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生欺负行为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南充市x小学的个案研究.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知进****失
  • 文档编号:233153194
  • 上传时间:2022-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5.3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综述 2(一)欺负行为的概念界定 2(二)欺负行为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三)欺负行为的类型 4(四)欺负行为的特点 51. 欺负行为的普遍性 52. 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 53. 欺负行为的年级差异 6(五)欺负行为参与者以及被欺负者的特点 61. 欺负者 62. 受欺负者 73. 欺负者/受欺负者 7(六)欺负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假设 71.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72. 心理理论假设 83. 社会学习理论 8三、研究方法 9(一)研究对象 9(二)研究工具 101. 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生版) 102. 访谈提纲 10四、结果分析 10(一)南充市X小学的学生欺负行为现状 101. 各个年级的欺负/被欺负的卷入情况: 112. 性别情况 12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12(二)欺负行为的方式、被欺负的地点 13(三)被试对欺负行为的态度 14五、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对策 14(一)个人方面 14(二)家长方面 15(三)学校方面 16(四)社会方面 17六、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 谢 21附录 A 22附录B 23小学生欺负行为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南充市X小学的个案研究摘要:欺负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频率较高,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从属于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受欺负者和欺负者的身体和心理来说,都伤害非常大,这些伤害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长大以后形成怎样的人格以及心理是否健康都影响深远。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南充市X小学的小学生的欺负行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对南充市小学生欺负行为问题进行研究,以达到让老师、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对当今小学生中的欺负行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使他们对小学生之间产生欺负行为的原因也有很好的了解此外本文还针对和小学生生活所密切相关的人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减少小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本文共分为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对策四个部分,整个论文从国内外现有的有关于小学生欺负行为问题的研究出发,围绕欺负、被欺负以及双重组现象从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三方面对小学生欺负行为进行研究,最后从小学生欺负行为现状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相关人员的减少小学生欺负行为问题对策和措施关键词:小学生;欺负行为;对策一、研究背景欺负行为是发生在青少年中一种频率很高的问题行为这种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或者生活中看到一个儿童被另一个或者一群儿童欺负的现象,并且他们之间的欺负行为经常是人身攻击Bjorkqvist和Osterman指明到,欺负行为总是伴随学校存在而存在[1]在心理学家Olweus教授1993年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大约有二十分之三的学生偶尔或以稍频繁的频率卷入到欺负行为中,同时瑞典的一项关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也显示大约五十分之九的中小学生报告自己曾经受过欺负[2]。

      一项来自Whitney教授等人有关自英格兰的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十分之一的中学生“偶尔”或稍多地被别人欺负,大约十分之一的小学生和二十分之一的中学生“偶尔”或稍多地成为欺负者[3]在中国,青少年发生欺负行为的比例也非常高,陈世平等在1999年对天津市三千多名年龄分布为7-18岁的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卷入到欺负行为小学生占所调查总数的五分之一,每周至少一次卷入到欺负行为的小学生占所调查总数的十九分之一,初中生分别为十分之一和五十分之一,高中生分别为二十五分之一和五十分之一同时还有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老师和家长都不知晓孩子是欺负者,并且几乎一半以上的的老师和家长也不知晓孩子受欺负的情况[4]近两年由校园欺负事件题材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也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欺负行为的广泛关注这些调查结果都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事实:欺负行为在青少年中已经十分常见,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引起特别注意相关研究指出,欺负行为除了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经常被别人欺负的孩子会有注意分散、低自尊和自信心、焦虑、抑郁和自杀等现象出现欺负者同受欺负者一样,欺负行为也会造成他们和别人关系不好、做事冲动、遇到问题喜欢用武力解决等问题;在Olweus的调查中显示,一个人如果犯罪数量高达普通人的四倍,追溯到其小时候,发现他们都爱欺负别人[5]。

      此外,一个学校的校园风气和教学常规也会受到欺负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在知网数据库中以“小学生欺负行为”进行搜索,截止2019.12为止,共发现期刊、硕士博士论文554篇由此可知,研究“小学生欺负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大热门但是对于防止欺负行为对欺负卷入者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的措施的提出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尽快对欺负性行为展开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减少孩子们欺负行为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二、研究综述(一)欺负行为的概念界定关于欺负行为的概念,不同人存在不同的观点Olweus教授是第一个对欺负行为进行定义的人,他认为:“被欺负可以定义一个人较频繁的处于另一些人制造的具有伤害性质事件之中Perry和Willard将学校里发生的欺负行为定义为可以识别的欺负行为发出者对欺负行为承担者所形成的频率较高的伤害行为[6]根据Smith教授的观点,欺负行为是指以打、推、勒索等形式有意给欺负行为承受者带来身心上损害的行为[7]M. Elliott认为欺负行为通常指一个儿童与另一儿童之间的战争,这种儿童会有意伤害其他儿童并且给其带来痛苦[8]我国学者郑希付将欺负行为定义为一种在学生间出现,以殴打、辱骂等方式进行的彼此之间的欺负现象。

