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业集团企业文化阐释.docx
12页建业集团企业文化阐释一、建业发展史:萌动与播种 (1992—1998)1992 年,面对众多投资机会,建业选择了河南公司成立伊始,便以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 在尚是城郊农田的老 107 国道旁征地360 余亩建造了郑州的第一个大型商品住宅小区——金水花园此举掀开了中原地产行业新的篇章与之相呼应的是:建业自成立之初,即立志建设一个注重理念及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现代企业 “追求卓越、坚忍图成” ,早早就为建业铺就了厚重的企业精神基调 1993 年,建业于公司成立半年后即编制发行了第一版《职员手册》 1994 年,在“比建业有实力的企业不懂足球、懂足球的企业又缺乏实力” 的情况下,建业买下河南足球队,从此树立了敢于担当的社会形象;同年推出金水花园“十年还本”的购房举措早年建业的这些行为以及其后由此生发的波澜壮阔的故事,无不为建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建业人的行为方式勾勒出了浓墨的注脚完成第一轮资本积累后,是走出河南到京沪深穗等一线城市去发展,还是固守郑州、 继而向河南的十八个地级市逐步扩张——建业面临着历史的抉择1992 年 5 月 22 日,公司获得河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1993 年 6 月 18 日,“金水花园”在《郑州晚报》上刊登跨版广告; 6 月 19 日,公司售楼中心售出“金水花园”第一套商品房1993 年夏,金水花园首期破土动工之际,建业举行企业文化展示大型活动——“金水花园之夜”,邀请中央交响乐团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交响音乐会专场演出1994 年 8 月,建业买下河南足球队,成立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1996 年,建业小哈佛双语幼儿园开园1997 年,建业小哈佛双语学校开学1998 年 5 月,“金水花园开放日”吸引了逾两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使命与驱动 (1999—2001)当“根植中原 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深植建业人内心时,由省会城市向下发展、最终走向乡镇的“建业省域化战略”应势而生在实施战略之前,建业将战略所需的品牌、人才、资金、商业模式和客户资源五大资源进行梳理和准备1999-2001 年,建业成功地推出了建业城市花园项目,并连续三年雄踞郑州楼市销售额排行第一名,建业在开发模式上日益成熟2001 年 4 月,中原房地界第一家客户俱乐部“建业会”成立,由此将“谁拥有了客户,谁就拥有未来”的理念付诸于系统实践这个阶段,组织流程再造、各种资源迅速累积、业务稳定成长、品牌个性趋于鲜明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都为建业即将启动的省域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系列保障。
1999 年 8 月 6 日,建业在城市花园工地现场举行“’99 建业仲夏烟火晚会”大型活动,近 10 万人观看了晚会盛况,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2000 年 5 月 22 日,建业集团成立八周年之际, “建业网”全面开通2000 年 10 月,郑州秋季房地产展示展销会上,建业打出“建业反思日”主题,并发表了胡葆森“建业需要反思”的公开信2000 年 4 月 20 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建业正式更名为: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2001 年 12 月 25 日,集团召开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会议一批业务骨干和年轻管理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本次会议完成了集团新老管理者的交替向着阳光跋涉( 2002-2006)2002-2006 年,独树于全国的建业省域化发展战略全面部署在管理架构上, 2004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行以大区为利润中心进行目标控制的“总部——大区——项目”三级架构设置;在大区层面上,“大篷车”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在开发策略,楼盘规划,产品设计,建筑质量的标准建设方面,建业确定了自己的准则,即“两个高度、四个统一、五个承诺、五个认同” 2003 年,建业践“十年还本”之诺, 2006 年,建业足球队“冲超”成功。
同年,集团赴港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宣告完成——新加坡凯德置地携手建业称雄中国中部地产市场由于建业省域化战略的推进,加快了河南的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了河南的人居水平, 改变了各地的企业生态环境, 整体上使河南的房地产开发水准达到了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 建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战略目标和执行过程的高度统一”的局面日益形成, “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更为凸现, “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更加深入人心2002 年 4 月 28 日,建业在企业资金、 品牌、人才、商业模式、客户资源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启动了省域化发展战略,第一个地市住宅开发项目——濮阳建业城市花园项目开盘2004 年 7 月 11 日,胡葆森董事长提出“站在两个高度回答两个问题”,由此要求员工站在城市和战略的高度解答“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的追问,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个员工内心2006 年 10 月 14 日,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河南建业以1∶0击败江苏舜天,提前两轮完成冲超大业2006 年 10 月 17 日,建业集团与新加坡凯德置地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凯德置地注资 6.01 亿元人民币购入建业集团 29.75%的股份。
