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大学生如何摆脱拖延的心理困扰.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2948073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大学生如何摆脱拖延的心理困扰    冯毅梅摘要:就高校大学生而言,拖延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拖延行为会给个体自身带来情绪的困扰,进而影响到个人情绪,如出现强烈的自责、不自信,对制定的目标、行为不断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等,从而伴生出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等心理疾病,需要对拖延行为加以分析、论述,并找出应对方式,摆脱拖延行为对大学生心理的困扰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心理困扰:G444 :A :1674-9324(2020)22-0073-03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作者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著作里学者Steel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而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形式,其根源是薄弱的意志力,即使个体认识到延迟或回避任务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但仍不由自主地延迟执行目标活动的过程[1]拖延”最初只是一个中性词,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逐渐带有贬义的色彩就现代人而言,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以至于不主动去完成设定的目标,即为一种拖延倾向,表面来看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能及时察觉并改正其实不难但长期养成拖延行为则会给个体自身带来心理困扰,进而影响到个人的情绪,通常被称之为“行为拖延”。

      对于大学生而言,行为拖延不仅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个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2]现在的大学生作为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体,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如果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3],其结果对个人的成长是消极并有害的根据笔者日前在一些大学校园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现在大学生中有超过68.2%的人有拖延行为,其中超过22%的人居于重度拖延一、大学生三类拖延行为的分析(一)三类拖延行为的比较当下在高校部分大學生中常见的拖延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业拖延、健康拖延、预支消费拖延三个方面一是学业拖延主要表现为本该今日上交的作业、论文拖到明天;本该平时背诵的知识点拖延到期末考试前一周;本该是早课却因为睡了懒觉而旷课、迟到等拖延行为已经导致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如果是非自我决定的任务,有可能因为动机不足而引发拖延行为[4]二是健康拖延相比于高中,大学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自行支配,这就让熬夜、喝酒等不良习惯钻了空子据国家心理健康的大数据,如今87%的大学生不能保证每天6小时的睡眠,甚至还有不能保证4小时睡眠的人在寝室玩、看平板电脑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常态。

      健康拖延十分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卫健委在一项调查中表示,大学生因熬夜中风、猝死的人数近几年达到一个新高,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绝不可拖延三是困扰大学生的预支消费拖延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发展网购兴起,各种先行消费的网络软件比比皆是,而大学生是使用的重要群体虽然“花呗”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子们的经济窘况,但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不太理智的消费行为因为大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大都对金钱没有过多的概念,对金融知识和风险也知之甚少由于攀比之心,大学生通常利用借贷平台进行预支消费网上的一些购物平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逐年增高,其中利用借款软件的消费更是占到了43%,而拖延还款也上升到一个新高这种预支消费拖延行为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观、金融观和价值观,甚至对个人诚信造成不良影响二)三类拖延行为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这三类拖延不仅会危害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带来的危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学习质量,特别是在社会实践等团队活动中,仅仅几个人的拖延行为,就会影响到整个团体的进度和工作效率况且具有拖延行为者还会产生焦躁、压抑、后悔、自责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人。

      久而久之,个人的拖延行为的持续积压,将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并损伤到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个体学习、生活质量下降当拖延行为具有一定危害时,严重者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请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必要的纠正,如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沙盘游戏”疗法等,使拖延者转变认知观念,树立自信心,从而及早掐断拖延行为发生或发展的路径就目前而言,拖延行为已成为社会一些行业中的人群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高校和工作职场中表现特别明显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高校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给予化解二、大学生拖延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剖析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拖延产生的原因一)主观原因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人格特征的形成与是否拖延有很大的关联研究表明,人格中特有的神经质及责任心缺失与拖延行为相关,其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更是产生拖延行为的根源在家庭不和睦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往往更爱采用拖延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抗拒;在家庭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因为“唯我独尊”的个性,也会有拖延行为的发生笔者在校园调查中发现,一些追求完美害怕失败或特看重别人如何评价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或社团交付的任务时更易拖延。

