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新药研究与法规药学部分沈阳药科大学第一章药品管理制度与新药的定义.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san****019
  • 文档编号:83629171
  • 上传时间:2019-02-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3.31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药新药研究与法规(药学部分),刘晓秋,自 我 介 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中药分析教研室主任 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新药开发研究 联系: 23986469(O) 23926190(H) E-mail: liuxiaoqiu3388@,教学目的,为适应加入WTO后,我国新药研究进入法治化轨道的新形势而开设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开发学生研究新药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把握中药新药研究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强化药品注册的法规意识主 要 内 容,一、药品管理制度与新药的定义 二、中药新药分类、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三、中药新药的处方要求与选题设计 四、中药新药制剂研究技术与方法 五、中药新药质量控制研究技术与方法 六、中药新药药效、毒理研究的基本要点 七、新药临床研究的一般要求 八、药品的注册申请与审批程序,主要参考书,1.《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 谢秀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FSDA, 2005.5.1,课程基础与学习方法,基础: 中药学、中药化学(天然药化)、中成药分析(中药分析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学等 方法: 应综合以往所学知识;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不断提高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创造性思维: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衡量人才素质的首要标志是: 看其是否具有创造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关键1.知识:是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校教育是知识教育,能背就行,这是弊端 2.智力: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创造性的基础,但与创造力不成正比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是智力高的人 3.创造力:是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能力的精华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过程,,药品:用于防、治、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物质 新药的研制:是药品科研工作的成果和法律规范、监督的结果通过法定程序的研制成果才能转化为新药第一章 药品管理制度 与新药的定义,一、新药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初始阶段-建国后至1984年 1962年卫生/化工部: 1978年国务院: 1979年卫生部与国家医药局:,第一节 我国新药法规体系的完善和 新药定义的修订,2.形成阶段-1984年至1998年,1984年六届人大:《药品管理法》; 1985年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 1989年卫生部:《药品审评工作程序》; 1992年医药局:《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1993年国家科委:《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 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5年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管理指导原则》; 1998年国家药监局:拟、修订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注册新药等。

      1999 年国家药监局颁布《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九五”期间国家医药技术创新工程: 2000年前成功完成 10个创新药物 5个新药筛选中心 5个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 5个新药临床试验中心(GCP),5个新药筛选中心和1个重点实验室 1.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抗感染、抗肿瘤、抗病毒、神经、免疫、生殖、心血管系统等 2.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心脑血管、神经、精神 3.北医药学院:抗肿瘤及免疫药物 4.中医科院医药生物技术所:从微生物来源筛选抗肿瘤、抗病毒、抗耐药细菌的抗生素 5.福建微生物所:小单孢菌来源的药物筛选 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与新华药厂,3个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GLP): 1.军事医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2.上海医工院 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3个GLP重点实验室: 1.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 2.浙江医学科学院 3.沈阳药科大学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合建,10个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 ) 1.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2.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 3.哈尔滨医科大学 4.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5.北京协和医院 6.医科院阜外医院 7.医科院肿瘤医院 8.广东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9.广东省中医院 10.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3.完善阶段,2001年九届人大: 《药品管理法》 2002年国务院: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002年国家药监局: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二、我国新药定义的修订,1.原定义: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2.新定义: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照中、西药和生物制品分类管理3. 新药定义修订的意义,(1)缩小新药研发空间,迫使研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 (2)打破了新药只能是国内生产的限制,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 (3)与世界药品管理接轨,协调药品专利保护与新药行政保护的关系按新定义,我国制药企业生产国外进口药品,将不再按照“新药”而是按照“仿制”药品的要求申报审批为国家和企业节省大量的新药临床试验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减轻审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解决 “新药不新”的问题4.中药新药的范畴,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包括植、动、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酵制品 天然药物: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中通过一定手段获得未经化学修饰而用于临床的药物第二节 主要国家药品管理 制度与新药定义,一、 药品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1.药害事件引发对药品安全、有效性的重视 1922~1934年欧美氨基比林事件。

