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XX最新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docx
13页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1:六大失分原因 原因一:审题不仔细 审题不仔细、不准确,考虑不周到,缺乏认真、全面的审题能力,缺乏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要求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和力臂……”,部分考生只考虑“平衡”,没注意“最小” 原因二:概念模糊 考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不深,迁移能力差如填空题的标准答案是“电能(度)表”,但不少考生却回答“测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量表”等 原因三:综合实验能力差 考生的物理综合实验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不强如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标准答案是“欧姆定律”而很多学生写成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伏安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等 原因四:识图能力不强,过失性失分严重 如学生运动与力中的s—t图像、v?—t图像中的点、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错答题目 原因五:综合分析能力较弱 对于综合题,很多学生缺少解题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忙中出错。
如动态电路分析综合题,要经过对图表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原因六:答题不规范 中考中常出现考试与自己所估算的分数偏差较大的情况,很多是考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科学和规范,解题步骤混乱所造成的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2: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B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3:关于“质量”概念的理解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国际单位千克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和毫克(mg)它们与千克(kg)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g=10-3kg;1mg=10-6kg 2.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未改变,则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因其形状,温度,状态(固态、液态或是气态)以及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性1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后,虽然从固态变成液态但是它质量仍是1千克;宇航员从月球取下的石块拿到地球上石块质量不变;2kg铁块烧热后压成球,它的质量也仍然是2kg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质量的大小可以用工具测量,测量工具分两类: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天平测质量;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等。
天平有两种──物理天平、托盘天平,实验中常使用托盘天平使用天平时注意(1)了解它的称量──天平允许称量的质量;天平的感量──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小质量2)做到使用五正确:正确调节、正确放置物体、正确选用砝码、正确判断天平平衡、正确读数[总质量由:砝码数值、游码在标尺上的数值)二个数值的总和为该物体的质量] 二.关于“密度”概念的理解 1.通过实验表明,物质不仅有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和硬度等特性,而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单位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却不相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也可以用这一特性来分辨物质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2.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分辨的一种性质,所以,密度只取决于物体本身,跟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关系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要记住水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及它的物理意义(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该公式叫做密度的定义式,它的含义是: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称作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ρ。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本身有关,而跟它所组成的物体的大小(m大小、v大小)无关因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当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n倍时,质量也同时扩大大为原来的n倍;当其体积变为原来的1/n时,其质量也同时变为原来的1/n,这样,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始终相同,即密度是恒定的所以ρ=m/v只是密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所以物质的密度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10千克铁块的密度跟1毫克铁块密度是相同的1米3的水与1厘米3的水的密度完全相等同种物质的密度总是一定的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是物质密度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外界条件变化如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水在4℃时的密度1.0×103千克/米3,水在100℃时的密度为0.9584×103千克/米3,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小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就能升空 5.正确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 (1)如果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则ρ一定,可得,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体积成正比,这就是说,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2)如果是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则,这就是说,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在这种情况下,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3)如果是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它们的质量相同,即时,有,,则,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体积反而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以上三个比例关系,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6.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用天平,而测量物体的体积:若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长、宽、高等,再由几何公式算出它的体积;若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量筒和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二者不同之处是,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线是上疏下密,是不均匀的,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弄清量和筒或量杯上刻度的单位,一般它们用的是容积的单位毫升(ml),1升=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②知道量筒或量杯的量程(总容积)和它的最小刻度(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
③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当跟液面相平④由于量筒或量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分子对液面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器中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面、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的(如水银),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凸形”液面应按顶部(点)读数为准我们常对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测定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那么固体的体积(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③用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2)测液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②再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m=m2-m1,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④用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r=m/v (3)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1A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 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则, ③用公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7.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 (1)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工艺师可以很块地判定一件镀金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地质勘探人员根据矿石的色泽、硬度、密度和其它有关特性判断矿石的品种通过测定密度可以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做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油般的压铁等,因为它们的密度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3)利用密度来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 (4)密度的概念为我们提供许多简易的间接测量手段:例如:用天平“测”体积:(即用天平测量,由密度表查出密度值,则如形状复杂的体积,极小颗粒的体积,可用该方法);用刻度尺“测”质量(固体)或用量筒“测”质量(液体)(测量大批量矿石、木材、油料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将质量测量转化为体积的测量);用天平“测”线材的长度(将长度的测量转化为质量的测量根据m=r•V,V=S•l=p•r2•l则);利用密度来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份这是判定工艺品所含各种金属成分常用的一种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