      同样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过于追求自我“完美”的人,对校方、团组织、教师布置的任务,会产生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被命令”的心理,也会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当然还有部分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低估自己对学习、工作的胜任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对布置的任务会感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这种通过个人主观行为的拖延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或由于个人的过分自信而故意产生的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需要高校的心理医生、员、教师对此加以心理疏导并能及时给予纠正二)客观原因当然,拖延行为的产生也有其客观原因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并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尤其在每年的毕业季,学生要择业、就业,再加上竞争加剧、创业遇到挫折等客观因素,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心理压力这时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亲属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间歇性”地逃避竞争,从而形成在选择职业方面的有意拖延行为以上这些客观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群体情绪或选择职业的困惑由于不能满足个体价值的实现,或与本人预期目标存有差距,在择业中,多数人会抱有“再等等看,不急”的心理,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如同笔者在前面提到的大学生预支消费的拖延,也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三、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应对方式与治理措施既然拖延行为已经危害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那么如何改善、克服这些拖延行为,如何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避免拖延行为的产生呢?(一)个体应对方式对具有拖延行为的学生而言,首先要承认并接纳自己有拖延行为其实拖延行为最常见于追求完美、做事认真负责的人身上正因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才会导致一拖再拖、不敢下手,却又常常在最后时刻完成任务这样“匆忙”完成任务,其过程也会很痛苦,质量可想而知倘若经常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下一切顾虑,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完成好这件事情;如果不是,那就可以适当放松,做好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不要给自己预留过于宽松的时间著名心理学专家弗瓦尔发现,花两年时间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总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放松、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写论文的人,几乎每分钟都在搜集资料和写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有时候学习时间拖得越长,学习效率反而越低其次,学会分清轻重主次,把要做的事情分出级别一般成功的人总是会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

      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去完成当然也要制定计划把要完成的工作或学习进度进行必要的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以此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来一步一步完成最后需要做的是消除外界的干扰就学业拖延而言,其实大学生想要学业有成,就要学会自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一个详细计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执行,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拖延拉“低”了你的学习成绩对于有健康拖延习惯的人而言,要有自制的心理暗示,每天尽量早睡,睡前不要玩、不看平板追剧,不让平板电脑上床,这应该是自制的重要一步当然还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至少进行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晚间复习要有计划、有质量,保证有充足的睡眠等,这些会让健康拖延逐步远离对预支消费的拖延,则要对自己现有的资金学会量入为出,尽管不能“财务自由”,但要合理地用好自己的资金,用好家长的“血汗钱”,不盲目攀比消费,尤其是高档消费,这与学生的身份不符大学生消费要注重理性、适度,要具有不被金钱所困、不被金钱拖延的底线总而言之,把握好自控力是克服拖延行为的最好“解药”二)高校治理措施首先,学会合理的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它强调对非理性信念的批判,其ABC理论对战胜拖延有很好的作用。

      任务作为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并不直接引起个体拖延的情绪和行为,个体对完成任务的信念(Belief system)和态度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Consequences)即个体决定是否拖延和拖延程度要及时对拖延行为、拖延带来的短暂快乐、“何时完成任务无所谓”“必须完美完成任务”“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不合理和非理性的意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和修订通过转变拖延行为,学生得以树立战胜拖延的信念和信心;通过谈心、督促等方式,学生得以依靠自身行动解决自身情绪困扰和生活困扰,树立“立即行动”的理念,进而摆脱拖延行为其次,要有即刻行动马上就做的理性认知特别要强化学生课上、课下对作业完成进度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在发现学生出现拖延念头的时候,及时对拖延思维进行制止,并使学生学会用“即刻学习”的思维抑制拖延行为,帮助并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来约束拖延,完成任务再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督导式的管理强化学生养成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的习惯就生理与心理而言,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学生的身体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避免由于睡眠质量不佳而分心导致的拖延毕竟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障。

      最后,帮助学生学会并主动确立目标因为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性,用确立目标的有效的机制约束其拖延行为,这需要教师、员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管理、任务分解,使学习包括社会实践的任务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教师在分配任务时,不要将任务设定得过于困难和繁重,以免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倦怠情绪,应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同时帮助督促学生学会对自身学习、社会实践任务有“轻重缓急”的排列,严格把控对时间的限制,养成良好的“按时完成”习惯在学科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指导中,教师、员应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日常学习时应尽量保证教室、自习室环境的简单、整洁、安静,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容易被其他“杂物”“杂音”干扰而分散个人的注意力因为分心往往是拖延行为的原因之一,应尽早消灭在萌芽中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既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克服拖延行为对高校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智力”工程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摆脱消极被动的拖延行为,特别要杜绝那些因拖延行为引起心理异常的负面情绪,主动为大学生上好心理健康的“金课”,让其树立信心、信念,培养他们阳光向上、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战胜困扰大学生的心理拖延行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格,贡献出高校教师的心智与心血。

      参考文献:[1]Steel Piers.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