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试卷语文及答案.docx
38页2025年春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试卷语文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作为一本语言上高度精练的经典语录,《论语》却不断重复了这两句意思颇为相近的话,从这种一再重申可以想见孔子对自我审视的注重⑤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现往往表现为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明的自我实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对于他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自我实现却感到深深地遗憾。
⑥孔子反对懒惰懈怠,主张积极地自我实现《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的行为,向来温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严厉斥责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读,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孔子主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摘编自芦春艳《〈论语〉自我认同的建构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材料二:①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关涉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价值认同等等他给自我认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认同”是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个体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我们知道,“认同”既具有“自我归类”的属性,即指某人与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质或者状况,又具有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不同的个性化的社会特质这就是说,认同同时具有“求同”与“存异”两个方面,二者共存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同一过程②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它们把日常生活与大规模的时空延展关联起来。
身份认同首先是个体的人所拥有的东西,进而转化为特定群体所秉持和坚守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成为特定种类的社会认同的基础③个人定位决定了个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定位赋予了个体不同的社会身份,也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强烈认同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有更积极和更清晰的理解,进而更主动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更加协调有序的发展;而一个更有序的社会又会提供给社会中的个体更多的福利和馈赠,从而形成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一旦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无法产生认同,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社会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从而对他所在的社会产生异质感这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就会被打破,个体无法从社会中得到良性的评价,也无法给予社会良性的互动和诉求,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滞,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④现代性社会的人类认同显示出各种流动性的标签和迹象时空分离打破了人类认同的传统格局,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同也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和血缘性的交流模式,使得认同活动不再仅仅聚焦于自我传统体系内的所谓文化认同;人们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广泛而频繁地接触和交流异质文化,引发了认同选择的危机。
摘编自邢媛《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孔子在面临认同危机时,能够展现出君子之风,注重自我审视,这体现了他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B. 孔子入太庙助祭时凡事都要问清楚,这引起了别人的质疑,而孔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才真正符合礼C. 认同包含“求同”和“存异”两方面,既有“自我归类”的属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社会特质D. 在当代社会,个人定位的宽泛和多样使得家庭、城市甚至整个世界系统都呈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的第②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对他人评价时的坦然态度,但是其论证的观点有所不同B. 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C. 有些人在“夸夸群”里主动求夸,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他者积极回应来求得社会认同D. 当下,传统的认同格局被打破,相较于孔子的时代,人们更容易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产生认同危机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B.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C.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季氏》)4. 材料二第③段在论证思路上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4分)5. 当下一些年轻人调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赢请结合材料一,谈谈“45度青年”该如何构建自我认同6分)【答案】1. D 2. B 3. D 4. 先明确个人定位的作用,再阐述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是否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突出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思维辩证 5. ①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补充: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可具体为:面对负面评价不怨恨,不屈从于他人评价)②积极独立,在生活中注重向内审视自己;(补充:向内审视自己,写为“正确面对他人评价”、“内部归因”、“内自省”皆可)③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在面对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态度,探讨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材料一以孔子的“不愠”和自我实现为核心,阐述孔子的内省和学习观念。
材料二则从现代社会视角,利用吉登斯的理论,探讨身份认同的动态特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文中体现出古今自我认同的差异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使得”错误,根据材料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它们把日常生活与大规模的时空延展关联起来”,这里不是个人定位宽泛多样“使得”这些系统呈现系统整合特征,而是在当代社会这些系统本身就展现出系统整合特征 ,该项强加因果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错误原文说“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文中说的是“不应当仅满足于……还应该……”,并未否定“基础的生理需求”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D.“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社会功能的概括,不是关于自我认同的建构。
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上的王家庄毕飞宇每天天一亮我就要来放鸭子我要把生产队给我的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它就在我们村子的最东边,那是一片特别阔大的水面,可是水很浅,水底下长满了水韭菜因为水浅,乌金荡的水面波澜不惊,水韭菜长长的叶子安安静静地竖在那儿,一条一条的,借助于水的浮力亭亭玉立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水底下有数不清的草虾、罗汉鱼,那都是一览无余的鸭子们一到乌金荡就迫不及待了,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乌金荡同样也是我的天堂我划着一条小舢板,滑行在水面上水的上面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无聊的时候我会像鸭子一样,一个猛子扎到水的下面去,睁开眼睛,在水韭菜的中间鱼翔浅底那个世界是水做的,空气一样清澈,空气一样透明当我停留于水面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漂浮在遥不可及的高空①我是一只光秃秃的鸟,我还是一朵皮包骨头的云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公社的书记说了,学制“缩短”了,教育“革命”了。
革命是不能拖的,要快,最好比铡刀还要快但是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②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星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宇宙其实就没了父亲是一个寡言的人,我很难听到他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父亲说得最多的只有两句话,“是”,或者“不是”其余的时间他都沉默父亲在夜里把眼睛睁得很大,一到了白天,父亲全蔫了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谁也没有料到,这张《世界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大约在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一起看世界来了《世界地图》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看完了地图我们就一起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口,开始讨论概括起来说有这样的几点:第一,世界究竟有几个王家庄大?地图上什么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第二,世界一定有一个底子,可它在哪里呢?是什么支撑了我们?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③第三,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万一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年轻人聚拢在一起,显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