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苏轼题画诗中个人理思的表达.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70330791
  • 上传时间:2022-03-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9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苏轼题画诗中个人理思的表达                    摘要:苏轼既是宋代著名诗人,又是出色的画家,他的题画诗既有画境又有诗境,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宋代题画诗中的杰出代表与宋诗整体特征一致,宋代题画诗也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这在苏轼的题画诗中表现得格外明显本文试从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现实的评论中抒发的理性思考对其题画诗进行解读,说明其中丰富的理思和对后代题画诗创作的影响关键词:苏轼;题画诗;理思在题画诗这一领域,苏轼堪称一座高峰在专门收录题画诗的《声画集》一书中,苏轼入选作品最多,足见苏轼题画诗在题画诗创作繁荣的宋代所具有的代表地位宋代题画诗虽也经历了前代雨露的充分滋养而得以快速发展,但与宋诗一样,宋人不愿单纯因循前代唐诗的轨迹继续前行,而是倾向于开掘高远的理趣,走出一条有别于唐代题画诗的通途与唐代兴象玲珑、想象力丰富驰骋的诗作相比,苏轼诗中的想像力逐渐退却,诗中的议论性语句多于诗意的创造,其题画诗多是平淡中包含着理性之美,表达出个人的理思一、对人生的感慨苏轼在其题画诗中常常抒发观画后产生的人生感慨他在《韩幹马十四匹》中,就感慨道:“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当谁看?”【1】感叹自己虽有才能,但苦于没有人认同,传达出很深的失落另有苏轼为《虔州八境图》所作的《<虔州八境图>八首》之二,苏轼对画作中的章贡台并没有太多的描绘,而是将重点集中在自己观画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江水奔流掀起的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城墙,好似这江水也有无尽的寂寞一般暮色中,登临高处的游子在章贡台上感到阵阵寒意,在这孤云落日之中无限地思念着长安客观景色也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苏轼受儒释道三家思想体系影响,故他在表达感慨时常会以道意禅理作为表现对象如《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运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之典,将自己比作振翅高飞的鹏鸟,暗喻了自己积极用世的儒家品质其他如《章质夫寄惠<崔徽真>》“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2】等都有佛道思想的参与归隐情结也是苏轼观画后常生发的感慨《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障图》便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期望这首题画诗先白描画面,自然地引发诗人对“桃花源”的联想进而抒发归隐之情而《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同样表达归隐情结,写法则略有不同诗中几乎没有提及画作内容,画面仅成为触发诗人发挥议论的媒介《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等几首亦然。

      苏轼这些题画诗改变了过去题画诗的性质转而成为单纯地“以议论为诗”的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二、对历史、现实的评论除人生感慨外,苏轼也常在题画诗中联系历史、现实而发出评论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至黄州,在好友陈季常家欣赏《朱陈村嫁娶图》时,忍不住以古讽今遥想当年如世外桃源般生计无忧的朱陈村如今亦是“县吏催钱夜打门”,无半分当年风貌,不禁慨叹欷歔苏轼诗中所指陈不堪画的风物其实正是代替百姓控诉新法的不满,明确表达出自己对新法的态度其他如《雍秀才画草虫八物》其三《蝦蟆》诠释了诗人对无能却要鼓舌摇唇中伤他人的小人的看法;而其七《蜗牛》则更直白露骨地讽刺了现实中不自量力、一意攀高之人,隐含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以上足可见苏轼题画诗表达理性思考的倾向这些题画诗没有像前代一样注重在诗性思维和手法中再现和延伸画面的美感,不以题咏画面为主要内容,而是在题画诗中直接抒发诗人理思,借画题、画面发出个人感慨,具有鲜明的议论化特点当然苏轼也有《惠崇春江晚景》等具有艺术想象力的作品,但此类诗歌数量较少,占创作主流的还是以叙事和议论为主体的题画诗三.结语苏轼博学多闻、诗才丰赡,与当时的画家有密切的联系,又亲自进行绘画创作,因此其题画诗诗画价值兼具。

      与其诗歌整体创作情况一致,苏轼的题画诗也表现出鲜明的“以议论为诗”的特点无论是对画理的阐述还是对自己观画后理思的抒发,苏轼都突破了过去题画诗中大量描绘画面的写法,大大发扬了前代题画诗中的议论手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苏轼将画面和意境用理思相连接,将题画诗的议论功能完全展开,为宋代乃至后代题画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具有重要意义注释【1】【2】苏轼撰,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苏轼全集校注》,《韩幹马十四匹》,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1589,1649参考文献【1】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孙绍远编.声画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祝振玉.略论宋代题画诗兴盛的几个原因[J].文学遗产,1988(2):67—7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