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周围血管病的辨证施治.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191989
  • 上传时间:2018-05-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8.15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周围血管病的辨证施治哈尔滨市中医院王亚奎王宇李佩源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病主要有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深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 脉硬化闭塞症等中医归属于青蛇毒、股肿、 恶脉、脉痹、脱疽等范畴其常见的主要临床 表现有疼痛,酸困,麻木,肿胀,患部肢络 闭塞、气血凝滞、淤血热毒痰湿凝聚脉络、气 血不通所致治则当以活血化瘀、疏通脉络为要我们在I 临证时抓住其主要矛盾,根据其病种、证候、阶段、部位的不同,辨证论治,治随证转,因势利导,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一、性浅静脉炎1 、瘀热证:在浅层脉络( 静脉) 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肢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滑2 、络脉瘀滞.痰瘀互结证: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统,可有按压疼痛,或结节破溃形成臁疮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涩治法:化瘀通络,消痰散结方选挑红四物汤加炙山甲、僵蚕、地龙、水蛭、三棱、莪术、贝母、牡蛎,伴轻度红肿疼痛,加忍冬藤、蒲公英二、血栓性深静脉炎1 、热阴络证:发病以踝及小腿部静脉、髂股静脉、股静脉为最常见,行走时加重,休息或平卧后减轻,腓肠肌压痛,一般全身表现。

      下肢伸直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病人的足背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使跟腱拉紧腓肠肌紧张,病人感到小腿部后方出现似绳索样拉痛,疼痛性质为胀 痛,部位可为全下肢,以患肢的髂窝,股三角区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能络方选朱仁康老中医治疗血管病经验方,活血通络方加减,药物当归,桃仁,红花,赤 勺,泽兰,制香附,川牛膝,丹参,萆解, 防已,赤小豆,忍冬藤,水蛭,甘草等湿 热重者加苍术,黄柏;热重于湿者则重用双 花,忍冬藤,薄公英等:下肢肿胀较甚者加车 前子,猪苓等2 、湿瘀阻络证:症见患肢持续性肿胀,皮色紫暗,固定性压痛,肢体青筋怒张,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濡细治法:温经利湿,通络理气,活血化瘀方选五苓散合通络活血方加减3 、脾虚湿阻证:表现为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体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 略暗青盘迂曲: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治法:健脾渗湿,活血通络 方药: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味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l 、①塞凝脉络证:症见患趾( 指) 喜暖 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 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②血脉瘀阻证:患趾( 指) 酸胀疼痛加 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 指) 皮色暗红缄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 萎缩,跌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 薄白,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炮山甲、地龙、乳香、没药等③热瘀脉络证:患肢皮肢紫红或暗红,局部红肿热瘸,日轻夜重,患肢酸账麻木可伴有反复出现的红肿结节,肢端皮肢光薄干燥,一2 0 7 —哈尔滨·20 0 5毫毛脱落,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患趾多呈干性坏疽,或伴小便黄、大便干,跌阳脉搏 动消失,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H 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四妙勇安汤加连翘、黄柏、丹参、J I 『芎、赤芍、牛膝等④热毒雍滞脉络证:患足红肿,灼热,如煮熟之红枣,皮肤上起黄疱,渐变为紫黑色, 呈浸淫蔓延,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 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脉止痛方药选四炒勇安汤含黄连解毒汤、活血通脉汤加减 ⑤气血两虚证: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来,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 乏力,U 渴不欲饮,面色无华。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补养气血,通脉活血,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体会:周围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亦是疑 难病症之~在本病的治疗中,无论经口服药 物或动静脉给药,肌注给药以及病变局部用药,都会因为患部的血运较差而使药物不能充分到达病变部位而影响疗效多年来我们在临床 实践中体会到,治疗该类疾病运用中医,中西- 2 0 8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即用西医的扩张血管药物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有效抗菌素控 制其炎性反应及感染:中药活血化瘀通络,使 二者相互结合,发挥其所长,提高了治疗效果在中医中药内治方面,我们认为,周围血管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脉络,病理变化在气血,脉络与气血从其生理功能与临床用药物点细究,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气血病变可累 及脉络脉络病变可累及气血,活血化瘀必通脉络,通脉络又必涉及活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撖地则血行,气滞则血凝元气不足,血不充养,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则瘀血痰浊凝聚脉络阻塞气血不通,瘀久化热,生湿,则脉络气血功能失调,瘀血痰浊,湿热毒邪不去,脉络气血功能新生难复,以至引起临床以脉络气血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征候群因此,我们根据其病因病理,抓住其主要矛盾,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在辨证用药过程中,首先抓住在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瘀血、痰浊、湿热等代谢产物,以驱除瘀血、痰浊、湿热毒邪为主,兼以通脉。

      当然“通”亦贯穿于治j ,该类疾病的始终,在每一发展阶段,共组方中,多兼以活血化瘀通络之药物,或以活血化瘀 通络之药物为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