      1935~1938年美国磺胺酏剂事件 1959~1961年西德等国反应停惨案2.国外新药审评的最新动态,美国FDA: 新药临床申请 新药上市申请,缩短审批时间,使病人更快使用新药,但又不以损害病人的安全为代价,这就需要对批准前后的药物安全性问题认真权衡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 相互认可程序 集中审评程序 分散审查程序,“快通道”审批,欧洲的市场份额已下降为22%,而美国则大幅上升至43%,二、关于新药的定义,各国对新药界定的共同点:国家药典未予收载的以及未被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1.美国对新药的定义,(1)药品中含有最新合成的化合物; (2) ″ ″ 以往未作医用的; (3)原剂型或方法与当前提出使用情况不同; (4)临床结果和专家鉴定安全有效,但使用时间和病历数不足的2.日本对新药的定义,(1)全新的化学品; (2) 第一次作药用的物质; (3)具有新的适应症的药品; (4)给药途径有所改变的药品; (5)剂量有所改变的药品;,三、关于天然植物药的使用,1.美国: 1994年国会:《膳食补偿剂健康与教育法》 2000年FDA:《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 ⑴以OTC药申请上市; ⑵以新药申请或简化新药申请批准上市。

      2003年FDA:《植物药法规》2.欧洲--有较长的植物药应用史及传统制备法,1989年定义 草药:纯植物或植物为主提炼出有防治效果的药品 食品增补剂:加入食品中补充日常营养缺乏的产品 2001年《草药品管法规修订案》 药品和化妆品--卫生部门的药品管理局 食品增补剂--农业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局,德 国,当归浸膏“优美露’’ 大蒜制剂 紫雏菊制剂 银杏叶制剂,德国中草药的管理,严格检验饮片质量 对国内及进口草药有一整套检验标准 首先,中国饮片厂需经德药政部门核实,按规定标准进行考察,合格后准许进口; 其次,饮片到德后,生药检验部门进行性状及理化检验,须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如检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农残、微生物等 最常用不合格者:人参、柴胡、薄荷、菊花、丹参、红花、当归等凡不合格的禁止应用,违者绳之以法中草药的分布混乱: 肉桂、豆蔻、茵香--调料市场; 菊花、玫瑰花、月季花、芍药--花店; 葛根、莲子、白扁豆、红小豆、绿豆--食品店; 人参、花旗参、当归、川芎、红花--药店,作为滋补营养品 中草药零售价要比中国同类药品高出10倍以上中成药与保健药品 中成药入德难度极大首先须在德进行药理、毒理、药化及临床验证等工作,费用超过千万欧元。

      迄今,没有一种中成药在德乃至西欧注册 保健药品审批手续简化,按食品的标准,与进口饮片相似,首先德药政官员到中国生产厂对标准进行检验,合格者可进入德市场按保健品出售,但不能公开作为处方药物用来治疗疾病3.日本--汉方药在秦汉时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后受排斥,1970年代渐兴起1976年厚生省:汉方药医疗保险制度,批准生产《伤寒论》中的210个古方 2003年修订《药事法》: 药品实验 药品管理,第三节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现状 1.近年我国新药申报和审批数量均增长较快 2.新药研究的水平有所提高基础研究进展迅速,中药现代化引起重视,生物活性测试体系逐步引进 3.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中药新药研究的较完整的体系1.技术创新不足,仿制过多,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得到重视 2.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实力和凝聚力相对较低,造成人才流失 3.中医药与西医药理论之间存在鸿沟,使中药难以走向世界二、存在的问题,1.以创新为核心,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 2.以标准为重点,提高中药质量,打入国际市场; 3.完善生物活性测试体系,加强药效与安全性评价三、发展趋势,1.机遇: ⑴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 ⑵传统中医药体系独占优势 ⑶巨大的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市场,四、机遇和挑战,2.挑战: ⑴洋中药抢滩国际国内市场 德国银杏提取物销售额达20亿美元;日本的“救心丹”,年销售额为1.2亿美元。

      其原材料75%从中国进口,但却覆盖了近80%的国际市场 ⑵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⑶我国中药产业自身存在许多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