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PCR实验.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75067379
  • 上传时间:2024-0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2.5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PCR实验崔文强201300140012生态同组者:陈斌 郝书平摘要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1986年由Kallis Mullis 发现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等方面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掌握酶切和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以验证重组质粒插入片段大小关键词 酶切;重组质粒;插入片段;PCR1. 引言将含有外源DNA的转化子的E.coliDH5α菌株进行培养,并用试剂盒提取其质粒DNA,将所提取的DNA用切pUC19质粒的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切割以验证所插入的外源DNA的大小,这就是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接着进行PCR检验,PCR是一种利用两种与相反链杂交并附着于靶DNA两侧的寡核苷酸引物,经酶促合成特异的DNA 片段的体外方法反应过程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然后反复进行,使目的的DNA 得以迅速扩增置待扩增DNA 于高温下解链成为单链DNA 模板,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低温条件下分别与目的片段两侧的两条链互补结合,DNA聚合酶在72℃将单核苷酸从引物3'端开始掺入,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DNA 新链。

      由于每一循环所产生的DNA均能成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所以PCR 产物以指数方式增加,经25—30次周期之后,理论上可增加109倍,实际上可增加107倍PCR 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对原始材料质量要求低等优点,但由于所用的TaqDNA 聚合酶缺乏5'—3'核酶外切酶活性,不能纠正反应中发生的错误核苷酸掺入,估计每9000个核苷酸会导致一个掺入错误,但是错误掺入的碱基有终止链延伸的作用倾向,使得错误不会扩大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PRC扩增仪,琼脂糖凝胶电泳设备,移液器,0.2ml薄壁PCR管,凝胶成像仪 ,模板pUC19重组质粒,寡核苷酸引物(上游引物M13F,下游引物M13R),TaqDNA聚合酶(TaKaRa,-20℃贮存),dNTPs(TaKaRa,-20℃贮存),10×PCR反应缓冲液(TaKaRa,-20℃贮存) 高速离心机,电泳仪,制胶槽,电泳槽,梳子,锥形瓶,量筒,移液枪,冰盒,枪尖,Eppendorf管,微量移液器,手套,记号笔,TAE电泳缓冲液(10×),琼脂糖,溴化乙锭(EB), 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k/HindⅢ,DL5000。

      2.2实验方法重组质粒的酶切、电泳检测对于电泳显示插入片段在2.0kb以上的重组质粒,采用HindⅢ酶切进行验证大片段或高产量的重组质粒推荐的反应体系(10μl体系)如下:表1质粒酶切反应体系成分体积(μl)*4dd H2O6.22610×Buffer(含Mg2+)1.04Re-Puc192.0HindⅢ(15U/μl)0.83.2共计10.08μL/tube轻弹混匀后,短暂离心,于37℃ 孵育1.5hr后,保存于 -20℃,备电泳检测 取酶切产物10 ul,加入2 ul 10×loading buffer,混匀后点样 取重组质粒2 ul,加入4μL dd H2O,1 ul 10×loading buffer,混匀后点样以λ DNA/HindIII为Marker,点样顺序如表2100V恒压电泳约40min电泳结束EB染色10min,水洗后紫外灯下观察实验结果表2重组质粒酶切上样顺序泳道1234…15161718样品Λ/HindⅢpUC19/HindⅢRp1-1rp1-1 HindⅢRp7-1Rp7-1 HindⅢpUC19/HindΛ/HindⅢ样量μL10510101010510作用M对照对照对照M对照2.2.2重组质粒的PCR验证对于电泳显示插入片段在2.0kb以下的重组质粒,采用PCR进行验证。

      引物此次重组用到的载体是pUC19,限制性内切酶为Hind Ⅲ,所以选择Hind Ⅲ酶切位点两侧一定距离的序列制作引物由于载体pUC19上两引物间序列的长度是150bp,所以PCR扩增产物的长度(bp)=150+插入片段的长度实验中首先建立反应体系:表3 PCR引物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 3’引物长度(mers)Tm(℃)M13F(-47)CGCCAGGGTTTTCCCAGTCAC GAC2464.7M13R(-48)GAGCGGATAACAATTTCACACAGG2457.9表4 PCR反应体系编号组分加量(ul)1dd H2O13.2210×Buffer(含Mg2+)2.03dNTP(2.5 mM each)1.64M13F(10μM)15M13R(10μM)16模板(1-10ng/μl)1.07Taq酶(5u/μl) 0.2总体积20.0建立体系后将加好样的PCR管进行标记,放入PCR仪中,设定反应基本参数如表5所示表5 PCR反应程序项目温度/℃ 时间预变性943min变性9425cycles30s复性5830s延伸7275s终延伸7210min保存42hr(1) 预变性:让DNA双链充分解离,然后第一次退火过程时候引物可以尽量多的结合到模版上面这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使模板DNA的二级结构充分打开。

