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知心理学98865.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37923265
  • 上传时间:2024-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导言1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一门心理科学 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他的研究对象是; 我们怎样注意到并获取世界上的信息 信息在头脑中是怎么储存和加工的 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语言的产生2 广义的“认知” :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3 狭义的“认知” :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4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5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这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6信息加工系统(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IPS)又称物理符号系统(Physical Symbol System),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它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 . 7信息加工模型,这个模型基本上是将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

      其建立在以下3个假设: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都特的功能8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存在着心理加工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心理加工可通过外部行为的测量来推知9认知模型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serially)和序列(sequentially)的方式进行的又称“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实际上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作为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即可以按照符号结构和符号过程的表征来加工各种信息 Newell和Simon是首先对符号操作系统作出完整论述的认知心理学家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六种功能:输入符号、存储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复制符号、输出符号 2)联结主义范式 联结主义把认知描绘成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在此网络中的每一个单元的激活水平与来自于环境和其他与之相连接的单元有关 知识贮存在单元之间的联结中,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激活强度。

      该模型把信息看成是分布在各个神经元及神经元的连结中的,信息的加工是并行的,因此被称作“并行分布系统 ” (parallel distributed system) 在计算机和工程领域,人们又把它称作“人工神经网络 ”第二章 认知神经科学1赫布定律:当细胞A的一根突触与B细胞靠得很近,足以将其激活时两个细胞中都会生长或发生代谢变化,从而使A细胞对B细胞的激活作用增强赫布定律基于以下基本假设:共同激活的神经元成为联合 联合能发生在相邻的或疏远的神经元间,即整个皮层是联合存储 如果神经元成为联合,它们将发展成为功能体或细胞集合 2神经科学常用探测技术 单细胞记录(single—unit recording)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磁共振成像 (MRI和fMRI)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穿颅磁刺激 TMS CT扫描3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简介一.反应时测量法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间隔。

      1.减法反应时(subtractive method) 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在研究快速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应用这种方法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2.相加因素法(S. Sternberg, 1969)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思路为: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 使用相加因数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3.开窗实验 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用“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二、出声思考(口语报告法 ) 是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出声说出)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又称为“口述记录分析法”三、计算机模拟对于计算机模拟的争论 1、适用范围问题:是不是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全部的信息加工?     2、相似性问题: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条件判断,它与人类高效的推理、直觉和具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活动有多大的差异?     3、替代性问题:在人脑信息加工的多个过程之中,过去的知识经验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计算机模拟中,这种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机制很难表现出来 第三章 知觉与注意1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感受的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或者说,知觉是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模式和意义的过程2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且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3 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刺激迅速移去后,图像随即在视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持一瞬间,这叫作视像记忆或视觉登记或视像存储 视象记忆有以下性质:(1)视象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大于被提取利用的信息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约0.25~1秒,超过1秒,信息会由强变弱并自动消失3)视象记忆受到干扰或擦试作用后,信息很快丧失而且不可恢复 4 美国心理学家G.Sperling在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他在做记忆实验时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却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5 注意: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注意的功能分配(divided attention )警醒与信号检测(vigilance and signal detection)搜索(search)选择(selective attention)6 注意的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Broadbent(1958)提出过滤器理论(filter model )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

      7 注意的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Model) 该模型是Treisman(1964)根据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而得出的 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奋阈限很低的信息8 两个模型的共同之处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 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析之前 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全或无————衰减单通道————双通道或多通道 9 自动化过程的特征可在无意中进行 在意识的范围之外 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消耗意识资源第四章 模式识别1知觉理论1 直接知觉理论( Direct perception ) 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知觉在很少或没有信息加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共振直接从光学分布中提取各种丰富信息。

      2建构性知觉理论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和建构的过程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响,因而也会发生错误3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又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 4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 5 模式识别当人能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就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6 模板匹配说模板匹配的基本思想:模式的识别需要刺激与模板相匹配,而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模板(template):存在于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外部刺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外部模式的小复本7 几何离子理论Biederman(1987)认为:物体是由一些基本形状(shapes)或成分(components),也就是几何子(geon; geometric ion—几何离子)组成的。

      通过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形状,就可以进行模式识别 8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s) 指先前呈现的刺激项目对随后该刺激项目或与其相关的刺激项目进行某种加工所产生的易化现象,表现为启动刺激(prime)对目标刺激(target)在反应时上的促进作用 9 特征分析说1.基本思想 特征分析说试图将模式分析为组成它们的各种特征(feature),模式识别时需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将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得以识别 固定影像与静止影像的实验2.特征分析说的评论 优点:避开预加工、减轻记忆负担、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缺乏自上而下的过程10 原型说1.基本思想原型(prototype):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一个类别或范畴内所有个体关键特征的表征,它反映的是一类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原型不仅是对一类刺激的概括,也是这类刺激在头脑中的最优代表第六章 记忆过程1 短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有限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通过复述保持信息 主要为言语听觉编码,少量为视觉或语义编码2 视觉代码 Conrad(1964) 的实验有两点值得考虑:一是认为短时记忆听觉编码的存在是以听觉混淆为证据的,而听觉混淆现象也可能是内部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所致,二是Conrad 的实验材料是有利于声音编码的英文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