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0781419
  • 上传时间:2017-09-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1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它不仅关系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关系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能力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农产品价格支持对农民收入的间接补贴,也不同于直接支付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而是通过向农业或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良好的环境换句话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不是简单地向农业或农民“输血”,而是增强农业或农民自身的“造血”机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所涉支持来自政府计划并由公共基金或公共财政提供(包括已放弃的政府财税收入),而且所涉支持不应具有对生产者价格支持的作用,也不应具有对生产者或加工者提供直接支付的作用正因如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政策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成为各国或地区政府重点运用的一种国内支持手段在中国,由于受到国家财政实力、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小、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乏力、低效所造成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已成为加剧中国农业弱质化、农民弱势化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成为完善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1. 巴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改善粗放的农业生产、开拓农业边疆以及为吸引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创造条件,巴西政府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成为其投资主体1.1 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投资是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如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除此之外,巴西政府以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如联邦政府为私人修建乡间公路提供低息贷款,甚至还为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提供一定的政府支持为加快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边疆,巴西政府还积极利用和引导国外金融资本投资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1.2 以提高仓储能力、缓解交通瓶颈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道路、水利灌溉、农村电气化等,井以仓储设施和道路为建设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仓储能力对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巴西政府重视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能力。

      由于地广人稀,为便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巴西政府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大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以后,巴西加快了农业边疆的拓展,为缓解开发这些地区的交通瓶颈,巴西实行“北方农产品出口长廊建设计划”和“北部地区灌溉计划”,以改善开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手段,调动民间资本开拓边疆的积极性2. 印度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受财力等所限,印度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改善这种状况,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绿色革命”带动下,印度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1. 多渠道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财政实力有限,为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印度采取了以财政投资为主、私人投资为辅、金融机构配合的办法联邦政府出资兴建农村电力、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堤坝、运河、灌渠等外部性强、工程投资规模大、一般私人投资难以独立承担的地表灌溉工程安装水泵等中小型地下灌溉工程,由农民私人投资完成另外,印度政府积极引导和利用金融资金,如为鼓励农民大力投资打井,充分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印度组织各级银行和信贷机构为打井提供优惠贷款,并对农村用电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业用电免税等措施,鼓励农民打井抽水、灌溉农田 [2] 。

      2.2 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印度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修筑道路、开发地下水资源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之外,还尤为重视农村通讯网、电力网的铺设,以及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先进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通过农业电气化促进农业发展印度还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的发展如实行农机具国内自给为主、进口为辅的政策,鼓励国内发展农机制造业,使得农机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农用水泵、收割机、脱粒机得到大范围普及此外,印度还支持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和改善,如强化农村定期市场制度、为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提供制冷储藏设备以及改善农村零售市场的管理和配置、大力传播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等二、经验比较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经验1.1 政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 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建设投资大、 外部性强、私人无力承担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灌溉设施等;1.2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外资本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依赖国家投入,面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问题,为此.有些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投资之外,积极引导和利用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如巴西政府除了自己作为主要投资者外.还积极利用金融资本尤其是国外金融资本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也注重发挥国家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鼓励私人 ( 包括农民 ) 将自己的积累投资于农业,完成农村大量小型农业基础投资,如小型灌溉机械、水泵、拖拉机等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自的特色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同如巴西为扩大出口重点投资交通和仓储,印度结合国内气候情况,在项目选择上,更注重水利灌溉、农村能源设施和道路建设由此说明,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结合国情选择建设重点,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农业发展瓶颈问题严重的基础设施方面三、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此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 7.1 %、“二五”时期的 11.3 %、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的 17.6 %、“四五”时期的 9. 8%到“五五”时期的 10. 5% 28 年投资年平均高达 11%左右,使得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增强但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且呈下降趋势:由“六五”计划时期的 6.2 %下降至“七五”时期的 3.2 %。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农业投入继续下降: 1991~ 1995 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 4%、 3.7 %、 2.8 %、2.7 %、 2.4 %、 2.2 % [3] 虽然“九五”以来,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特别是 1998 年以来连续几年增发国债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步回升, 1996~ 2002 年, 分别为 3.7 %、 4.2 %、5.4 %、 6.7 %、 7.0 %、 6.8 %、 7.3 %,但是比重仍然偏低,且没有达到改革初期的水平 [4] 由此可见,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乏力,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能明显缺位1.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的投资结构不合理1.2.1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向水利和林业倾斜,对农业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水利建设所占份额最多,林业和生态建设次之,农业在农林水三大行业中所占份额最小如“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农林水的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的达 1049 亿元,占 63.77 %,用于林业的达 180 亿元,占 10. 94 %,用于生态建设的为 260 亿元,占 15. 81 %,用于农业的为 86.5 亿元,仪占 5.26 % [4] 。

      这种投资结构显然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对称12.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偏重生产领域, 对流通领域的农业基础建设重视不足 对农业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 1)农产品市场体系设施落后,信息服务更是严重不足;(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地区之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发育缓慢;( 3)农产品市场管理不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农用生产资料要素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坑农害农事件屡屡发生等1.2.3 农业生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大江大河治理,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支持不足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投资大部分用于农业水利建设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在“六五”、 “七五”、 “八五”和“九五”时期分别是 53.8 %、 59. 6 %、 63. l %和 63.4 % 2001 年以来有所降低, 2001 年为 56.3 %, 2002 年为 54.5 %,但是所占比重仍高于一半 [5] 而且.这些水利设施建设多集中在对外部性较高的大江大河的治理,对那些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却偏小。

      此外,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农田改良等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也偏小四、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我国与巴西、印度一样,都是属于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投资结构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 J A.莫利特通过对若干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多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 1%,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下降 0.6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就上升0.48 %因此,随经济发展,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该呈上升趋势按照维利斯 ?钱纳里的大国模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1000 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中,每年政府的财政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 ~16%左右中国 1953~1980 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一直在 10%以上, 1982年下降到 5%, 1991 年下降到 4%, 1994 年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2 .5 % [6] 现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 1000 美元,然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却低于 10%。

      虽然我们不能按照国际经验标准来衡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但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偏低,已与经济发展大趋势相违背,而且也不符合中国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下发展农业的要求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中国如何能较有效地解决资金约束,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政策效应2. 在政府继续发挥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从外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来看,各国或地区政府毫无疑问的都处于投资主体地位,同样中国政府也应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承担主要责任,并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投入鉴于中国正逐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瓶颈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可考虑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增长速度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根据工程大小、收益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等不同,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合理分担资金2. 部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如市际、县际的公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可在政府指导下,采用招标投标等方式让私人资本建设经营 3. 进一步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投资能力。

      4. 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受益对象明确,可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来鼓励和引导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建设 5. 在考虑妥善降低银行风险盼隋况下,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6. 落后地区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与援助等3. 关注农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