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小学课堂数学文本情境创设教学策略.docx
6页优化小学课堂“数学文本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摘要:人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学科培养目标,也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深入领会情境图内涵,创新情境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自主发展,构建自主生态课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奠基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文本;课教学改革;《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均按照“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可是一些教师对文本情境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在课堂上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情境有“生活味”,而没有“数学味”;情境有活动,而没有体验;情境的表面化、形式化;情境的虚假性、欺骗性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称得上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如何有效地用好文本情境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建议:一、合理把握文本情境的呈现方式 遵循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兴趣性、现实性、思考性、时代性”等原则,合理呈现文本情境情境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境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情境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境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多层次立体展示挖掘出情境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二年级下册第2页“解决问题” 情境图包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静态与动态演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 “解决问题”的情境图,展示的是湖里原来有32只美丽的白天鹅,飞来了13只,又飞走了12只,现在还有多少只?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例如三年级下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今天是唐僧师徒四人分吃西瓜的开心时刻,这里有四个西瓜,你们知道悟空和猪八戒分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很有兴趣地去观察情境图) 师:(展示悟空的分法)每人分一个4÷4=1 师:(演示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刚才把4个西瓜全吃光了,现在还剩几个?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没有了用0表示 师:那现在是拿多少个去分? 生:0个列式:0÷3=0 在这里用唐僧师徒分吃西瓜的故事串起了四幅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二、拓展情境图的多样化使用1.多维度激发兴趣教师不能单纯认为情境图的功能只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若这样,会造成学生仅仅是开头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情境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如人教版三年下册第63页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情境图,从图中只能引出本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情境图利用率不高 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信息量,情境图的内容就显得充实了,实际情境就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当教师问:你能列式解决谁的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 聪聪:24×3 = 72(元);明明:24×8 = 192(元); 阿姨:24×10 = 240(元); 欢欢:24×12 = 228(元)„„ 学生在一幅图中同时解决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的计算起到复习知识技能和了解学习起点的作用,后一个问题引出了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学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这是情境图的一次运用2.生活化“二度开发”当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计算技能,联系实际问题时还可对增补后的情境图进行二度开发。
例如:聪聪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聪聪和欢欢共用了多少钱?欢欢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不断地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同时也不断地用竖式进行了计算使学生悟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在联系,同时,也知道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即是求两积之和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又使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得到更多机会的练习这样情境图的使用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情境图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出例题,解决问题后,然后又用情境图编排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所以说,图不在多,关键要用足,用透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情境图,并深入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情境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