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权利要求书模板.docx
17页专利权利要求书模板专利权利要求书模板篇一:权利要求书(例)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求助信息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求助信息订制模块和区域网络组建模块;其中, 所述求助信息订制模块,用于动态订制求助信息; 所述区域网络组建模块,用于探测和连接周围的移动手持设备并实时发出上述订制的求助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求助信息推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求助信息订制模块具体包括: GPS 定位单元,用于对 GPS 卫星的搜索跟踪和定位速度等数据采集工作; 电子地图单元,用于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自组织网络内各节点,即求助设备和被求助设备的精确位置; 信息订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定位信息订制成相应的求助信息,作为求助的数据源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求助信息推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区域网络组建模块具体包括: 定位信息控制单元,用于请求、接收由求助信息订制模块发送的所述求助信息; 自动感应单元,用于自动探测可感应范围内的移动手持设备,以建立自组织网络; 微控制单元,用于确立建立连接的移动手持设备的相对位置; 自组织网收发单元,用于发送连接请求,并将求助信息发送至网络内移动手持设备或接收网络内的求助信息。
4、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求助信息推送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感应探测范围内的移动手持设备; 步骤 2:发送连接请求,建立无线自组织网络; 步骤 3:启动 GPS 定位设备,对网络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定位,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步骤 4:将定位数据以及自主添加的内容订制成求助信息; 步骤 5:发送求助信息至网络内的各移动手持设备 注意事项一、申请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权利要求书,一式一份 二、权利要求书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字迹应当整齐清晰,呈黑色,符合制版要求,不得涂改,字高应当在毫米至毫米之间,行距应当在 毫米至毫米之间,权利要求书首页用此页,续页可使用同样大小和质量相当的白纸纸张应当纵向使用,只限使用正面,四周应当留有页边距:左侧和顶部各 25 毫米,右侧和底部各 15 毫米 三、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和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有几项权利要求时,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前不得冠以“权利要求”或者“权项”等词 四、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科技术语应当与说明书中使用的一致,可以有化学式或者数学式,必要时可以有表格,但不得有插图。
不得使用“如说明书??部分所述”或者“如图??所示”等用语 五、每一项权利要求仅允许在权利要求的结尾处使用句号 六、权利要求书应当在每页下框线居中位置顺序编写页码 篇二:专利权利要求书写作要求 专利权利要求书写法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 (1)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 a.应当简要、清楚、完整地列出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所有新的技术特点否则,就会缩小专利保护范围说明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也就不能写入权利要求,因为要求保护的范围必须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b.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技术名词、术语应与说明书中一致权利要求书中可以有化学式、数学式,但不能有插图除有绝对必要,不得引用说明书和附图,即不得用“说明书中所述的?” “或如图三所示的??”方式撰写权利要求书为了表达清楚,权利要求书可以引用设备部件名称和附图标记 c.一项权利要求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中间可以有逗号、顿号,不能有分号和句号以强调其意思不可分割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d.权利要求只讲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不允许陈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等. e.权利要求又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两种。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全部的 必要技术特征,它本身可以独立存在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引用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在内的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f.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只应当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符合合案申请要求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可以有两项以上的独立权利要求 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可以有若干个从属权利要求 有多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甩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时独立权利要求应排在前面,它的从属权利要求紧随排在后面 (2)权利要求书的写法 a.权利要求书顶端不用书写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可以直接书写第 1 项独立权利要求,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从上往下顺序排列有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则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应分别写在各独立权利要求之后 b.独立权利要求分两部分撰写: 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共同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从属权利要求也分两个部分撰写: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 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是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连接上文 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只能引用排列在前的权利要求同时引用两项以上权利要求时,只允许使用“或”连接例如:“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 这样的权利要求称为多项权利要求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作为另一项多重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对象d.同一构思的两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合案申请,因而可能存在两项独立权利要求这时应当确定一项为主要的,作为第一项权利要求,另一项排在后面成为与第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平行的、有独立的法律意义的权利要求例如:一项产品发明和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发明可以合案申请,这时一般把产品作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把方法作为第二独立权利要求 (3)权利要求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纯功能式权利要求,这是初写者常出现的错误一般情况下,产品必须用结构式权利要求,方法必须用步骤或条件式权利要求,不能采用功能或混合式,这种写法容易超出说明书范围,扩大了保护范围。
b.对一般的改进发明,没有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之分实质是没 有划清与现有技术的界限c.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有多个前序部分和多个特征部分,这种情况是没有弄清撰写要求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只能有一个前序部分和一个特征部分 d.从属权利要求中没有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或者是其中引用部分的“引证”有错误 e.使用了不准确、不明确的词汇如“等等” 、 “高” 、“强” 、 “弱” 、 “性能好” 、 “最好是”等等 f.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即在权利要求书中写的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无相应的文字记载,或是没有清楚、完整的说明 (4)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的一般方法 a.详细分析发明或实用新型分析内容包括是属于产品发明还是方法发明,对实用新型只能是产品发明,确定技术领域,研究技术方案,分析技术特征最重要的是把技术解决方案和全部技术特征分析透 b.做好检索或查新工作,特别是申请发明专利一定要查新,查是否存在同样发明,是否具有先进性 c.认真研究相关文献的全部技术特征,特别是与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特征尤其要注意分析 d.多写几个方案,反复比较,同一发明可能写出多种权利要求书,但要达到既符合法津要求,又能恰到好处地保护申请人的利益是很不容易的。
多写几个方案,有利于在反复比较过程中,确定一种正确合 理的方案最后,相确定的权利要求书与写好的说明书相比较,仔细检查两者的关系,这一点对初写者尤为重要另: 如何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是每一个想自己提交专利申请文件的人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因为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是整个专利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请求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提交后,一般不允许扩大保护范围,实用新型专利通常还没有机会再作更改,而批准后,它即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撰写出一篇优质的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书可分为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两种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它包括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其本身可以独立存在它的技术特征的集合是该专利的最大保护范围,第三人生产的产品只要不用到其中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所不构成专利侵权,因此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切勿写入任何非必要的技术特征,否则将不构成侵权;同时,也切勿将权利要求(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写得较为宽广,使之其权利不稳定,易于被无效,新法修改后即更会遭遇公知技术抗辩 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
篇三:专利说明书范本(包含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格式)说明书(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 25 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
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












