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9品味经典诗词之美传承古典文化精华.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6793334
  • 上传时间:2017-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7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品味经典诗词之美 传承古典文化精华——提高初中生鉴赏古诗词能力之我见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响亮的品牌,集形式美与情理美、语言美与意境美、音乐美与色彩美于一身,具有不可估量的美育功能与教化功能对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一方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容应对中考古诗词阅读鉴赏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看法一 诵读激趣 感受诗词音乐美兴趣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古诗词阅读兴趣的激发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在于“读” ,诵读诗词,是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长期的诵读能增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达到陶冶性灵,开阔心胸,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得到提升的效果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材,强化了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增设了背诵默写的篇目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读而不讲究方法,学生会感到没有趣味教师要从读的方法人手,别出心裁,引导学生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词音乐之美,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老师可利用一些名家的古诗词朗读磁带或光碟进行示范引导,老师的朗读基本功较好的,更可与学生同读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主要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注意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鼓励大声诵读,增强自信2. 掌握一定朗读古诗词知识(1)读准句读 古诗文教学,除了强调读准字、词以外,更要让学生进入到古诗的语境中,把握朗读的要领,体会其中味道,教师恰当的把“句读”引入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拿到与古诗文情感对话的钥匙 “句读” 《辞源》注解为:句和逗,指文章中休止和停顿之处元黄公绍《韶公举要》:“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句读”是口语中的“吟” ,不同于“标点” ,它形成于语意的中止、停顿等语意的口语痕迹,是“气”的艺术再现 “句读”对指导古诗文朗读教学,更好的表达文章内容、思想有重要意义朗读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气”的使用量,即轻重如果在朗读中均等用“气” ,则势必流于平淡,失去起伏与抑扬一如歌曲的起伏与曲谱音的轻重标识一样通常,轻重音分别投放到诗文表意中的关节性字、词中,并注意与语速结合起来,通过重、轻音的突出,来拉动相关字、词的表述,进而构成语境的完整、明了。

      如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根据全诗有慷慨悲壮的的情感基调和诗句的词意,其重音应放在“澹澹” 、“竦峙”上,轻音投放“水何” 、 “山岛”上,则作者眼中波光动荡的沧海和高高耸立着的山岛就呈现在眼前,听者极易涉足境中,产生思绪的共鸣2).读形象,体会情感 诗人往往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一种形象化的事物或自然景物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这个“情”是指内在的感情,必须通过读懂文中的形象,来解除压缩在其中的作者的深情杜甫的《登高》中为了抒发诗人长久以来郁积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前四句描写了“空阔的天空下,湍急的长江滚滚东去;飙疾的秋风里萧萧落叶飘忽而下,还有凄惨的猿鸣,低回的鸟-----” ,将秋天特有的寥廓与肃杀展示了出来,读懂了这种形象也就读懂了充满了时代哀伤和个人境遇感伤,有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悲壮的情感,真正进入到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清晨古寺的情景,旭日初升,光照山上的树林,幽深的小径,小径后面的禅房,鸟儿自由的鸣唱,空明宁静的潭水,一切都是那样的幽静。

      细细品读这些景物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安宁,愉悦诗人就是通过一个个美丽的形象寄托着自己的情感,我们也只有用心去读懂包孕着作者丰富情感的形象,才能打开与诗人进行情感对话的大门3)读自我 读诗文就是在体会诗人的独特的情感历程,读字、词、句读,那只是最初的接触,让学生排除干扰,进入古诗的审美氛围中去,在这个基础上“披文入情” ,解读古诗的形象,品味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要真正实现和诗人进行情感对话,就应该“各有兴会”的“兼读” ,在源于形象高于形象中读出“自我”来苏轼的《定风波》中我们在读形象阶段,能体会到作者的坦荡的胸襟和开朗倔强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精神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体现出来的 ,通过仔细品味作者遇雨的经历及面对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能够感受到苏轼的处世的态度和人生感悟面对着冒着满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却能任其自然,说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我们该如何呢?这时你就是那位“此心安处是吾乡” ,能履险如夷的苏轼了,这时再朗读这首词学生的精神境界就提升了,就会获得独有的体验,一种崇高感得以实现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一种美妙的享受和欣赏音乐的感觉相通,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切的句读训练,可以使诵读像音乐般美妙动听,悦耳迷人,让学生在读出形象基础上去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读出自我的理解,从而实现与古诗的情感沟通和对话。

      营造诵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提高语言素养和感悟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 掌握技巧,体会语言美与意境美1 立足于形象,把握住意境 诗歌的意境,意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真实、可感可信,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 情”与“理”,诗中的“ 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如元代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瘦马,和那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的马上“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他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

      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黯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2、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解读文本,含英咀华,揣摩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怀如北宋苏轼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 , “老夫” 一词折射出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出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苏轼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一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虽遭受打击仍不失一颗爱国心,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

      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境界全出,如果去了“闹”字则平淡无奇张先的“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 弄”字,全诗顿然改观,如果去掉则无甚稀奇之处因为它的表现力最强,在诗中传情达意最为活跃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题目里的“喜” 字,它烛照全诗,使全诗呈现出一片亮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中的“绿”字,色彩鲜明,储满诗意,让人自然联想到江南的明丽春色和盎然生机孟浩然《临洞庭送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 诗人想找到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无船渡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出仕求官这首诗委婉地表达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因此诗眼应该是颈联“欲济”二句,与诗的主旨吻合 4、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 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 一“ 裁 ”,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三、加强积累、学以致用, 领悟情理美每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而且还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意识,在此基础上,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学生通过积累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古诗词从而领悟古诗词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领悟诗词情理美。

      1.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探究课外古诗词背诵积累,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特别是到初中后,进行课外古诗词背诵,书上介绍的那点常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渴求,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在更美更大的诗海中泛舟,在更幽更雅的词山中徜徉为此,我们和学生一同设计了一份“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 ,鼓励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合作互助,力争将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最新查寻和独特感悟写出来,通过交流,变个人思考为集体智慧,借鉴碰撞,提高学习效率2.整合资料,自主学习,进行专题探究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背过就忘,难以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在进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时候,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整理归类,有兴趣的还可以进行专题探究,与课内古诗文学习结合,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与时尚流行经典结合,充分发挥新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以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词内容广泛, “课外积累背诵”基本是按时代先后选取作品,没有相对集中的专题学习时,可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加以分门别类,有助于积累与运用以作者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作者为主线来整合诗词,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