由此,建业集团完成了股权重组工作崛起的声音( 2007-)建业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下的自省意识 在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的同时,建业的组织设计及完善的保障体系使企业的整体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07 年 3 月,胡葆森董事长撰文《建业人的长征》 ,继往开来,激荡人心2008 年 6 月 6 日,建业与国际资本市场风云际会的大幕隆重开启!经过近一年的准备,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家赴港上市成功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紧缩政策、投资人普遍不看好地产板块的背景下,建业以独一无二的投资故事和稳健可信的路演团队, 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投资人的参与, 使得建业拥有了一个稳定和高质量的股东群体建业人自觉地担负推进河南城市化的历史使命 伴随着中原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紧贴走向乡镇的产业终极方向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大政方针,建业人将用十五年时间完成 130 个以上县级城市的拓展, 继而再用十年时间扩展至 500 个中心城镇未来的河南,一批有责任的开发商将与建业一道, 将先进的开发、规划、建造理念及新的生活方式引入乡镇建设, 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一亿河南父老谋福祉2007 年年初,建业进行新的管理变革,重新调整为总部和城市公司两级的操作型管理模式。
2007 年 5 月 22 日,公司成立十五年,举行了系列感恩活动2007 年 9 月 22 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联合举行的 “2007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 ”上,建业住宅集团荣膺“ 2007中国中西部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 TOP10”第一名2008 年 3 月 29 日,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四家单位共同发布的《 2008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总报告》显示:建业住宅集团在“2008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排名由去年的第41 位提升至第 39 位,并入选 2008 年“抗风险能力 TOP10 房地产企业”,荣登第八位2008 年 6 月 6 日,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08 年 9 月 20 日,“2008 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公开发布,建业住宅集团以明显优势蝉联“中国中西部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 TOP10 ”第一名二、核心文化理想与使命: 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开发商承担着区域改变的责任 在企业的使命与其所赖以生存的城市和区域命脉很好地融合之后,公司于 2002 年提出企业的理想与使命,以期真正改变区域的人居水平,进而促进区域的繁荣与发展。
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 同样也是公司对政府、 同行的一种热切呼唤核心价值观: 根植中原、造福百姓公司成立伊始,“根植中原、造福百姓”即贯穿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实践中 2003 年初,公司在集团年会上正式将其确立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其中包含以下内容:○选择河南中国的崛起有赖于东、中、西部的共同繁荣,河南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河南的企业只有扎根这片土地, 才能吸取其最有价值的部分,才会建功立业,对百姓及社会负起责任选择河南是一种判断, 更是一种信念 建业人坚信明日河南之于中国,必同于今日中国之于世界○扎根向下根据中原崛起和城市化的宏观背景,紧贴走向乡镇的房地产业终极发展方向,建业人以“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小城镇”的四级市场架构分级向下延伸, 自觉地担负推进河南城市化的历史使命○对客户负责谁拥有了客户,谁就拥有了未来通过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致力于营造人们尊贵、 和谐、健康、成长、开放的生活方式,尊重和满足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和愿望,并体现他们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对待客户要真诚,更要守信,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对社会负责一个强大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担负起社会的责任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提升管理水平锻造强大的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从树木的年轮中获知了“生命周期”于企业的意义,继而察悟了社会之于企业如同大地之于树木的道理, 对社会负责是规律使然 因此,公司以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者、 社会价值的建设者和民族复兴的责任者为己任,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企业精神: 追求卓越、坚忍图成1992 年,公司初创即提出此砺志口号,是为企业精神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河南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欠缺规范,有人认为这种投资环境就是一片盐碱地,而盐碱地上的企业往往难以长大因而建业在发轫之初就致力于建设百年企业,以卓越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为自己的动力, 既保持对环境、事业的清醒认识,又保持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企业文化特征: 守信用、负责任、走正道、务正业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