      此外,张文新教授则比较认同Smith教授关于欺负行为的定义,并且在其各项研究中也都以Smith教授的欺负行为定义为标准,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本研究对欺负行为概念界定是根据其典型特征来的,本研究认为欺负行为是有较强力量的人对力量较弱的人所频繁是假的的具有负面结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多为有意发生且具有破坏性质二)欺负行为的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欺负行为的存在被人们意识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Thomas Hughes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写的一本名叫《汤姆·布朗的学校生活》就已经提到了欺负行为一位名叫 Heinemann的瑞典中学校医最早对欺负行为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欺负行为是发生特点很突然的一种不合常规的异常人进行的群体暴力” [9] 《教育学专刊》的作者L.Burk其第四期发表的“嘲弄与欺负”是最早有关欺负行为的论文专题[10]Olweus 教授在《学校中的攻击:欺负者与替罪羊》一书中,专门研究了青少年间的欺负行为,他认为“欺负者是指一个男孩,使用身体方式或精神方式,对于其他男孩或者女孩的压迫和攻击英文中用 bullying 表示欺负也是其首先提出来的国际心理学界在1980年初还未对欺负行为予以太多关注。

      直到Olweus 教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领导了有关欺负行为的大规模研究及反欺负运动,欺负问题由此成为重点被人们加以关注英国严重的学校欺负行为问题也让英国议会和政府提高了警惕,从而使其成为另一大规模对欺负行为进行研究的国家[11]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最早发起对受欺负问题的系统研究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教授,1999年,张文新用修订版的Olweus欺负问卷对晋、豫两省的近万名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青少年展开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涉及校园欺负行为的小学生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初中生为二十分之三[12]此外,由于现在家庭越来越宽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欺负行为也越来越多2008年宋娴关于网络欺负行为的一项调查发现至少遭受到过一次网络欺负的学生占抽取学生总人数的五十分之七[13]陈世平教授等人在199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经常受欺负的占五分之一,每周至少一次受欺负的大约占十九分之一,初中生分别大约为十分之一和三十三分之一,高中生分别占二十五分之一和五十分之一,并且这些学生超过半数都没有向老师或者家长说明自己的情况[14]近几年来电视报纸和网络上频频出现校园欺负行为,这也让社会更加关注这类问题。

      此外,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学生因受欺负而自杀事件1998年,北京一所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同学的威胁而选择自杀2004年,云南大学一名大四学子马加爵也由于受到同学的欺负最终杀害了数名同学甚至于在2018年上映的由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以及2019年上映的由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题材也是来源于学校欺负事件三)欺负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说,欺负行为有以下四种分类:(1)身体欺负,即通过身体动作如打、踢、推、撞以及抢夺、破坏物品等,运用身体力量来实施欺负行为;(2)言语欺负,是通过言语活动如骂人、叫取外号、嘲讽等来实施的欺负行为;(3)关系欺负,是利用人际关系网络或者借助其他人在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社会排斥等来实施的欺负行为4)网络欺负,是指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或团体利用短信、电子邮件、个人网站和网上论坛等信息交流技术,对他人进行具有蓄意、反复、恶意等特点的欺负行为按照欺负行为是否面对面发生,欺负行为可以有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之分,此外直接欺负又有身体上的欺负和言语上的欺负之分M. Elliott以身体、口头、情感和威胁四种来对欺负行为进行分类[15]陈世平用社会排斥形式、破坏形式、言语形式、身体暴力形式以及威胁形式来对目前中小学中存在的欺负行为进行了划分[16]。

      四)欺负行为的特点1.欺负行为的普遍性不同研究者有着对欺负行为概念的不同看法和研究方法,并且他们没有对欺负行为的普遍存在给出一致结论,但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欺负行为在不同国家和名族都已经相当普遍的存在Olweus根据对挪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得出大约二十分之三的儿童“偶尔”或“常常”涉入到欺负行为之中[17];在英国,Witney和Smith在对六千多名儿童的问卷调查得到,大约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偶尔”或时常地受欺负,中学生为十分之一,大约九分之一的小学生“偶尔”或时常地欺负别人,中学生为二十分之一[18]西班牙的小学生报告自己曾经为被欺负者的大约有二十分之三,意大利的青少年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受欺负者,大约十分之一的孩子为欺负者,九分之一的儿童同为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在澳大利亚约五分之一的男性儿童和十分之一的女性儿童报告自己遭受到过别人程度较重的欺侮[19]此外国内的张文新教授1999年做的调查显示,卷入校园欺负事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是小学和二十分之三的初中生[20]此外,根据赵明旭等人在其2008年的调查研究数据得出,在自我报告时说明自己是受欺负者的小学生人数超过了一半[21]这些数据也印证了欺负行为在小学生中非常常见。

      2. 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欺负行为方式在不同性别中也不同,这种不同在于间接欺负较多的被女生使用在欺负行为中,直接身体欺负和直接言语欺负较多的男生应用在欺负行为中不同性别孩子的交往模式导致了这一差异,一般来说男生的所形成的交往圈子比女生宽泛,并且其特点是分散和开放,而女生则一般通过拒斥他人和传他人的谣言来实施间接欺负,这也是与女生之间比较容易形成小团体所密切相关的许多研究显示男孩之间的欺负行为比女孩之间的欺负行为要多,在小学高年级以后,男性攻击的对象多为同性,而女孩也基本上都是指向其他同性,女孩之间的欺负行为比男孩之间的欺负行为少得多Olweus发现,女孩儿们通常使用传别人谣言、说别人坏话和排斥他人等方式来实施欺负由于学校基本上注意不到这种很少人知道的方式,所以这些欺负者自然可以逍遥法外,而受欺负者则长期处于被别人欺负中Ahmad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