      2) 变性: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3) 复性:当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模板分子结构较引物要复杂的多,而且反应体系中引物DNA量大大多于模板DNA,使引物和其互补的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而模板DNA双链之间互补的机会较少4) 延伸:在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底物及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 5'-→3'的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反应5) 终延伸:循环完成后 使PCR反应完全以提高扩增产量,在用普通Taq酶进行PCR扩增时在产物末端加A尾的作用,可以直接用于TA克隆的进行PCR结束之后对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20ulPCR产物中加3.0ul 10×loading buffer,混合均匀,取5ul 点样,上样顺序如表6以DL2000和DL5000为Marker100V恒压电泳约40min电泳结束EB染色10min,水洗后紫外灯下观察实验结果表6 PCR产物上样顺序泳道123…891011样品DL20001-11-24-14-2DL5000DL2000样量μL51010101055作用MarkerMarkerMarker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实验结果重组质粒的酶切电泳结果将重组质粒酶切之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如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图1重组质粒酶切凝胶电泳成像图第3、4泳道是我们组的结果,分别是重组质粒和酶切后的重组质粒,因为插入片段很小,所以酶切是借用的2组的质粒。

      由泳道3可以看出重组质粒大小与λDNA/HindⅢ中4361的条带大致平齐,推测其大小为4300,泳道4中自上而下一共五条带,最上面的条带 ,第2条带是切开的pUC19载体,下面三条分别是酶切开的大小为2027、564和125bp的片段3.1.2重组质粒的PCR验证结果1. 琼脂糖电泳展示的克隆片段的PCR扩增结果如下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2 重组质粒的PCR验证结果我们组的结果是第2、3泳道,与DL2000marker对比来看,大小比250bp的条带稍大,减去两引物间序列的长度150bp,可以得出插入片段的大小是125bp4. 讨论4.1注意事项(1) 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属于微量操作技术,无论是DNA样品还是酶的用量都极少,必须严格注意吸样量的准确性并确保样品和酶全部加入反应体系;(2) 酶切反应的所有塑料制品(Eppendorf管、吸头等)必须是新的,并经过高温灭菌,操作时打开使用,操作过程不要求无菌,但要注意手和空气中杂酶的污染,因此要求环境干净,戴手套操作,尽量减少走动,缩短Eppendorf管的开盖时间。

      3) 注意酶切加样的顺序,一般先加重蒸水,其次加缓冲液和DNA,最后加酶前几步要把样品加到管底的侧壁上,加完后用力将其甩到管底,而酶液要在加入前从-20℃冰箱取出,酶管放置在冰上,取酶液时洗头应从表面吸取,防止由于插入过深而使吸头外壁沾染过多的酶液,取出的酶液应立即加入反应混合也得液面以下,并充分混匀酶液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冰箱,防止酶的失活4)Tm值(解链温度)=4(G+C)+2(A+T),复性温度=Tm值-(5~10℃),本实验两个引物的Tm分别为64.7℃,57.9℃,选用退火温度为58℃,这是因为在Tm值允许范围内, 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 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4.2 PCR反应的要素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PCR引物为DNA片段,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为一段RNA链)、酶、dNTP、模板和缓冲液(其中需要Mg2+)1)PCR引物设计PCR反应中有两条引物,即5′端引物和3′引物设计引物时以一条DNA单链为基准(常以信息链为基准),5′端引物与位于待扩增片段5′端上的一小段DNA序列相同;3′端引物与位于待扩增片段3′端的一小段DNA序列互补。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②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参照③引物内部不应出现互补序列④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是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⑤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⑥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最佳选择是G和C⑦引物的5 ′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2)模板的制备聚合酶链锁反应PCR的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模板的取材主要依据PCR的扩增对象,标本处理的基本要求是除去杂质,并部分纯化标本中的核酸多数样品需要经过SDS和蛋白酶K处理难以破碎的细菌,可用溶菌酶加EDTA处理所得到的粗制DNA,经酚、氯仿抽提纯化,再用乙醇沉淀后用作PCR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