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570541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应重视资源化,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面临城镇规模、垃圾组分、经 济、技术和市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逐一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小城镇生活垃 圾资源化的三种实现模式,即纳管模式、组团模式和单建模式,探讨了三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模式 当前,我国小城镇环境呈总体恶化的趋势小城镇的概念和范畴至今仍无定论参照国家环 保总局的定义并根据研究的主体情况,本文将小城镇定义为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的镇(乡)政 府驻地明确定义有助于认清小城镇环境问题的主因从“镇域”来看,小城镇环境问题的 主因是乡镇企业污染,然而明确小城镇所指的是“镇区”以后,可以看到,由于绝大多数乡 镇企业分布于村落,就镇区而言,小城镇环境问题主要来自生活污染,而小城镇生活垃圾则 是生活污染的主因 小城镇生活垃圾,指小城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小城镇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与渣土, 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1]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大致要经 历四个阶段:(1)简易处置阶段,处理方法以简易填埋和焚烧为主;(2)避免二次污染阶段, 以带烟气处理设备的焚烧和卫生填埋为主;(3)垃圾处理资源化阶段;(4)资源综合利用阶段, 即重视源头的避免,实施固废全过程管理(ISWM)。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城镇、中小城 市仍处第一阶段,少数大中城市处于第二并向第三阶段迈进的过程从我国广大小城镇的生 活垃圾处理现状来看,无害化仍是近期生活垃圾处理的首要目标,但这并非代表我国小城镇 的生活垃圾处理必须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老路,如何利用小城镇的后发优势,推行小城镇 生活垃圾资源化,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跨越式发展,是值得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对 小城镇生活垃圾特点和资源化现状进行评述,分析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种种限制性因 素,并结合我国小城镇的多样性特点对一些地区的资源化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小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三种模式,探讨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1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点及资源化现状 1.1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点 (1)总量少,变动性强小城镇人口规模小,绝大多数生活垃圾日产总量不足 50t,其产量 和组分极容易受燃料种类、局部开发、节令变化和集市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强的波动 (2)产生源分散小城镇低层建筑多,建筑容积率低,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产生源点多量 少,布局分散,不利收集 (3)可资源化物质比例低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少、无机成分多, 热值低,废品含量少。

      (4)居民消费水平低,生活垃圾组分相对简单,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 1.2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现状 目前,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各方面都相当落后,资源化率极低四川、重庆和福建 等省市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仅 5%~25%,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小城镇也处于上述的较低水 平[2]小城镇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方法十分有限,基本以废品回收为主,其他如传统的好氧 堆肥、小型焚烧炉焚烧和生活垃圾烧砖等资源化方法也有一定范围应用这些方法虽然一定 程度上考虑了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点并最终消纳了一部分生活垃圾,但资源化的同时往往未 能有效减轻污染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实际的资源化率要大打折扣如小城镇生活垃 圾堆肥,是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简单分拣即进行堆置,肥料中灰分多,塑料、玻璃和重金属物质缺乏细致分选,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肥料毒性大,给土地带来负作用,严格来讲,不 能称之为资源化再如废品回收中出现的地沟油、垃圾猪和黑心棉等,更是远远违背了资源 化的初衷 2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限制因素分析 2.1 规模因素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从总量方面看,我国多数小城镇生活垃圾日产总量在十几到几 十吨的范围内,一直未开发出经济适用的小型化资源利用设施,如分拣装置、堆肥和焚烧装 置等,而适合于大中城市的资源化设施,由于一次性投资过大,不具规模效益也无法采用。

      可以说,小城镇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特点是制约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首要因素 2.2 组分因素 传统的生活垃圾资源化手段一般包括废品回收、堆肥产品出售和焚烧热能回用三种方式每 种方式都对生活垃圾组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 物质的比例必须超过某一限值”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组分制约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客观因素限制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低,燃料结构以煤为主,其生活垃圾组分与同地 区城市生活垃圾相比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小城镇生活垃圾有机组分低、无机组分高、废 品比重低、热值小,如四川省中小城镇垃圾低位热值仅为 2000kJkg 左右,远远达不到垃圾 自燃(低位热值 3344kJkg)的要求[3];(2)人为因素干扰由于小城镇的开放性,各种人为 因素如农家饲养收集泔水、拾荒人员捡拾等,进一步加剧了小城镇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物质 的流失;(3)其他固废混入小城镇环保力量薄弱,管理能力有限,致使各种工业固废、医 疗垃圾等混入小城镇生活垃圾,不仅使原本相对简单的小城镇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化,也增加 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难度,如含磷的工业固废易引发火灾,含铬的工业固废有剧毒等; (4)组分不稳定。

      资源化设施的运行一般要求稳定的物料来源,而小城镇生活垃圾组分极容 易波动 2.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影响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前期收运和后续处理两方面前期收运,小城镇人口 密度低的特点使得生活垃圾产生源点多量少,布局分散,增加收运成本后续处理,资源化 设施都需要较高的初期投资,如建造 1 个日处理量 100t 的小型垃圾焚烧厂,全部采用国产 技术的话,初期投资也要 2800 万元,这样的价格只有中小城市能够承受目前,我国大多 数建制镇年财政收入不足 100 万元,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很难购置此类设施同时,小城镇 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使得小城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事权大、财权小,无法将此类投 资纳入财政预算 2.4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针对生活垃圾的后续处理一方面,堆肥、焚烧等传统资源化工艺的小型化技 术不成熟;另一方面,回收废品的再利用技术落后根据国内外对回收废品中某些组分再利 用过程的 LCA 分析,发现许多组分的回收实际对环境造成了更大污染,也消耗了更多资源 如一次性尿片已经达到美国固体废物的 2%,可重复使用的布质尿布有日益显著的优势然 而利用可重复使用的而非一次性尿布,却要消耗 3 倍以上的热能并将产生 10 倍的水污染[4]。

