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机组整套启动措施(终版机、炉、电).doc
55页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安稳发电厂1#机组大修 整套启动技术措施编写: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批准: 年 月 日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六月精选文档1#机组整套启动一览表序号启动步骤时长1锅炉冷态点火升温、升压20小时2汽机冲转2.1机组转速300r/min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低速暖机(汽封改造后试验)12小时2.2暖机结束后升速到500r/min手动打闸,进行摩擦检查,检查结束后挂闸挂闸升速到1450r/min2小时2.3中速暖机结束后升速到2430r/min1小时2.4中速暖机结束后升速到3000r/min,转速稳定后做喷油试验1小时3喷油试验完成后,重新升速到3000 r/min,机组定速后,作远方停机试验1小时4发电机开机试验2小时5首次并网带负荷运行(15~30MW)4~6小时6解列后,锅炉逐渐提升主汽参数到50%~100%额定压力,主汽参数达到要求后,进行主汽门、调门严密性试验7小时7进行机组OPC(103%)超速试验1小时8电超速(3300r/min)超速试验1小时9机组挂闸,进行机械超速 (3270~3300 r/min) 超速试验(试验进行2次 )2小时10超速试验完成后,机组再次并网接待负荷3小时11机组负荷120MW以上进行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6小时合计65小时精选文档附件1: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安稳发电厂1#锅炉大修 锅炉整套启动技术措施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六月精选文档目 录1. 锅炉概况2. 整套启动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 点火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4. 冷炉启动5. 带负荷试运6. 满负荷试运7. 正常运行的参数控制8. 锅炉整套试运期间的注意事项9.措施编写依据 1.锅炉概况精选文档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安稳发电厂1#机组所配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DG490/13.8-II2型。
该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135MW、200MW、300MW、600MW大容量机组煤粉锅炉开发、设计、制造方面的丰富经验,自主开发,为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安稳发电厂设计制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150MW等级的流化循环床锅炉本锅炉为自然循环单汽包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露天布置锅炉主要由一个膜式水冷壁炉膛,两台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和一个由汽冷包墙包覆的尾部竖井(HRA)三部分组成炉膛内布置有屏式受热面:六片屏式过热器管屏、四片屏式再热器管屏和一片水冷中隔墙锅炉共布置有六个给煤口,给煤口全部置于炉前,在炉前水冷壁下部收缩段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炉膛底部是由水冷壁管弯制围成的水冷风室,水冷风室下部布置有点火风道,点火风道内布置有两台床下风道燃烧器,燃烧器配有高能点火装置炉膛两侧分别设置两台灵式滚筒冷渣器炉膛与尾部竖井之间,布置有两台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其下部各布置一台“J”阀回料器尾部由包墙分隔,在锅炉深度方向形成双烟道结构,前烟道布置了两组低温再热器,后烟道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向下前后烟道合成一个,在其中布置有螺旋鳍片式省煤器和卧式空预器,沿宽度方向双进双出。
过热器系统设有两级微喷水减温器,减温水来自高压给水,再热器系统中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和微调喷水减温器,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精选文档锅炉整体呈左右对称布置,支吊在锅炉钢架上锅炉共设有六台给煤装置,给煤装置全部置于炉前,在前墙水冷壁下部收缩段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炉膛两侧分别设置两台灵式滚筒冷渣器锅炉汽水流程:锅炉汽水系统回路包括尾部省煤器、锅筒、水冷系统、汽冷式旋风分离器进出口烟道、汽冷式旋风分离器、HRA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及连接管道、低温再热器、屏式再热器及连接管道锅炉给水首先被引至尾部烟道省煤器进口集箱两侧,逆流向上经过水平布置的螺旋鳍片管式省煤器管组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省煤器引出管从锅筒右封头进入锅筒在启动阶段没有建立足够量的连续给水流入锅筒时,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可以将锅水从锅筒引至省煤器的进口集箱,防止省煤器管内的水停滞汽化锅炉的水循环采用集中供水,分散引入、引出的方式给水引入锅筒水空间,并通过集中下降管和下水连接管进入水冷壁和水冷分隔墙进口集箱炉水在向上流经炉膛水冷壁、水冷分隔墙的过程中被加热成为汽水混合物,经各自的上部出口集箱通过汽水引出管引入锅筒进行汽水分离。
