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选线和定线.pdf

4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987400
  • 上传时间:2017-07-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6M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和定线内容提要1)概述2)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较3)平原区选线4)山岭区选线5)丘陵区选线6)实地定线、纸上移线、纸上定线1. 概述(1)选、定线原则ƒ应符合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ƒ做好方案拟定和比选ƒ正确运用技术标准ƒ合理布设直线、弯道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ƒ注意与农业配合ƒ应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ƒ重视水文、地质条件ƒ应综合考虑路线与桥位的关系ƒ重视环境保护1. 概述(2)选、定线步骤1)全面布局——确定路线的总体走向和一些主要控制点2)逐段安排——在主要控制点间逐段定出具体的小控制点3)具体定线——在小的控制点间,确定路线方案1. 概述(3)选、定线方法1)实地选线和定线——在现场进行勘察测量,直接选定道路中线位置2)纸上选线和定线——在已测得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选并逐段安排路线,从而在图纸上确定线位,起一般步骤是:①实地敷设导线;②实测地形图;③纸上选定路线;④实地放线3)自动化选线和定线——用航测方法测得航测图片,根据地形信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即数字化的地形资料),把选线和定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和定线、分析、比较、优化,最后通过自动绘图仪和打印机将全部设计图表、文件输出。

      1. 概述(4)地带类型及路线特征1)平原区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下主要是耕地,村庄密集,湖泊河流较多主要解决平面线形问题,什么地方需要避让2)山岭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主要解决如何克服高差,尽可能使弯道半径大一些3)丘陵区处于平原区与山岭区之间的地形,地面自然坡度在3~20°,相对高差小于l00米平面上有曲折,纵断面有起伏,排水构造物较多,分水线不清楚一般平原区与微丘区标准一样;山岭区与重丘区标准一样2. 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较(1)方案拟定步骤ƒ收集资料ƒ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初拟路线方案ƒ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ƒ野外视察与踏勘测量ƒ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2. 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较(2)方案比较指标(12)投资回收期(11)投资内利润率(10)投资成本-效益比(9)工程总造价(8)主要机械、台班数量及工日(7)限制计算行车速度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经转弯处、交叉点及陡坡路段等)(7)主要材料数量(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量(6)与原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5)征购土地工程数量及费用(5)回头曲线个数(4)挡土墙工程数量(4)最小曲线半径及个数(3)隧道工程数量(3)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2)桥梁工程数量(分为大桥、中桥、小桥涵的座数、类型及长度)(2)转角数(1)土石方工程数量(1)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经济指标技术指标运用加权方式,进行综合比较2. 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较(3)路线方案比选实例3. 平原区选线ƒ选线要点(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2)路线方向直捷,尽可能采用较高标准的线形。

      3)处理好与农业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与水渠交叉,若有干渠,尽可能顺着干渠走,且在支渠少的一侧4)路线与城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路线靠近城镇、村屯,但不进入5)路线与桥渡的配合特大桥桥位的选择不以路线为主,路线服从桥位;大中桥是路线的控制点;小桥涵服从路线的走向6)注意土壤水文条件(7)充分利用旧路(8)注意路基取上和就地取材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河流4. 山岭区选线(1)地形图4. 山岭区选线(2)沿河线解决的主要问题:河岸选择、跨河位置选择、线位的高低1)河岸选择选择地形宽坦的一侧,支沟少且沟长较短的一侧,水文地质条件好,阳坡、迎风的一侧,居民点多的一侧2)跨河换岸地点利用“S”形河段跨河,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改善路线线形利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点跨河正交桥位改为斜交以改善线形路中线路中线路中线路中线4. 山岭区选线(2)沿河线3)线位高低的确定高线位手地形条件限制,平面线形较差低线位易受水侵害,边坡需加固,但位置有很大的余地,可以达到较高的线形标准总体上,一般多选择低线位河谷条件下的布线方法:ƒ开阔河谷ƒ河道弯曲、较狭窄的河谷——沿河、取直ƒ陡崖峭壁河段——绕开、穿过(与水争路、硬开石壁、隧道、半山洞、悬出路台、半山桥)ƒ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提前爬坡Ⅲ方案Ⅱ方案Ⅰ方案开阔河谷路线方案河曲段路线方案4. 山岭区选线(2)沿河线——河谷条件下的布线方法护岸护岸Ⅰ方案Ⅱ方案绕避陡崖峭壁河段路线方案硬开石壁切山嘴填河弯布设路线路基部分占用河床4. 山岭区选线(2)沿河线——河谷条件下的布线方法隧道半山洞悬出路台半山桥公路半山洞示意图4. 山岭区选线(2)沿河线岩层倾斜与边坡的关系滑坡地段路基布置几种不良的地质条件(原则上应该避让):ƒ岩层倾向ƒ滑坡ƒ岩堆ƒ泥石流岩堆地段路基布置用过水路面及小桥涵通过泥石流用明洞穿过泥石流用小桥涵跨越泥石流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解决的主要问题:垭口选择、越岭标高确定、两侧山坡展线。

      1)垭口选择选择附近的垭口;较低的垭口;根据垭口周围地形,若较陡,则采用稍远的垭口2)越岭标高较宽阔的垭口,挖方不多;较窄的垭口,挖方可多些3)垭口两侧展线展线就是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或降坡)克服高差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常用回头展线——设置回头曲线克服高差,局部使用螺旋展线——一般情况下不用水1方案2方案7007008007008009009001000800600800700600500库自然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回头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回头展线a)利用山包回头;b)利用山脊回头;c)利用平缓的山坡回头d)利用山沟回头e)利用山坳回头螺旋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展线方案利用主沟的的山谷展线利用主侧沟的山谷展线利用侧沟的山谷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展线方案1800170017501850195020002050210020002050210021502050200019501900185018007654321利用山脊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展线方案山坡展线4. 山岭区选线(3)越岭线——展线方案各种展线方式的综合应用4. 山岭区选线(4)山脊线山脊线是一种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当分水岭方向与路线走向大体一致,且顺直平缓、起伏不大、岭肥脊宽、各垭口间的高差不大时,是布设山脊线的理想地形。