      我国小城镇尽管拥有众多乡镇企业可以就近利用回收废品,但这些企业大多数规模很小、技 术落后、污染严重,如果进行同样评估的话,结果更糟同时,落后的技术,也并不能保证 有效降低垃圾资源化的提取成本,增加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5 市场因素 堆肥产品出路难是市场开发不利、销售渠道不畅给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 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也给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带来了种种制约,如一些难以运输、利润低的废品像玻璃、塑料袋等得不到回收同时,无序的市场使得由落后技 术再生而来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了容身之所,事实上,缺乏约束、自由放任的市场本身正是影 响城镇垃圾资源化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一种反向制约 3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模式分析 3.1 纳管模式 纳管模式即将小城镇纳入所属大中城市的环卫规划范围,通过市域环卫规划统筹考虑小城镇 生活垃圾资源化纳管模式通过区域的整体考虑,有效克服了单个小城镇在生活垃圾资源化 上的规模缺陷及财力限制;在组分方面,有效减弱了局部突变因素给小城镇生活垃圾组分带 来的波动性;在技术方面,有利于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解决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出路问题 纳管模式实施的地域范围大,一般基于市域范围考虑,由市域环卫主管部门主导实施。

      本文 结合佛山市实例对纳管模式在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 3.1.1 佛山市辖小城镇实行纳管模式的情况简介 佛山市域总面积 3848149km2,辖五区 32 个街道办和 34 个镇(计算城镇密度时根据其规划图 [5]计城镇数为 53,部分街道办并入城区计算),常住人口 560 多万人实施纳管以前,佛 山所属小城镇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基本是各自为政,由于缺乏统筹考虑,不仅浪费宝贵的环卫 资源,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也难以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纳管前,佛山市域共有 生活垃圾处理场(厂)29 座,其中只有 2 座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其他的垃圾处理设施普遍 存在选址的随意性较大,处理点多而分散;规模小而且处理不规范,处理方式多为简易堆填 或焚烧[5];现状调查表明,这些处理设施运行的二次污染严重,如焚烧设施炉膛温度不高, 炉渣烧的不透,没有除烟设备,热能无法利用;填埋场底部没有防渗层,沼气露天排放,渗 滤液处理后仍严重超标等因此,除废品回收外,佛山市辖小城镇生活垃圾基本未能资源化 根据佛山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2004 年佛山市政府批准实施佛山市生活垃圾 清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佛山所辖小城镇全部纳入市域规划范围,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问 题也纳入市域规划统筹考虑。

      佛山市辖小城镇实施纳管模式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将有 很大提高到 2020 年规划期末,佛山将有回收中心、生化处理厂、焚烧环保发电厂等生活 垃圾资源化设施,规划期内生活垃圾资源化收益显著 3.1.2 佛山市辖小城镇实行纳管模式的背景分析 (1)佛山经济发达,能承受纳管模式较高的治理费用实行纳管模式后,规划期内所需总费 用 70 多亿元,年需资金 5 亿多元,但佛山全市 2004 年 GDP 值 1653.7 亿元,人均 29530 元, 能够承受 (2)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垃圾中可资源化物质比例高佛山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其城镇 生活垃圾组分构成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有利于资源化利用 (3)城镇密集,镇间距小全市 53 个城镇平均分布密度为 0.0138 个/km2,平均每 72.6km2 就有 1 个城镇,城镇间距仅 5.3km,有利于降低纳管模式的前期收运成本 (4)环卫设施基础较好纳管前各个小城镇基本能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的收运 中转、处理处置设施较为齐备,有利于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统一调配整合 (5)城镇规模较大镇均人口 1016 万人,如按人均垃圾日产量 1kg 计,城镇生活垃圾日产总 量超过 100t,有利于纳管模式规模效益的发挥。

      (6)技术有保障纳管前佛山已有堆肥、焚烧、废品利用等资源化处理工艺的建设、运行和 管理经验,有利于纳管后多种资源化手段的综合应用 3.1.3 纳管模式适用范围分析 分析佛山小城镇实施纳管模式的背景条件可以看出,纳管模式对小城镇所处地区的经济、技 术、垃圾组分、城镇间距、城镇规模和环卫设施基础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纳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调配整合了区域内小城镇环卫资源,充分发挥了资源化设施的规模效益,集中 控制了污染纳管模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区域联合尺度太大,使得垃圾前期运输成本很高,一 般城市短期内难以承受纳管模式目前的适用范围还仅限于我国少数经济发达、对环境质量 要求高的地区 3.2 区域组团模式 区域组团模式即突破单个小城镇行政区划限制,由地域上紧邻的若干小城镇构成完整的技术 组团式垃圾资源化系统,通过对组团小城镇环卫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资 源化利用的目标结合中山市实例对组团模式在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3.2.1 中山市辖小城镇实行组团模式的情况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市域面积 1895km2,由中心城区和 19 个小城镇(城镇数计为 20)构成2000 年 全市垃圾实际排放量近 1850t/d,小城镇垃圾约 1400t/d。

      组团前,中山市辖小城镇生活垃 圾处理状况和佛山类似,实行分散管理、设施问题多、污染严重、生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