被分离出来的水重新进入锅筒水空间,并进行再循环,被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出进入汽冷式旋风离器入口烟道的上集箱,下行冷却烟道后由集箱,(尾部包墙过热器、低过、屏过、高过、汽机高压缸)从汽机高压缸排汽由尾部竖井前烟道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引进,流经两组低温再热器,由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引出,从锅炉两侧连接管引至炉前屏式再热器进口集箱,逆流向上冷却布置在炉膛内的屏式再热器后,合格的再热蒸汽从炉膛上部屏式再热器出口集箱两侧引至汽机中压缸精选文档过热器系统采取调节灵活的喷水减温作为汽温调节和保护各级受热面管子的手段,整个过热器系统共布置有两级喷水一级减温器(左右各一台)布置在低温过热器出口至屏过入口管道上,作为粗调:二及减温器(左右各一台)位于屏过与高过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作为细调 再热器采用尾部双烟道档板调温作为主要调节手段,通过调节尾部过热器和再热器平行烟道内烟气调节档板,利用烟气流量和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的关系来调节档板开度,从而控制流经再热器和过热器侧的烟气量,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的目的流经再热器侧的烟气份额随锅炉负荷的降低而增加,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维持再热汽温为额定值该调温方式以不牺牲电厂循环效率为基础,是最为经济的调温方式,但为增加调节灵敏度,再热系统也布置两级减温器,第一级布置在汽机回汽管至低温再热器的管道上(左右各一台),作为事故减温器,第二级布置在低温再热器至屏式再热器的连接管道上(左右各一台),作为微喷减温器。
以上两级喷水减温器均可通过调节左右侧的喷水量,以达到消除左右两侧汽温偏差的目的 烟风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物料的循环是依靠送风机和引风机提供的动能来启动和维持的从一次风机出来的空气分成两路送入炉膛:第一路,经一次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热风进入炉膛底部的水冷风室,通过布置在布风板上的风帽使床料流化,并形成向上通过炉膛的气固两相流;第二路,热风经播煤风机管道后,用于炉前给煤机气力播煤 二次风机提供风也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二次风直接经炉膛下部前后墙的二次风箱分两层送入炉膛第二路,一部分未、经预热的冷二次风作为给煤机皮带的密封用风精选文档 烟气及其携带的固体粒子离开炉膛,通过布置在水冷壁后墙上的分离器进口烟道进入旋风分离器,在分离器里绝大部分物料颗粒从烟气流中分离出来,另一部分烟气流则通过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引出,由分离器出口烟道引至尾部竖井烟道,从前包墙及中间包墙上部的烟窗进入前后烟道并向下流动,冲刷布置其中的水平对流受热面管组,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面,而后烟气流经管式空气预热器再进入除尘器,最后,由引风机抽进烟囱,排入大气 “J”阀回料器共配备有三台高压头的罗茨风机,每台风机的出力为100%,正常运行时,两用一备。
风机为定容式,因此回料风量的调节是通过旁路将多余的空气送入一次风第一路风道内而完成的 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压力平衡点位于炉膛出口;在整个烟风系统中均要求设有调节档板,运行时便于控制、调节锅炉设计参数:(额定参数)锅炉设计参数:(额定参数)过热蒸汽流量 490.8t/h过热蒸汽压力 13.8MPa过热蒸汽温度 540℃ 再热蒸汽流量 440t/h再热蒸汽进/出口压力 3.69/3.51MPa 再热蒸汽进/出口温度 358/540℃给水温度 244.5℃ 高加切除后的给水温度 156℃ 精选文档排烟温度 136℃ 锅炉热效率 88.7% 锅炉飞灰底灰比 46:54 冷渣器出口渣温 ≯150°C 启动床料尺寸 0—10mm 二氧化硫排放值 <800mg/Nm3 氮氧化物排放值 <250mg/Nm3 一氧化碳排放值 <200mg/Nm3 机组采用单元制。
锅炉给水使用电动调速给水泵,锅炉给水操作台不设主路调节阀,设30%B-MCR启动调节阀2.整套启动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1生产区域的场地平整,道路通畅,平台栏杆和沟道盖板齐全,脚手架,障碍物、易燃物和检修垃圾等已经清除完毕2.2测温仪、听针、振动表等工具齐全完好2.3照明(包括事故照明)、通讯、联络设备及通风设施已正常投入使用2.4试运区域的消防水源必须可靠,消防设施齐全,消防、保卫工作均已落实2.5电除尘器、除灰系统、除渣系统和相应的配套设备等均具备投入条件 2.6输煤、炉前给煤系统具备投入条件2.7准备好足够试运所需的启动床料、燃煤、燃油精选文档2.8保温工作已按业主要求完成,并经验收合格2.9锅炉风压、水压试验及安全阀检修已全部完成2.10所有热工表计、电气保护检验完成并正常投入2.11所有检修工作完成并分步试运完成,可靠投入3.点火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3.1初始床料的准备:初始床料为筛选过的炉渣,粒度均应0--10mm,数量80吨床料可用水泥袋装好,堆放在锅炉附近的干燥处,以备随时加入3.2给煤量标定试验已完成3.3加床料:从锅炉下部人孔加入准备好的床料,并用准备好的工具(扒杆)将床料尽量扒平,加床料至静止高度600mm。
3.4 J阀风量的冷态调整完毕3.5锅炉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和超压试验合格3.6按锅炉运行规程要求进行以下试验:3.6.1汽水阀门、烟风挡板门的操作试验;3.6.2燃油快关阀的关断试验;3.6.3辅机联锁、保护和热工信号试验;3.6.4 机、电、炉大联锁试验;上述实验合格并正常投入3.7关闭所有人孔门及观察孔,将锅炉有关阀门、挡板门置于点火前的位置4.冷炉启动4.1点火前8小时投入电除尘器灰斗加热装置精选文档4.2确认有关仪表管的吹扫空气已投入4.3向锅炉上水至点火位要求:上水水温控制在20-70℃,且不低于汽包壁温,控制锅炉上水水温与汽包壁温差不大于40℃,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50℃;上水时间夏季不少于2小时,冬季不少于4小时,当上水温度接近汽包壁温时,可适当加快上水速度并校对各水位计投运是否正常上水前后各抄录膨胀指示一次 4.4检查并投入燃油系统,调节燃油压力正常(3.2-3.5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