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2 第2课时.docx
13页第2课时 角度、面积问题学习目标 1.能把方向角等角度条件转化为解三角形的条件,解决航海等角度问题.2.掌握用两边及其夹角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知识点一 角度问题测量角度问题主要是指在海上或空中测量角度的问题,如确定目标的方位,观察某一建筑物的视角等.解决它们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和图形及有关概念,确定所求的角在哪个三角形中,该三角形中已知哪些量,需要求哪些量.通常是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到所求的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知识点二 用两边及其夹角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一般地,三角形面积等于两边及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即S△ABC=absin C=bcsin A=acsin B.思考1 S△ABC=absin C中,bsin C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答案 BC边上的高.思考2 如何用AB,AD,角A表示▱ABCD的面积?答案 S▱ABCD=AB·AD·sin A.1.仰角是视线与视线在水平面的射影的夹角.( √ )2.在处理方向角时,两个正北方向线视为平行.( √ )3.航海问题中,所求结果中的角度通常要化为方向角或方位角.( √ )4.△ABC的面积S=abc(其中R为△ABC外接圆半径).( √ )题型一 角度问题例1 如图,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 海里/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解 设缉私船应沿CD方向行驶t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点)走私船,则CD=10t,BD=10t,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BC2=AB2+AC2-2AB·ACcos A=(-1)2+22-2(-1)·2·cos 120°=6.∴BC=.又∵=,∴sin∠ABC===,又∠ABC∈(0°,60°),∴∠ABC=45°,∴B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上,∴∠CBD=90°+30°=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又∵∠BCD∈(0°,60°),∴∠BCD=30°,∴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又在△BCD中,∠CBD=120°,∠BCD=30°,∴∠CDB=30°,∴BD=BC,即10t=.∴t= 小时≈15分钟.∴缉私船应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大约需要15分钟.反思感悟 解决航海问题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然后把方向角、速度、时间等条件转化为三角形的角、边,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跟踪训练1 甲船在A点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a海里的速度向北行驶,已知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a海里,问甲船应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解 如图所示.设经过t小时两船在C点相遇,则在△ABC中,BC=at海里,AC=at海里,B=90°+30°=120°,由=,得sin∠CAB====,∵0°<∠CAB<60°,∴∠CAB=30°,∴∠DAC=60°-30°=30°,∴甲船应沿着北偏东30°的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题型二 用两边夹角表示三角形面积命题角度1 求三角形面积例2 在△ABC中,已知BC=6,A=30°,B=120°,则△ABC的面积为( )A.9 B.18 C.9 D.18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C===6.又∵C=180°-120°-30°=30°,∴S△ABC=AC·BC·sin C=×6×6×=9.反思感悟 求三角形面积,主要用两组公式(1)×底×高.(2)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的一半.选用哪组公式,要看哪组公式的条件已知或易求.跟踪训练2 在△ABC中,已知·=tan A,当A=时,△ABC的面积为 .答案 解析 ∵·=||||cos A=tan A,∴||||=,∴S△ABC=||||sin A==tan2A=.命题角度2 涉及三角形面积的条件转化例3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sin B=2sin A,且△ABC的面积为a2sin B,则cos B= .答案 解析 由sin B=2sin A及正弦定理,得b=2a,由△ABC的面积为a2sin B,得acsin B=a2sin B,即c=2a,∴cos B===.反思感悟 表示三角形面积,即使确定用两边夹角,还要进一步选择好用哪两边夹角.跟踪训练3 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面积S=(a2+b2-c2),则角C为( )A.135° B.45° C.60° D.120°答案 B解析 ∵S=(a2+b2-c2)=absin C,∴a2+b2-c2=2absin C,∴c2=a2+b2-2absin C.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得sin C=cos C.又C∈(0°,180°),∴C=45°.三角形中的建模问题典例 如图,A,B,C三地有直道相通,AB=5 千米,AC=3千米,BC=4 千米.现甲、乙两警员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前往B地,经过t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为f(t)(单位:千米).甲的路线是AB,速度为5千米/时,乙的路线是ACB,速度为8千米/时.乙到达B地后原地等待.设t=t1时乙到达C地.(1)求t1与f(t1)的值;(2)已知警员的对讲机的有效通话距离是3千米.当t1≤t≤1时,求f(t)的表达式,并判断f(t)在[t1,1]上的最大值是否超过3.说明理由.解 (1)由题意可得t1==,设此时甲运动到点M,则AM=v甲t1=5×=,∴f(t1)=MC===.(2)当t1≤t≤时,乙在CB上的Q点,设甲在P点,∴QB=AC+CB-8t=7-8t,PB=AB-AP=5-5t,∴f(t)=PQ===,当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