      其线位较高,靠近山顶主要解决的问题:1)控制垭口的选择2)侧坡的选择3)试坡布线4. 山岭区选线(4)山脊线1)控制垭口的选择山脊上每一组控制垭口都代表着一个方案ƒ分水岭方向顺直、起伏不大时,每个垭口均可暂定为控制点;ƒ地形复杂,起伏较大且较频繁,各垃口高低悬殊时,宜以低垭口作为控制点,突出的高垭口可以舍去;ƒ有支脉横隔时,对相距不远、并排的几个垭口,选定其中一个与前后联系条件较好的垭口作为控制垭口选择垭口时应与分水岭两侧山坡的布线条件结合来考虑,在侧坡选择和试坡布线的过程中,对初步选定的控制垭口还可加以取舍、修正,最后落实4. 山岭区选线(4)山脊线2225225022752300232523502375232523002275225024002375235023252400ABCDE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83KK8385K一般对两侧侧坡优劣进行比较,选择布线条件较好的一侧坡面整齐、横坡平缓、地质情况良好、无支脉横隔的向阳侧坡布线较为理想同一侧坡也可能有不同的路线方案,也应注意比较A、E两垭口是的固定控制点,其间有B、C、D三个备选控制垭口,其选择首先取决于路线布设在分水岭的哪一侧。

      I方案应取B;Ⅱ取C、Ⅲ取DⅡ、Ⅲ为同一侧坡上的不同路线方案三方案的比选,需通过试坡布线解决2)侧坡的选择大多数分水岭起伏较大,路线只能沿分水岭的侧坡在控制垭口间穿行4. 山岭区选线(4)山脊线3)试坡布线在展线时,有时为避免路线过于迂回需要采用起伏纵坡,以缩短里程,需要试坡布线,常见有三种情况:①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不超过规定无地形、地质上的障碍,应以均匀坡度沿侧坡布线,连接两垭口若中间遇有障碍或难点工程时,则可加设小控制点,调整坡度来避让或以较小工程通过,小控制点和各垭口之间仍以均匀坡度布线②控制垭口间有支脉横隔在支脉上选择合适垭口作为小控制点,该垭口应不致使路线过于迂绕,合理深挖后两翼路线坡度不应超过规定,且路线能在较好的地形、地质地带通过有时在支脉上选择的控制垭口虽能满足纵坡要求,但线形过于迂绕,为了缩短距离,控制点就不一定恰好设在该垭口上4. 山岭区选线Ⅱ、Ⅲ方案是穿过支脉的路线,分别选取了C、D两个垭口作为小控制点,经比较:C垭口高出D垭口近35m,合理深挖后两翼路线坡度仍超过规定,只好放弃D的两翼自然坡度均低于规定值,但为了尽量缩短距离,从低垭口E以5%~5.5%的坡度沿山坡向垭口D试坡,定出小控制点具体位置D′,从而使Ⅲ方案路线得到合理的最短长度。

      A、D′之间则按平均坡度布线Ⅲ方案其路线虽较I方案长740m,但工程小,施工较易,当交通量小时,宜予以采用4)山脊线2225225022752300232523502375232523002275225024002375235023252400ABCDE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83KK8385K4. 山岭区选线(4)山脊线3)试坡布线③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超过规定650750800850螺旋展线侧坡回头展线高架桥跨低垭口采用填挖、旱桥、隧道等工程措施来提高低垭口;也可利用侧坡、山脊上的有利地形展线如采用回头展线、螺旋展线等,作法同“越岭线”5. 丘陵区选线(1)路线特征及选线要点路线的基本特征是:纵断面上线形起伏,平面上以曲线为主体选线时平面线型与高程问题均需考虑,重点在于线形标准与工程经济之间的协调1)做好方案比较丘陵区山岗和谷地较多,路线走向灵活,选线时要做好方案比较2)因地制宜掌握标准丘陵区路线指标活动余地大,选线时应因地制宜地掌握好标准丘陵区往往是挖掘潜力的重点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方面丘陵区因地表迂回曲折,起伏频繁,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相互制约和影响很大,选线时应使三者相互配合,以提高路线的技术标准。

      一般高等级道路要强调线形的平顺,只需与地形大致相适应,不要迁就微小地形;低等级道路,为了节省工程费用,则应适当地用些和缓的转折和起伏,以适应地形5. 丘陵区选线(1)路线特征及选线要点4)做到横断面的经济合理注意横向填挖平衡一般横坡平缓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在注意横向填挖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5)处理好直穿与绕越冲沟的问题对冲沟比较发育的丘陵区,选线时一般应根据路线等级要求,综合政治、经济、技术以及当地地形、地质、冲沟发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决定直穿或绕避通常高等级道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低等级道路则宜采用绕避方案5. 丘陵区选线(2)逐段安排路线1)平坦地带——走直线选线方法同平原区主要控制点间无地物、地质障碍或应趋就的风景、文物及居民点时,路线一般应按直线布设;如有障碍等则应加设小控制点,小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间仍以直线相连,但在路线转折处应设置半径较大、较长的平曲线2)具有较陡横坡地带——自然展线选线方法同平原区匀坡线”是在控制点之间沿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确定出的地面点连线,如图。

      常需多次试放才能求得在横坡较陡的地带,当两控制点间无障碍,路线应沿匀坡线布设;若有障碍,则在障碍处加设小控制点,小控制点与相邻控制点间的路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