世纪之前,人们只知道亚欧非三大洲的存在于是,一些思想先进的欧洲人便引发好奇心,难道除了亚欧非三大洲就没有其它大洲吗?  就这样,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掀起了1487年,迪亚士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好望角1492年8月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说,他认为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了印度西海岸一条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被开辟。

      1519年8月,麦哲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试想,如果四位航海家没有好奇心,各大洲的文明怎么会交融?世界又岂能连为一个整体?地圆说的观念更不会确立  好奇心是科学创造的源泉的开始牛顿因为被苹果砸到头而引发好奇,苹果为什么没有飞,从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奠定了近代力学和微积分的基础;门捷列夫因为有好奇心,研究元素规律,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屠呦呦因为承担国家的责任和有研制出治疗疟疾新药的好奇心,经过190次的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想使水稻增产的好奇心,从而发明了高产杂交水稻;道尔顿因为对袜子的颜色有好奇心,深入研究发现自己和弟弟是色盲,从而发表了著名的《论色盲》……  如今,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好奇心是最大的功臣没有好奇心,人类可能还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样的话,人类文明会是多么落后与愚昧,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很多人说我是伟大,很有毅力什么的,其实,我就是特别好奇,好奇得上瘾”不管我们是不是伟人,或者是普通人,拥有一颗好奇心是必须要有的。

      不固步自封,要敢于冲破禁锢思想的枷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才能深入探索,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发现真理无数事实使我们始终坚信,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才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好奇议论文4  各个文明国度正是在彼此交往和凝视中,开出了令后人倾慕不已的人类文明之花  青春期的文明就像孩童,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好奇,并因这种好奇而使自己渐渐丰富唐朝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代当年风华绝代的长安城,不乏从世界各地辗转运来的奇珍异宝,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雍容气度《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正是关于这一时期的名著  撒马尔罕是古代中亚一个出产金色桃子的国度,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代表着一段逝去的辉煌7世纪时,撒马尔罕曾两次向唐朝献贡金桃,“撒马尔罕的金桃”也因此象征着风靡唐代的异域文明本书美国学者薛爱华(爱德华·谢弗)是世界著名汉学家,一生精研唐代社会史和文化史,著述颇丰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就以《唐代的外来文明》为名翻译出版,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唐代文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正因如此,包括本书在内的很多西方汉学家,倾注一生精力研究唐朝,摹写那个流光溢彩的传奇时代。

      好奇心驱动着本书薛爱华的学术热情,他像博物学家那样,事无巨细地将全书分为十九章,按照家畜、植物、食物、药物、香料等分类,一一列举曾经在唐朝输入中国的各种舶来品,并对每一件舶来品的来源、词源、输入唐朝的曲折路程追根问底精通十几种古今语言的功底,对历史语言文献的运用,加之他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丰厚学养,使本书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多视角融合的特点  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既包含汉族的,也包含其他兄弟民族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从这本书中可以领略,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怎样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在长期交往中,很多异域元素逐步融入中国原有文化,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唐代音乐中苍凉浑厚、引发几多边塞之思的西凉乐,就是龟兹乐与传统中国音乐交流融汇的产物,所谓“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对外来事物态度不甚友好的大诗人元稹曾不无哀婉地叹息,“玄宗爱乐爱新乐”,这一“新乐”正是从西域而来,从宫廷到教坊再到市井少年的口中,最终融入唐朝文化的壮阔洪流之中  文明的好奇心,不仅表现为对外来珍奇异宝的渴望,还在于通过这些跋涉千山万水而来的异域珍宝,想象一种未曾亲历的生活形态和文明样式。

      就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走进博物馆,不仅是为了开眼界,也是为了触摸一段逝去的或远方的文明,从而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满这种好奇心,在人类历史的各个辉煌篇章都能觅得踪迹从古希腊人对近东的好奇、希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融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人们在港口张望满载世界各地物品的货船,再到宋元时期,被马可·波罗盛赞不已的中国泉州,“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各个文明国度正是在彼此交往和凝视中,开出了令后人倾慕不已的人类文明之花  如今的撒马尔罕,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连接着伊朗、印度和中国,依然是中亚地理的文明心脏我们今天阅读《撒马尔罕的金桃》,追慕已经逝去的唐代文明,也充满希冀地展望未来的欧亚大陆,能够重现当年商贾云集、驼铃不断的文明交融之盛况好奇议论文5  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从一出生就伴随着我们并深深地在我们内心扎根,指引着我们去发现自我,探索世界  好奇能使我们乐于求知每当我们面对新的数学题,在验算了很多次后仍然不见成效,你是否会选择放弃,又或是更坚定了攻克它的决心?若选择了后者,那便是对它考察点的好奇我们好奇,这道题到底答案是什么?愈是耗时长,愈是有兴趣。

      当然了,兴趣便是好奇的一种外在形式当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克服难点自己做出了答案,又有谁不会感到欢乐无穷?这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更加热爱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那过程中享受到乐趣,那种超越自我的乐趣  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牛顿,不就是因为对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而感到好奇,才进而研究出了地球引力,发表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出于对鸟类能够飞翔的好奇,最后发明了飞机若是没有好奇的存在,那这些伟大的人们也就不会发现自然界中这样多的奥秘,就好比墙角的树苗,若它只是一味地寄居在此,不去憧憬墙外的景色如何,不去幻想有朝一日自己面对广阔自然的新生活,永远躲在阴暗的角落,它便不会有充足的养分,也就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后世的繁茂美丽,便毋庸置疑成为了一种妄想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不敢想象死板的生活究竟是何面貌说不定缺失好奇的人们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呢!  如此说来,好奇是带给人类辉煌文化的源头它激发着我们探询真理的欲望,引领着我们探索自然的道路帕斯卡尔说:“人是思考的芦苇的确,会思考是人类的高贵之处,而好奇心正是思考的原动力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归向何处?”每每思考这些问题,我仿佛徜徉在无垠的大海,遨游在渺远的星空,去触碰,去感受那些深奥的秘密,心灵也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